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21388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疑与创新的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疑与创新的论文质疑与创新的论文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疑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以及教材的详细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那么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进步和创新才能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充实学生知识、营造民主教学气氛中夯

2、实学生创新思维的根底问题的提出总是以一个人的知识作为前提,产生于学生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出现差异或矛盾的根底之上。学生质疑的胆量不仅来自老师的直接鼓励,更来自自身扎实的根底知识。因此老师要让学生较结实地掌握根底知识,为学生质疑打下充实的根底。同时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才能,有一点是不容无视的,那就是老师要有民主精神,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展质疑的前提。1.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到心理平安。心理平安是指感到自己被人成认,受到别人的信任。因此,假设想使学生感到心理平安,就得让学生感到被人成认,受到别人的信任;让学生防止被消极地评价;让学生感到被别人所理

3、解,而老师尊重学生那么能满足上述三项条件。尊重学生要求老师按照教学规律而不是按照个人的主观意愿施教,同时,尊重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勇于质疑问难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和良好的气氛。2.改变权威观念,大胆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是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根底,而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满足学生求知欲、表现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营造这样一种教学气氛: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意见

4、正确与否,都会受到公正对待。老师也要把自己视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以满腔热情调动学生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多角度地考虑、提出问题。3.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在培养学生质疑才能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我们要擅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送他们与自己争论,且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那些在平时,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更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英勇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恰当适时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坚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

5、生质疑的信心。二、在质疑的科学性、客观性、创造性上加强引导,培养创造思维的才能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展积极的开导。思维的创新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信息,在新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独立地新颖地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科学“提问”,让他们借助联想、运用直觉、释放灵感,以到达“独立、新颖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意大利统一”时,有位学生对加里波第将政权拱手让给伊曼纽尔,提出问题:_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在关键时刻,加里波第让权,使_毁于一旦,历史为何还要肯定他呢?笔者表扬了学生“学起于思,思于疑”的探究精神,同时及时纠正了其认识

6、上的偏颇。加里波第毕竟是资产阶级_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他在统一中是有功的,虽然政权由撒丁王国攫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取,但伊曼纽尔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意大利的开展方向议会制的资本道路不能说_完全失败,只是带有较多的封建剩余而已。这样便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回归史实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才能的进步。2.善抓“提问”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提问的新奇独特,并非都属创新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史实,围绕其开展过程(或规律),进展合理大胆的想象,但也不能为猎奇而置实际于不顾,石破天惊地提出诸如“慈禧太后是爱国者”,或者说“林肯发动内战,消灭了南方种植园经济,是破坏了美国多种经济并存,不利于美国社

7、会的进步”的怪论。因此教学中老师要适时提醒,恰当点拨,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新颖而独创的大胆想象的意识,也要帮助学生确立创造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现实定向,使他们在思维内化中,逐步进步创造才能。又如学习“20年代主要资本国家”这一内容时,课前笔者就五个国家设计了五组考虑题,导入新课后,让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组考虑题,然后由每组答复,假设本组学生无法完成,由别组学生帮助答复。如,战后英国,笔者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有人说一战后的英国赢得了战争但输掉了优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教材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的思维顿时活泼起来,这样客观设问扩大了学生的活动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进步。3.新挖

8、“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一切创造于问题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考虑,由的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进步思维的质量。老师要擅长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在提问时,兼顾全局,求异标新,把握思维技巧的规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笔者启发学生站在全球史的角度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936年中外历史上相继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的国际形势有何特点?各派政治力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表现出哪些政治主张(或态度)?这些政治主张有哪些历史影响?这几个提问颇见创造性,学生从全局出发,较理性地注意了国际形势的特点及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是令人乐观的。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途径,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络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展课堂提问应成为每个优秀历史老师的必备技能。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