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21182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艳玲12课《寓言两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西市南山小学导学案时间月 日学科语 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课题12.寓言两则主备人刘艳玲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朗读知了学飞的过程。能够复述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寓意。2、能力目标:学习借助提示语朗读课文,突出重点词朗读的技巧。3、情感目标:了解知了学飞失败的原因,感知理想、愿望都需要努力才能成真教学重点能够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寓意。教学难 点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理解课文的寓意。教 材 分 析【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简介:知了学飞这一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法上,导入新课时采用“以疑促学”法,以学生的问题为主线,

2、自然的引入新课。分析理解课文时,采用的是“抓重点词句”分析法和“以读促讲”法。学生的学法,以“读、思、议、悟”为主,力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整节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教 学 流 程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出示目标,情感导入】1、导入:1、猜谜语:有一种昆虫,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站在树上唱歌,天气越热,它们唱得越起劲,到了三伏天,他们更会“知了、知了”地唱个不停,它们是谁?(课件介绍“知了”)2、在这只“知了”身上,有一个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你们想去学吗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知了学飞,师指出多音字“了”,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3、,整体感知】1、看到了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把你的问题说出来。(生提问题,师现场打字: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知了是怎样学飞的?知了学飞的结果怎样?2、自由朗读课文。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必须先去读读课文,把书打开到78页,听清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的字反复读几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名同学接龙读课文。)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你自己的话讲一讲?557三、【细读文本,理清脉络】1、出示自学提示:师:同学们现在对这个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是时个来解决我们先前提出的问题了。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知了是怎样学飞的?知了

4、学飞的结果怎样?2、汇报自学成果。(一)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1、指名学生读出句子,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师:这是课文的答案。谁能依据课文给出的信息,简单的说出你的答案?(生说师板书:羡慕飞翔)2、指导读第一句“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换词“很古很古的时候”还可以说是“很很的时候”(很久很久的时候,很早很早的时候。)对比,“很古很古”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更加久远,要读得慢一些。指名生读,齐读。3、师:“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羡慕”是一种什么心情?你能读出羡慕的语气吗?(二)知了是怎样学飞的?1、师:知了是怎样学飞的呢?指名生汇报读出2、3段的句子,课件

5、出示。2、师:课文整整用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知了学飞的过程,太详细了。你能总结一下,用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知了学飞的过程吗?(生说师板书:学飞怕苦)3、师:知了学飞怕艰苦,哪些词能证明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3自然段,用着重号画出体现知了学飞怕艰苦的词。4、生汇报: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很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课件出示,学生板书。)5、师:“知了怕艰苦”,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知了?生:懒惰、不能吃苦、怕困难6、师:“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知了?生: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不认真7、师:“学习很不认真”,“很”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8、师:“不耐烦”你看

6、到了一只怎样的知了?生:没有耐心师:你能读出这种不耐烦吗?指名读“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探讨:不耐烦时说话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快。再指名读这句话。9、师:“自满,嚷”这两个词又让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指名读“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自满地嚷着:知了!知了!”强调“嚷着”时的语气。男、女生分别齐读。10、师:老师想和大家合作一次,我们一起把知了学飞的过程读一遍,好吗?提醒:要要据不同的内容适当的改变朗读的语气。11、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吗?15【讨论交流,感悟道理】 1、师:同学们,学飞是知了的理想,但是在学飞的过程中它没

7、有脚踏实地的去努力,所以最后它失败了。2、学生汇报,师完成板书:理想+努力=成功3、师:知了明白的道理正是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 4、师:在知了学飞的故事中,你是否吸取了教训与经验呢?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打算怎样做?(举例说一说。)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5【目标检测,内化文本】 1,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2,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3板书设计12.寓言两则知了学飞 讲故事-羡慕 说道理-东张西望 爬来爬去 不耐烦 自满 举例子

8、-懊悔教学反思鸡西市南山小学导学案时间月 日学科语 文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课题12 蜗牛和蚯蚓主备人刘艳玲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寓意,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能复述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寓意,说出自己的启发,有感情朗读和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寓意,说出自己的启发,有感情朗读和复述课文。教 学 流 程时间分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复读全文,回顾旧知】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了学飞这篇语言,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蜗牛和蚯蚓。板书课题。教师简介蜗牛和蚯蚓,多媒体出示这两种动物的图片。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

9、些内容?【自主研读,感悟中心】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给自然段表上序号2检查效果:(1)开火车式认读生字、生词。(2)词语理解:墙角墙脚墙顶(3)理解词义:忍不住、 空想 、继续。(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品读文章,理解含义】 1、默读课文,思考按课文的故事情节划分为两部分;并且归纳段落大意。2、指学生读课文的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蚯蚓很看不起蜗牛,不相信它会爬到墙顶上。3、学习课文3-4自然段。齐读思考。(1)从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可以看出定下了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蜗牛来说怎么样?想一想蜗牛为什么要到墙顶呢?4、蚯

10、蚓觉得蜗牛的目标怎样呢?课文中那个词可以体会到?应该用怎样的预语气来朗读蚯蚓的话呢?5、蜗牛听了蚯蚓的话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蜗牛的话呢?这是蜗牛笑了笑,他的笑里充满了什么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6朗读加深感悟。7、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齐读思考此时的蚯蚓看到已经爬上墙顶的蜗牛,心里会做如何感想。【朗读感悟】(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抓住描写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读书蚯蚓的嘲笑的心态和蜗牛努力地、不断地向上的精神。(2)有感情齐读课文。31099【精读文本,延伸内化】1、这篇语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你受到怎样的启发?【目标检测,积累小记】1、 结合课文的学习选择恰当的词语夸一夸蜗牛和批评一下蚯蚓。 -的蜗牛! -的蚯蚓-的蜗牛! -的蚯蚓-的蜗牛! -的蚯蚓2、 认识:寓 则 懊 蜗 蚯 蚓这7个字,让学生通过组词和读句子来识记。3、在要求学会的14个字中,注意指导“嚷”字的书写,这个字的结构在书写时不好安排,让学生认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展”要书写的舒张、好看,就要把第七笔的一写在田字格的横线上,“继”字的最后一笔,写时要注意笔顺,“翅”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拓展延伸】谚语:不怕无能,就怕无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日走,能行万里路;时时学,能读万卷书。35板书设计 蜗牛和蚯蚓 蜗牛-坚持不懈 蚯蚓-一事无成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