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21248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档移印油墨及移印技术1、移印特点:移印开启了传统印刷所不及的领域。在一定意义上,移印可代替部分丝印,标贴和热转印。移印的模(母)板是将要印刷的图形蚀刻在一块钢板或冲洗过的光聚合物膜片的表面。印刷时, 刮板(常用 0.25-0.5mm 厚的具有弹性较好的,刃口绝对平直的钢或铜片做成)将油墨刮进蚀刻的 图文里,剩下的油墨再刮回油墨糟中。移印时,弹性的软移印胶头再将油墨从模版上转移到承印物 上。用硅橡胶制成的胶头将钢模板上图文里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胶头必须柔软,无污点。所以 可以印在不同形状、不同硬度和不同质量的承印物上,如打火机、圆弧形笔、玩具、家居设备、开 关、键盘、按钮等电子及自动设备上。

2、移印的优点和遮盖力特点优点: 可选择的承印物多样圆筒印刷速度快 可印坚硬、中空物件可与装配和生产线同步进行 可印精细线条封闭系统运行,溶剂挥发慢,不需花太多时间关注油墨,如油墨粘度 易操作 可多色印刷 干燥快,使用能源成本低 更改时间短,特别适于印小物件 操作空间不需太大,节省场地 印刷成本低遮盖力特点: 可印不同形状的物体 可印在不同类形的表面2、移印及要求2.1 移印胶头形状及比较移印头是移印机和移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油墨的转移率和印刷质量。所有标准 胶头形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印刷表面是凸的,从边缘到中间的印刷区域有一定的角度。这种凸的 表面影响油墨的转移,但保持了油墨印刷的清

3、洁性。半圆、圆锥状的胶头比较理想,可以均匀转动, 防止气泡,同时也易将油墨从钢模板上转移到承印物上,但胶头的形状有时还可以是正方形或矩形。 如果是正方形,必须保证中间为圆锥状,这样胶头才好转动。矩形胶头印出的结果不尽理想,因为 胶头只可以垂直两个方向运动。2.2 胶头的尺寸要保证线条的锐利及印刷的无污点,胶头要选大一些的(即胶头的有效投影面积大于钢模板上 图文面积)。因为胶头变形越小,印刷线条越锐利,同时胶头要比实际印刷的图文稍大,特别是对 一些特殊印刷,但大胶头所需的压力也要求越大,价钱也越贵。2.3 胶头的硬度胶头的硬度通常为 218不等,特殊硬度从 040以上都有,数字越高,硬度越大。硬

4、度 影响印刷质量与印刷寿命,硬胶头印刷效果好,寿命长。但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太硬的胶头,因为会 损伤印刷材料;同样,软胶头可用于不平整的表面,例如承印面曲率大的工件等。因此,选择多硬 的胶头,取决于移印时的压力大小,压力越大,胶头越硬。但胶头压力不要太大,否则承印物会有 小裂纹出现,易出现污点。总之,印刷线条较细时,胶头相对软些,平面上印刷,胶头可硬些,对 于被印刷面园弧或凹凸不平的表面应选用较软些的胶头。2.4 胶头所用硅橡胶的质量及油墨的转移:移印胶头由硅橡胶(南京大学 ND-347 室温硫化硅橡胶)及聚氯基甲酸乙酯树脂之类具有弹性 的材料浇铸而成。硅橡胶主要有两种类型:聚合型和加聚合作用型。

5、从物理性质如抗拉扯、抗溶剂,加聚合作用的胶头比聚合作用的胶头要好,当然原材料的价格 也要贵。表面的光滑度是决定印刷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如小污点或空气气泡都会影响印刷。移印开 始时,新胶头可能吸不上油墨,可以先在纸张上试印或用酒精清洗来解决。也可用稀释剂清洗,胶 头可立即从钢模板上吸上油墨;如果油墨转移不太好时,可用胶带粘胶头表面化,粘掉胶头上的灰 尘。同时,移印头的起落程度也会影响油墨的转移量。2.5 胶头的寿命一般一个胶头大约能印500010000次,但同时还取决于所用的油墨类型和印刷质量要求。用 单组份油墨,胶头的寿命较长,而双组份油墨较短。胶头的尺寸、形状、硬度及材料形状都会影响 使用寿命

6、。如果印刷角度较尖锐或特别弯曲的物体,胶头印10005000 次就会损害。胶头清洗用 硅油。3、对钢模板的要求钢模板可用来转移印刷图文,用何种钢模板取决于印刷质量和数量。要保证印刷的流畅性,钢 模板上的图文离边的距离最少为25mm并固定在中间。如果是印长线条或精细线条,刮墨刀与钢模 板上的角度成515,以保证刮刀不会刮去太多的油墨。多次试验表明,蚀刻深度为25um最适于 移印,因为移印每次转移的油墨量较少,如果蚀刻深度为25um,移印后的油墨膜厚为12um,剩余 的油墨仍然留在钢板里。因为油墨里含有40-60%的稀释剂,干燥后油墨膜厚为5-8um,有时只有2um。 细小字体的蚀刻深度为15um

7、,而大面积印刷时可达30um。常用来制作钢模板的材料有T8、T10工 具钢和CrwMn, 9Mn2V合金钢,按GB230-83规定的测定HRC=45-60之间的消氏硬度,不管使用哪 一种钢材,其蚀刻图纹前经磨削、抛光表面的不平整度Rz值应V0.8-0.2um,所以蚀图前,对钢板 精磨是重要的。4、移印油墨 要获得理想的印刷效果,必须使用可移印的油墨。因为移印每次转移的油墨量少,因此要求移 印油墨的色含量要高。油墨的特性包括: 易操作色浓度大 储存期长遮盖性好并且油墨细腻 不危害身体健康短丝头,不拉丝 保护环境快干(瞬间大约3 秒左右干燥) 易清洗低于承印物表面张力及理想的粘度 附着力好,材料不

8、需预处理和后处理 对各种承印物的应用广泛注意:由于使用范围的不同,对油墨的要求也不同。4.1 组成及作用油墨包含粘接料、颜料、溶剂及助剂。粘接料包含一种或多种树脂。树脂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为粉状,必须溶解在适当的溶剂或 混合溶剂中。树脂的选择和合成决定油墨的印刷特性,如对承印物的转移和附着力,光泽度和 耐化学性。溶剂是移印油墨干燥速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对印刷速度、附着力等都是影响因素。慢干剂对移印的影响不是太大,因为移印的速度一般很快,只有在使用快干油墨,如使用宝 龙 KSU 系列油墨时需要。慢干剂蒸发较慢,因此对印刷不会有太大影响。稀释剂包含在溶剂中,稀释剂与油墨混合可获得理想的粘度,这样便

9、于油墨转移及转移效果。颜料反映出油墨的色调并决定其底色。可分成有机和无机颜料,要求颜料不含重金属,色浓 度大。助剂一般为少量使用,其作用是调整油墨的特性,如流动性,粘性操作性或表面特性。助剂 类有流平剂,增厚剂等。不管是哪一类油墨,应该是每次用多少配多少,并充分混合,为了保证可印粘度,移印中应适当调整油墨,保证移印的持续进行。4.2 特征对印刷要求有以下不同: 印刷面要求有哑面、半光、光面或 高光。 油墨耐化学性,耐 UV。 耐光,耐划擦或耐盐水。 印刷面需透明或遮盖性好。4.3 油墨类型 物理干燥型油墨(单组份) 化学固化型油墨(双组份) 热固化型油墨 UV 固化型油墨 水性油墨* 单组份油

10、墨加入稀释剂可获得理想的印刷粘度,干燥方式为物理蒸发型,一些热塑性承 印物如 PS、PC、PVC 会有轻微溶解发生,这种溶解使油墨与承印物发生直接粘接,因此耐刮擦, 附着力好。* 双组份油墨的耐化学性更高,一般油墨中需加入硬化剂,但必须注意在印刷生产前加入, 如果加入时间太长,则效果不好。是否完全干燥取决于周围的温度;在室温 20环境下干燥需要几 天。因此不要过早进行耐划擦及附着力测试。* 热固型油墨一般为双组份油墨,这种油墨的树脂连接在室温情况下不会发生,只有在高 温条件下才进行。*氧化型油墨通过空气氧化发生反应,一般反应速度较慢,在室温条件下为12天。* 移印油墨的转移主要依靠溶剂的蒸发,

11、蒸发使油墨膜粘接,同时调整油墨的附着力。通 过油墨膜层的转移来达到良好的遮盖力。 UV 油墨中由于缺少溶剂,不可改变油墨膜层,这种转移 为“水转移”,且转移较难。UV 固化油墨的应用领域一般为高品质移印。UV 油墨的优点有: 钢模板上油墨不干燥 质量有保证 对钢模板的磨损少 干燥速度快 不含溶剂UV 油墨的缺点: 能量要求高,要求有UV固化设备。 清洁胶头的要求较高,粘性要求不如溶剂性油墨 精细度印刷不如溶剂油墨* 水性油墨还未用于移印,因为产出率较低,干燥速度、粘性、附着力、蒸发速度都 不如溶剂性油墨。4.4 移印前的准备工作需仔细称重稀释剂及硬化剂的加入量;对承印物的处理;一些承印物的表面

12、有油或硅,5、不同承印物可选用的宝龙高档移印油墨类型油墨型号KS-UPUR R -ZKThermo-Jet RNorifin R PPN单组份油墨VVVV双组份油墨V承印物压加力(PMMA)有涂层的承印物热定型材料玻璃木材陶瓷皮革金属尼龙PC预处理PET说明:丁=适用二适合二可推荐使用稀释剂干燥快慢: 快慢6601 SK90 U90 VZ VZ2如需要,可加入稀释剂和慢干剂混合,一般比例分别为75%和 25%,请按印刷环境的温度变化而调整。(1) 标准稀释剂: KS-U90 或其它系列稀释剂。(2) 加入10%PUR R -ZK硬化剂,可提高耐性和附着力。需对表面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印刷,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酒精清洗。PP或PE可用电晕或火焰进行处理。电晕处理为20000伏特,火焰处理时火焰可调整。另一种 方法为用PP水进行处理表面。有些塑料的表面有强静电,这时可用电离器进行处理。多色印刷时,可通过通风系统加速干燥。但必须注意,移印时不可直对油墨吹风,否则稀释剂 蒸发太快。表面处理可提高油墨的附着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