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216995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一、科学与人文各自的目标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是“是什么”;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就越真。所以,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情感世界之外的。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

2、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科学与人文是共生

3、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此即,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其结果的应用应该有利于社会、国家、民族与人民,求真也应求善。求善也须求真。二、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作用科学给人类以力量,并有助于我们去掌握方法,把握工具并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而人文则决定这一目的和探索人类的终极目标。人类的诞生到世界的消亡本身就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过程。从价值观取向来看,人类信奉和依赖的价值体系是多方面的,如:理论认识上的真、艺术追求美、社会政治上的权、经济上的富、社会及个人引为上的善、宗教信仰的圣等等。现代科技文明的突飞猛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都为现代社

4、会物质的追求提供了便利。而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脱离人本来谈价值,当然更无法脱离科学价值本身谈人文。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特别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日渐彰显,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工具理性膨胀,可是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负效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人们呼吁对科技发展实行社会控制。要实现这种控制,就必须依靠人文学科来指明方向。从经济发展来看,也需要人文设计,人文咨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和人文理念深度融合,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是“动物式”的觅食,它也是一种人文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层面。经济活动中大量的问题,例如,怎样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兼顾公

5、平等等,必须借助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来解决。从民族素质来看,一个民族的落后,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更深层的还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落后。我们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只是“技”不如人,在伦理道德观念意识方面要先进得多,甚至由此导出要赶上发达国家,主要在科技教育方面用力就够了。其实,一个具有深刻人文传统的民族,并非不能成为“科学”的民族,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技术实力当然必不可少,但同样不可忽视的就是其人文实力,它体现了该民族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该民族精神成熟的程度,这种人文实力不可能期望完全从科技教育得到。它必须依赖于人文教育。三、人文与科学的其他差别1、对象之异可以一言以蔽之:人文科学的

6、对象是人(并特别指人的精神、思想、心灵,泛指直接相关的人的文化),而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或泛指一般却也是具体的并非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或曰物质世界。这样说来虽似简单,然而,其他种种不甚简单的区别盖源于此。2、视角之异一个苹果,画家会注视它的形态、色调,生物学家或营养家则关注的是它的肉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成分。同样面对人,哲学家关注的是人的信仰和观念,文学家关注的是人的万象生活,画家关注的是人的神态以及人体的线条、色彩;然而,解剖学家关注的是人的骨骼、脉络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分子生物学则深入到人的基因结构。人文与科学用不同的视角看人和物。3、方法之异文学是形象的,绘画是直观的,音乐

7、是通过音律去直观和表达形象的,它们都不靠概念说话,它们用形象、色彩、音律来说话,而这正是心灵“说话”的方式。灵魂不能如力学公式那样表达,神凝不能如数学方程式那样求解。人文靠直觉,虽然也有逻辑,但那不是三段式逻辑,它最好被称为生活的逻辑,它不是演绎的工具。科学靠概念、靠抽象、靠逻辑,科学虽然也靠直觉,并且非常重视直觉,但高奏凯歌的总是逻辑。人文科学家永远珍爱直觉,而只有少数(自然)科学家偶然出自心底地歌颂直觉的胜利。视角不同,切入的方法、手段乃至术语也不同。4、形式之异十个画家给你画画,画出来的准保是十个样子,也许个个像你,却又个个不同。十个指挥家指挥第九交响乐,同一篇乐章,演奏出来的将是细听起

8、来不同的十支曲子。“灵魂随着神灵游历”(柏拉图语)。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成千上万,同一主题的自然科学概念与命题却只有一个(若有多个,则必须彼此等价,在彼此等价的意义下,即逻辑的意义下,也就只有一个)。也许在拓扑的意义下,那十个不同的画像仍是一个,然而,拓扑恰好是科学的尺度。5、追求之异这是对目的之异的进一步阐释,人文追求善与美,科学追求真。人文也追求真,却视终极关怀为人文关怀,为至善至美。科学与美,甚至与善也有关系,但其立足在真,最终之存在形态亦为真,至真至实。6、风格之异以上所述各异大体决定了风格之异,但仍值得单独一提,“科技以不断推翻陈说、标新立异而高歌猛进;而文化却不能完全丢掉自己立于其间

9、的历史和传统,相反,它步步退却(寻根),不断返回存在的本源去发现生活的意义”(贝尔语)。人文科学有极高的主客体同一性,它是在自己研究自己,虽然异彩纷呈,却总是在追问那个本来的人,因而其风格是故事般的,史诗般的;(自然)科学则是主客体明显分离的,是人在研究他之外的东西,斩钉截铁,一锤定音,是科学的风格。7、时间区别之异严格地说,现代一词主要是用来刻画(自然)科学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追求现代化,如生产、产业、经济的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然而,对于人文科学来说,主要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当然,也有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之分。但是,这并非贱贵之分、衰兴之分,并且,现代的人们以一种特别的尊

10、敬去欣赏古典文学,以极大的热情再奏古典音乐,并且,这种阅读、欣赏、演奏决不只是单纯的怀旧,而是溶合于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至于自然方面,如果分别就科学与技术来说,科学还时而出于对逻辑的尊重间或地回首一下它的过去;技术真的就是一往无前,不断地更新换代了。在科学技术领域更关注落后与先进之分、陈旧与时尚之分。人们不会像欣赏古典音乐、古代绘画那样去欣赏古典的印刷术,欣赏古代的结绳计数法,如果真有欣赏,那可能是远离科学而以人文视野观之了。令人担忧的趋势:科技崇拜与人文失落科技力量作用于现实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艺术家既带来新鲜素材,又带来艺术观念、形式、手段的变化。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

11、影随形。影视艺术是与现代科技最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乐器、画具、雕塑材料、建筑材料的产生、演化就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与录音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5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音乐艺术又形成了一次巨大冲击。绘画材料的运用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一些新材料乃至日常生活用品本身成为绘画内容。今天的电脑绘画技术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手段。找回失落的人文科技的巨大力量使20世纪的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也成为20世纪人类的图腾。对科技的崇拜导致人们对于科技力量

12、的误解,以为享用那些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最新科技产品,就能获得莫大的快乐,但事实上,享受科技与获得幸福之间并不能划等号。科技产品的确能够带来感官快乐,但人的幸福观的真正来源还是他本人的人文素养,也就是他所接触的人文文化的熏陶。对于人类的幸福而言,科技与人文,二者缺一不可。关键在于把二者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次序和位置。如果只重视科技发展,忽视人文建设,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李恩来博士在明天的我生物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未来一书中对这种情况表示深深的担忧。虽然20世纪的生物学与医学固然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克隆技术、生育控制、器官移植、抗衰延年、变性整容等方面的发展和突破,使人类在征服自然和自我进步

13、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李恩来认为,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一些激烈的法律和伦理学方面的社会争论。如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克隆人技术打破传统生育观念和生育模式,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和颠倒,性别选择技术带来性别比例的失调,优生学新技术干扰了传统的婚姻与亲子关系,造成家庭结构的不稳定,等等。远不止如此,现代机器对人性的异化,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戕害,核子武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还有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粮食不足、生态失衡,等等。人类似乎越来越不能在这个数字化的地球上奢谈什么诗意地栖居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了。一切似乎都在应验英国科学家皮尔逊的责难:科学的成

14、长消灭了生活的美和诗意。正是在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20世纪,人类也品尝到人文失落的苦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的现代都市人,尽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烦恼与焦虑没有丝毫减少,有时反而更多。一些人文学者悲观地预测,人最终将完全臣服于技术。还有未来学家这样描绘将来的人类:四肢由于运动减少而将退化,大脑由于过度思考而异常发达,大脑重量将占到体重的1/3左右,所有的饮食需求将通过一根插到胃部的营养输送管来提供,而人类的双脚将退化成鹰爪状,以便能站在一根钢制的横梁上。当今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现代科技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娱乐享受,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

15、的信仰危机、道德沦丧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不少西方学者看来,伴随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消费文化,已经变成一种令人生畏的意识形态,“多数大众性娱乐最终会沦落为反生活的东西它们最终会导致这样一种世界观:进步就是占有更多物质财富,平等就是大家都向低的道德水准看齐,自由就是无止境地但又不负责任地追求快乐。”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对片面追求科技发达带来的负效应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约翰奈斯比特认为,“科技在不断提供消费可能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类的生命力,科技让你疲于奔命,科技让你冷漠疏离、抑郁疯狂,科技带来了具有潜在的毁灭人性的危险。”他把科技比作我们这个时代的货币。在生活中,为了从科技的重压中解脱出来

16、、逃离开来,我们又求助于科技,要它提供最方便的速成方案。呼吁科技的人性化科技和艺术都包含着人性的因素。从本质上说,科技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物质享受更加舒适,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对科学家而言,自然科学是一种人为的事业;对艺术家而言,人文科学是一项为人的事业。但是吴国林博士认为,当代科技的发展日益表明,仅通过科学文化并不能把人类带向美好的未来(发现灵魂知识时代的人性与诗意)。近代以来出现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裂,给人类自身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坚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科学精神,还应包括为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奋斗精神。理性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最基本方面。人文精神是指人文文化中的积极向上的精粹部分,而不包含人文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人文精神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