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有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2138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学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说学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说学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说学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说学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学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学案(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4.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重点】 1.了解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和择师的标准。 2.分析特殊文言句式和几个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1.第一段论点的推出过程。 2.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du )

2、乐师(yu ) 阿谀(y ) 郯子( tn ) 苌弘( chng ) 老聃( dn ) 经传( zhun ) 贻笑大方( yi ) 3.诵读下列句子,将句中停顿用/划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出人也/远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课文鉴赏: 1.速读课文,找出每段论断性的句子(明确提出关于从师的观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3、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3. 第一段学习: (1)自读并翻译第一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师说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吾师道也 名词,道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名词,道理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形容词用作名

4、词,疑难问题 乎:生乎吾前 介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在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判断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宾短语后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3)内容学习: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什么要从师?从师学习有什么必要?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以什么样的人为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

5、存,师之所存也。 讨论: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分析本段的结构: (4)熟读第一段。 三小结 【同步测试】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B)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

6、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B) A蟠(fn)句读(d) 针砭时弊(b) B谀(y)苌弘(chn) 六艺经传(zhun) C郯(tn)谄(xin)媚 不拘于时(j) D聃(dn)严谨(jn) 以资切磋(ch) 3.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

7、一项是( C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阿谀,奉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第2.3.4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 借鉴本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 3.深入学习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 【学习重点】 1.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学习。 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的掌握和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 【学习难点】 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指导】 诵读法 分析讨论法 【知识链接】 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

8、、师襄、老聃的资料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

9、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天运篇) 孔子师师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 【学习过程】 一、学习

10、第二自然段: 1.自读并翻译第二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犹且从师而问焉 名词,老师 或师焉,或不焉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音乐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名词,道理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名词,知识水平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风尚 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

11、问题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不译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助词,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代童子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代词,代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其: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代词,他们其皆出于此乎 助词,表推测语气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代词,他的;代词,他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代词,那些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他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代词,他们的其可怪也欤 助词,表反问语气 (2)词类活用 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边的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愧 2.翻译下列句子: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