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219429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 言 文 翻 译 方 法 指 导编辑整理:吴 春 明一、文言文翻译口诀: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 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字字讲落实,句式明分辨; 通假字、古今词,一定要牢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看语境; 原文赘词可删去,虚词用法规律寻;文言多双音,可用单音换, 原文有省略,译文要补全;专名照样译,成语相机变, 准确又连贯,译后读三遍。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文言文的翻译,应尽可能地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词句逐一译出,尽量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不能随意改变内容和语气。一般说来。文言文的翻译有以下“10种方法”:1、增增补:省略句式中省略的成分必须补充出来,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例:主语省略:(渔

2、人)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君与(之)俱来。隆中对;宾语省略:上使(之)外将兵。陈涉起义;投(之)以骨。狼;介宾短语的宾语省略: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 此可以(之)为援而不可图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删删减:有些文言虚词,因其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可进行删减,不必译出。例:“之”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或用在句末凑足音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留保留:文言句中凡涉及到人名、地名、时间、年号、官职、器物名称及今天仍在沿用的说法,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翻译。例:庆历八年九月十日曾巩记。4、调调整:倒装句式,应对其语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例:主谓倒装

3、:甚矣,汝之不惠。状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易之以百金。祭以尉首。告之于帝。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子何恃而往?时人莫之许也。是以谓之文也。弗之怠。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5、换更换: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定要更换成本字,讲出本字的意义来。圣人非所与熙也。故不错意也。故患有所不辟也。6、辨分辨:文言文中的古今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一定要分辨清楚。古今词:先帝不以卑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一词多义: 如“名”名字: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出名、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命名:故又名为鬼市山市(又)名之者谁;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名声、名望:曹操比

4、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有名的、著名的:故虽有名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泉而茗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动词:一狼洞其中;尉果笞广;腰白玉之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动词作名词:惧有伏焉;(本为动词“埋伏”,这里处在宾语位置上,应讲为“伏兵”)形容词活用:不耻下问(意动用法);将军身披坚执锐(形作名);7、套套用: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及一些特殊的句式,要套用其固定的格式。如太行王屋何?(译为“把怎么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译为“连都不能”)然则何时而乐邪?(既然如此,那么)8、变变换:古汉语的特点是“多单音词”,而现代汉语则“多双音词”。因此,翻译时一定要尽量把单音词变换成双音词,使其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特点,读来也琅琅上口。9、润润色:翻译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表述清楚完整,语气恰当。10、忌翻译时要注意不能“漏字”,也不能随意“加字”,更不能望文生义。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邮编:620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