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21797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本章重点:心理学的界定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及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定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简言之,它是研究毕生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广义 的是指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广义上: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动 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狭义上: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特点和规律。二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心理发展种系发展的进化进程(1)刺激感

2、应性阶段(2)感觉阶段(3)知觉阶段(4)思维萌芽阶段2 人类心理的进化进程(1)人类心理的发展A人类祖先演变为人类的三个前提条件B社会(2)人类心理的特点A是有意识的心理;B是社会性心理;C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1 其过程:(是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的过程)2 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发展关系理论20世纪初霍尔的复演说: (儿童乃成人之父)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二)年龄特征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一)诞生: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

3、创 始人儿童心理是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的发 展;儿童理智的发展(二)演变:西方心理学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其形成时期(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其演变和增新时期第2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 2 矛盾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右深层次与表层次之分)4 教育性原则;(要符合教育的原则,是否有利于被试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被试的心理发展、 有利于教育这一问题)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心研究

4、的主要类型纵向研究 (普莱尔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纵向研究)1 定义:在较长时间内对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 特点。2 优点 :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性有助于探明早期发 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关系。局限性:样本难恒定,易减少(部分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失掉);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 发展、情绪,并产生练习效应,从而影响的数据的可靠性);周期大,费用大。三 横向研究1 定义: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2 优点: 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到大量数据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 展的规律与趋势,成本低,费用

5、少,省时省力缺点: 缺乏系统连续性,有人为拼凑的性质,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难以确定因果 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无法解释早期经验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四 聚合交叉设计 定义: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 究,既可服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向研究的许多长处。优点: 既可以在短时内想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和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角度 认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个案研究 定义:对个别或少数个体进行个别系统调查,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优点:观察较细,记述较系统,分析较深入,可能获得一些较重要的、

6、有价值的资料。 缺点:资料单一,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群体,同时资料不具有代表性,很难作出结论。 跨文化研究 定义: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 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优点:对探究遗传与环境对心理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方面有重要的实 践价值,为其心理发展提供普遍性或特殊性事实材料。缺点:成本较高,样本难以选取,费时费力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观察法1 定义: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 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2 观察设计三步骤:确定观察内容;

7、选择观察策略;制定观察记录表3 优:(1)可获得当前的有关信息,(2)可获得能直接报告或不便报告的对象的有关信息(3) 真实而自然;(4)不要求对象的合作,缺:二 访谈法1 定义: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 的一种研究方法2 种类:据访谈的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分,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据访 谈时是否有一定的中介物分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3 注意问题 试验前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 建立友好、合作的交谈气氛; 轻松自如; 关键是把握谈话的方向;现场少说,事后多记,也可以优:有利于对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研究;能灵活地、有针对此能够地开

8、展资料收集 工作;可以保证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适用范围广。缺:准确可靠性受研究者素质的影响;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谈话;费时费力费财;所获得的资 料难以量化;受环境、时间、对象情绪状态的制约三 问卷法1 定义: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行为的数据作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注意问题:数量不宜过多,题目应围绕所研究的主题,选择儿童熟悉的题目,使之愿意配合, 进行预测,问卷应以封闭式为主,答案便于统计,被试量宜选大一些,以保证适当的有效率, 注意社会赞许性问题优: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节省人力时间经费;匿名性强,回答真实;样本大;研 究间接化,相互效应小。缺:灵活性不强;指导性较低

9、;深入性不够四 测验法1 定义: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 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注意问题:做好准备,熟悉测验手册,所需材料等,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严格按照标准化 的指导语和标准时限进行,努力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被试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验方法。 五 试验法: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 因和规律的方法 注意问题:实验的选择要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实验进行中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努力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

10、现一 发展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1 定性分析:对发展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 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发生、 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2 特点:(1)它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2)它侧重揭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行为的意义(3)倾向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4)它不仅注意对研究结果分析,更重视对相互关系的分析3 步骤 (1)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2)根据定性分析的目标对研究结果进行推理 定量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 3

11、 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本章重点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发展心理学的概述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含义: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完善,复杂化 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稳定的变化。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创造人:弗洛伊德,故又称弗洛伊德主义(其核心思想是情欲说 在心理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观念是: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学观点 一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 他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2 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2、及人格发展观 本我: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被压抑的行为习惯,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人格的意识部分,是个体在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分 离出来的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是对自我的监督,遵循至善原则(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是他关系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他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0-1);依赖,纠缠 肛门期(1-3)浪费,放肆,无条理(过分干净,过分注意调理和小节,固执,小气); 前生殖期(3-6)又叫恋母情结阶段; 潜伏期(6-11)性发展呈现停滞或退化现象,男女儿童界限清楚; 青春期(11-20)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容易产生同成人抵触的情绪

13、和冲动。 评价:1.注意到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矛盾2. 开启新的研究方向3. 重视早期经验的作用4. 泛性论二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美国精神分析医生;提出发展渐成说)(1)婴儿期(出生到2岁);发展信任,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 )儿童早期( 2-4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和疑惑,体验意志的实现( 3 )学前期或游戏期( 4-7岁)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 )学龄期( 7- 1 2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5 )青春期( 1 2- 1 8岁) -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

14、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殖感,以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50至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合法延缓期:在青年期这一阶段,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 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 进入一个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 要求。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造;它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 他的心理问题上的突出的观点是环

15、境决定论,表现在:1 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1)他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的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 上的差异(2)提出教育万能论(3)华生的学习理论(学习观点的基础是条件反射)二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1 育婴箱的作用(尽可能避免外界一切不利刺激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2 行为矫正(消退原理)3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斯金纳与华生的不同: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由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是被动的,由刺激所控制 操作性行为: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有机体的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主动适 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三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观察学习:个体无需亲身体验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从社会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 也不是由外在环境因素所单独决定的,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的,认为人通过其 行为创造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