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218606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教案-人音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八课 百花园教 学 目 标一、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二、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三、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 学 内 容聆听牡丹之歌 教学基本要求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影片红牡丹插曲,借物喻人。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聆听花之歌 教学基本要求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2.欣赏花之歌。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

3、?是什么香味?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学生听辨选择。)(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

4、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2.音乐会演出开始。主持人主持并报幕。3.教师小结。表演盼红军教学基本要求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2.教师范唱。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3.听辨曲调范唱。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

5、学的情况,及时调控。)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心情。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表演编花篮 教学基本要求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2.聆听范唱(如教师能用方言范唱效果更好。)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

6、“摘”)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6.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7.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8.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9.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或试奏。 教学建议本课内容宜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曲调创作(填空)活动。第二课时:表演盼红军;聆听花之歌。第三课时:花之歌音乐会。 教材分析1.歌曲牡丹之歌这首歌曲是我国故事影片红牡丹中的一支插曲。影片描述了江湖卖艺女子红牡丹不畏强暴,洁身自好

7、,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故事。歌曲借物喻人,通过对艳丽的牡丹花的赞美,升华为对人的品格的颂扬。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总体的抒发,对雍容华贵的牡丹发出热情的感叹和赞美。接下来的两个乐句是对牡丹的品格的具体叙述与颂扬,曲调平稳,多处于中、低音区,前后句对称地出现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带有叙事的音调特点。歌词以精炼、朴实的语言赞美了贫而不贱、富而不骄,甘为他人奉献的高贵品格。最后一句是全曲的结束句:歌词是前句的重复,但旋律音区升高,更富热情,再次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崇敬之情。2.器乐曲花之歌这首乐曲以质朴优美的旋律、简洁平稳的节奏以及淡雅清纯的乐器音色,营造了幽静、温馨的气氛,使人们仿佛闻到

8、沁人心脾的芳香,见到艳丽多姿的花容。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在由和弦构成的4小节引子之后,由双簧管奏出婉转起伏、轻盈流畅的旋律,这是乐曲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b段音乐转入关系小调(F大调d小调),旋律多作同音重复,音调平稳,主奏乐器长笛的音色以及调性色彩的变化,使这段音乐显得柔和、素雅: 在此之后,a段旋律再次出现。第一部分形成了小三段体结构。乐曲的中部(第二部分)由复乐段构成,音乐转为降B大调,由长笛奏出:音乐的节奏较为活跃,旋律显得流畅轻快,表现了人们观赏花景时产生的愉悦、赞叹的心情。最后,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再现。乐曲在结尾的变格终止(下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中恬静地结束。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庄重优

9、雅,但不失活泼明朗。虽然篇幅短小,配器简洁,但整首曲子却如芳馨的花朵发出淡淡的幽香,令人回味无穷。3.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

10、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4.歌曲编花篮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歌曲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在以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个音的基础上,还使用了变宫(si),构

11、成了六声宫调式。这个音在曲中多次出现。虽属经过音性质但却使旋律显得非常的流畅和有新鲜感。其中“”及“”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全曲在节奏上包含了“、”各种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与欢畅的旋律进行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欢乐、舒畅,充满着喜悦的心情。歌曲的结尾 “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后记本册教师用书仅供使用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10册教材的音乐教师备课参考用。在备课时,望教师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请广大音乐教师在使用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再版时进一步修订。本册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由郁文武编写,欣赏教材分析由伍崇焜编写,歌曲教材分析由刘德昌编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