与欧洲人思考城镇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22366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欧洲人思考城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与欧洲人思考城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欧洲人思考城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欧洲人思考城镇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欧洲人思考城镇化“从多方面而言,中国梦归根结底将是城镇化梦。”这是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理解。2012年5月,中国和欧盟共同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从战略层面落实到实操层面。同时也在昭示,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与国际接轨。中国需要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以“互利、共赢”创造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的未来。金城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城镇化:中国与欧洲是“中欧社会论坛文库”的第一本书,此书记录了中国与欧洲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话,辑纳了中欧城市专家对20世纪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反思、对21世纪中国城镇化发展之路的前瞻性探索。中

2、欧社会论坛自2005年成立以来,积极寻求开拓国际对话的新思维与新范式,秉持“对话-理解-回应-倡导”的理念,谋求中国与欧洲社会间持续性的、多方位的广泛对话,举办了一系列高峰论坛。在今年4月上海举办的城镇化论坛上,参加对话的有中国与欧洲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中国与欧洲城市问题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管理者,跨国公司企业家,这本书的出版,再现了中欧城市专家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商中国城镇化发展途径的热烈场景,使得中欧城市专家的对话,突破了有限的对话空间,走近关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成千上万的读者,构成广阔的跨国度、跨文化、跨专业领域的思想空间。坐在桌子的同一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遭遇欧洲开始的

3、。近代以来,欧洲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和社会制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有过繁荣与辉煌,也有过混乱与沉沦。欧盟的成立,给欧洲带来了新世纪希望的曙光。欧盟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创立的。当时欧盟之父让莫奈把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6个欧盟创始国请到一起,让大家围着圆桌而坐,说“大家一起坐在桌子的同一侧,面对的是共同挑战”。这是战后欧洲人建设欧洲的方式,这也将成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共同建设世界的方式。中国与欧洲的遭遇,有过冲突和矛盾,也有过融合和互助。值此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环境与生存双重挑战,人类寻求持续发展,共同进步途径之际,中国与欧洲之间更有必要坐在桌子的同一侧,

4、取长补短,同舟共济,共创人类文明美好未来。城镇化:中国与欧洲就是中欧城市专家面对共同的问题,带着各自的经验,从各自不同的背景,阐述和寻求解决之道的实录。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为城镇化:中国与欧洲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此书“探讨中国在未来可持续转型中如何借鉴欧洲城市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掌握区域资源流动,到发明地方治理新模式,再到反思财政问题,中欧学者们论述了普遍实施的综合方式,以应对城市在蓬勃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欧社会论坛自启动开始,就形成了特有的直抒己见、直截了当的民间对话风格,而城镇化:中国与欧洲一书亦具体再现了这一风格。例如,在对话中,有中方学者提问,说中国古话云“无利不起早

5、”,“站在欧洲的角度,你们在与中国合作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除了经验之外还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或利益?”欧洲学者答,“我们同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至少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一个是气候变化,另一个是自然资源的匮乏”“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经验。除了提供经验外,我们与中国发改委城市中心开展城镇化伙伴关系的合作。这一伙伴关系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旨在促进一系列的中欧城镇化项目的合作,比如建立中欧姐妹城市,促进城市之间的务实交流与合作。”问得坦率,答得真诚。而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先生则在序言里进一步阐明中欧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他说:“伙伴关系总是双向的:正因为中国的城镇化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寻找新的城

6、市方案的实验室,而欧洲城市亦将从中获益。”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在城市。”古今中外,人们离开祖辈世代生长的土地,怀抱美好愿望,迁居城市,寻求更加宽阔的生活空间,追求更加光明的幸福前景。城市化过程,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过程。对此,中欧专家学者不约而同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先生在答记者采访时强调,“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要解决农村人口的转移”,“推进城镇化就是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土地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取消限制城乡要素市场化流动的障碍,赋予已经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平等地享

7、受城镇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权利”。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城镇化中国项目(由11所中欧著名研究机构承担)协调人吉浦罗看来,“在未来20年里,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安置从乡村迁移到城市的5亿农民工”,“中国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如何将这几亿的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让他们和其他市民享受同样的权利”,他感叹,“这将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进步!”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先生则将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归纳为四大挑战:一,人口问题;二,“差异化”的公众服务;三,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机会不平等。同济大学章仁彪教授则提出现代城市化发展三个基本原则:在物理-地理空间中

8、,超越技术中心,回归以人为本;在经济-政治空间,扬弃消费主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心理空间,化解文化冲突,和解城乡问题。他呼吁,“我们的城市化应该是城乡协调,和而不同,人化自然,诗意栖居”。向可持续社会转型凡是到欧洲旅行过的人们,无不对欧洲城乡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印象深刻,赞美有加。事实上,早在数十年前,欧洲人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续,他们逐渐将目光投向可持续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系统和复杂系统来看待和设计,为使环境更优美、更宜居,为创造更均衡、更环保的未来,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今,超过70%的欧洲居民生活在城镇,城镇意味着更好的住房,更好的

9、工作、休闲场所,更好的文化、医疗设施,更优良,更可持续的生存环境。欧洲新镇平台主任加柏莉女士介绍说,“对环境日益重视的一个例子是:欧洲绝大部分大中型城市均专门设立了环境与能源部门,处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广软交通、环境教育以及与地方企业就如何改善环境进行谈判”。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研究员林鸿先生则阐述了“日内瓦如何落实产业生态学原理”,具体介绍了“产业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产业生态学是一个学术概念,融合了所有人类活动相关的科学生态和产业概念,旨在使产业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相兼容。同样,中国的专家学者对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谢

10、扬先生强调,中国集约、智能、绿色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容纳农民工,同济大学潘海啸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探讨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就是从强调小汽车畅通的“以车为本”转向提高机动性和交通出行的“及时性”的“以人为本”,声称“我们正处于城市空间结构和新交通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绿色城市化的实现需要整体的技术和策略”。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城镇化率超过了50%。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欧洲的城市发展走过了几百年,在城市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与欧洲专家学者开展持续性对话和讨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共同开创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正是城镇化:中国与欧洲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