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20936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实习四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课程名称: 矿 床 学指导老师: 吕 新 彪班 级: 021102班级学号: 20101002970 姓 名: 管 江 涛 目录一、地质背景3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3(一) 矿床简介31地层及岩浆岩32构造53矿床规模5(二)矿体特征5(三)矿石特征6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71一、地质背景铜录山铜铁矿床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铜录山镇境内,是国内迄今最大的矽卡岩型富铜铁矿床。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坳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端。矿区地层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成岛弧状及捕虏体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

2、和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内。铜录山岩体为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为含矿岩体。在平面上呈现不规则椭圆状,剖面上为深部向南东倾斜的蘑菇状岩株,与矽卡岩密切共生。该矿床被公认为典型的岩浆期后接触交代型高中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一) 矿床简介1地层及岩浆岩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坳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段。矿区地层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呈岛弧状及捕虏体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内。侵入体:铜录山岩体为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为含矿岩体。在平面上呈现不规则椭圆状,剖面上为深部向南东倾

3、斜的蘑菇状岩株,与矽卡岩矿体密切共生。成岩年龄,略早于成矿年龄。岩石为斑状结构,其化学成分为低镁铁富碱质,属二氧化硅弱过饱和的钙碱性正常系列岩石。向深处,岩石中斑状结构逐渐消失,过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实习中围岩岩石特征:TLS1 石英正长闪长斑岩:灰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正长石,含有少量磁铁矿。图1 石英正长闪长斑岩长石成棕褐色,玻璃光泽,一组完全解理,半自形粒状;石英呈不规则状。围岩蚀变:铜录山矿床在岩体中和接触带附近的大理岩中均有显著的蚀变。主要有4种蚀变类型:一是碱质交代,出现在矽卡岩旁侧的岩浆岩中,又分为钠质交代和钾质交代;二是钙质交代,在矽卡岩旁侧内接触带产

4、生,分为透辉石化和基性斜长石化;三是矽卡岩化,主要交代以碳酸盐岩为主,与铜铁矿体密切共生,矽卡岩即是赋存矿体的主要岩石;四是热液蚀变,主要有金云母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等。实习中的蚀变岩石:TLSSH1 金云母矽卡岩: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金云母、透辉石、绿泥石、黄铜矿。金云母黄色,部分呈绿色,金属光泽,有一组完全解理。绿泥石成黄绿色绿色,玻璃光泽,半透明,不规则状。黄铜矿铜黄色,金属光泽,他形,含量很少。岩石中含有部分铁矿物,因氧化而成红色,成被膜状覆盖于岩石表面。TLS2 中厚层状大理岩:白色,颜色纯净,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方解石白色,玻

5、璃光泽,两组完全解理,半透明,成板状,硬度较低,含量接近为100%。其原岩应为灰岩(碳酸盐岩),被中酸性岩浆侵入接触后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大理岩。图2 大理岩TLS3 大理岩:白色,块状构造,原岩为白云岩,接触变质成因,可见方解石细小颗粒。TLS8 矽卡岩:绿灰色,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绿色,玻璃光泽,不规则状;石榴子石成浅褐色,细小粒状,含量较小。图3 矽卡岩2构造 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拗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段。3矿床规模铜录山矿床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铜111.3万吨,铜平均品位1.78%,铁矿石5681

6、.9万吨,并伴生大量金、银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综合利用价值巨大。矿山大规模建设于1965年,采选能力4000吨/天,1、2、5号矿体上部为露天开采,3、6号矿体下部为地下开采。铜精矿年产能力在一万吨以上,是国内生产铜精矿年产万吨级的八大矿山企业之一。(二)矿体特征该矿床为接触交代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矿物为黄铜矿和铁矿,钴为伴生矿产。矿体空间展布明显成三个矿带:北北东向矿带(主矿带)沿北东22延伸,长约2100m,宽约300350m,主矿体在平面上表现为一组出露深度不同的平行体,具尖灭再现现象。单体成狭长透镜状,具舒缓波状。北东东向矿带沿北东60方向展布,矿体成不规则透镜状,倾向南东,倾角

7、 60-70矿体规模小,分布零星,连续性差。北北西向矿带沿北西15-20展布,主要由小矿体组成。矿床由大小不等的个矿体(群)组成。主要矿体赋存在矽卡岩之中,组成三个矿带: ()北北东向矿带(主矿带)由I、III、IV、V、VI、XI、XII号等7个矿体(群)组成。矿带南北长约m,宽约m,矿体多呈似层状或透镜状。该矿带以富矿体为主,其埋深南北浅中间深,并以号矿体为中心形成厚大矿体群。矿体最厚可达m,最大延伸m。()北东东向矿体由、号等个矿体组成。矿带长m,宽约m。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规模小,分散零星,连续性差。()北北西向矿带主要由号矿体和-号勘探线间的一些小矿体组成。(三)矿石特征矿石类型:该

8、矿床的矿石类型较复杂,有铁矿石、铜铁矿石、铜矿石、铜硫矿石、钼矿石,其中,铜铁矿石是矿床中的主要矿石类型,占全区铜总储量的.%,占铁总储量的.%,原生铜铁矿石含铜.%.%,含全铁.%.%;其次是铜矿石,占全区铜储量的.%,原生铜矿石含铜.%.%。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溶蚀交代结构、压力结构和胶状再结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浸染状构造或充填交代而呈细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氧化带矿石形成蜂窝状或粉末状构造。实习中矿石特征:TLSK3 块状磁铁矿:黑色,块状构造,隐晶质,主要矿物为磁铁矿,含量超过90% 。图4 块状磁铁矿TLSK4 浸染状钼矿石:灰绿色,粒状结构,浸染状构

9、造,主要矿物有透辉石,石榴子石,辉钼矿(矿石矿物)。透辉石发生绿泥石化,呈绿色,玻璃光泽,不规则柱状集合体。石榴子石成红褐色,玻璃光泽,具有一组完全解理,成不规则粒状。辉钼矿灰黑色,金属光泽,集合体均匀分布于岩石中,含量约20%,为矿石矿物。图5浸染状钼矿石TLSK2 块状黄铜矿:铜黄色,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黄铜矿。黄铜矿成铜黄色,金属光泽,表面氧化而出现紫红色、蓝色等锖色。图6块状黄铜矿TLS7 矽卡岩磁铁矿:灰绿色,块状构造,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矿石矿物为磁铁矿。透辉石成绿色,形状不规则;磁铁矿呈黑色,他形,分布较均匀。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中国矽卡岩型铜矿在铜矿中占有较大

10、的比例,现已探明矽卡岩型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成为我国铜业矿物原料重要来源之一,仅次于斑岩型铜矿,而且以富矿为主,并共伴生铁、铅、锌、钨、钼、锡、金、银以及稀散元素等,颇有综合利用价值。矽卡岩矿床成因有以下特点: (1)矽卡岩型铜矿的成岩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次是印支期、海西期。矿化集中于,其次为。矿床空间分布,主要产于中国东部活化坳陷带,并常与中生代断陷盆地伴随而分布。其次是滇东坳陷带的个旧锡铜多金属矿田。(2) 成矿岩体主要为中酸性花岗质岩类 如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中深成相和浅成相。岩石系列属于钙碱性-碱钙性系列。大型矽卡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小岩体及其形态有

11、关。其岩体形态与成矿的重要性依次为蘑菇状、箱状、锥状、枝叉状和层间岩墙状等。 () 围岩岩性是形成矽卡岩铜矿床的重要条件 有利于形成大型矽卡岩铜矿床的围岩多为泥质岩、白云质灰岩或碳质灰岩。如中国南方大型矽卡岩铜矿围岩为石炭系-三叠系白云质灰岩。在膏岩层和高硫层存在地区更有利于成矿,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矽卡岩型铜矿床。 () 交代岩系列 主要是钙矽卡岩,其次是镁矽卡岩。 () 在浅成环境中,矽肺卡岩型铜矿常与斑岩型铜矿共生,产出在斑岩体内部为斑岩型细脉浸染状铜矿化,在接触带为矽卡岩型块状矿石,形成“多位一体”矿化。湖北铜录山铜铁矿床位于扬子坳陷带,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升侵位的

12、中酸性岩浆和部分围岩,成矿作用为接触交代作用,成矿能量来源应为则为中酸性岩浆岩浆释放的热能。铜录山矿床的围岩是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为接触变质形成,原岩为碳酸盐岩或白云岩。上升侵位的中酸性岩浆固结形成中酸性火成岩,如:石英二长闪长斑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在岩浆与碳酸盐岩和白云岩接触带上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其主要特征为含有辉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贫硅基性、超基性岩石。岩浆中的有用元素通过接触交代作用不断向接触带附近岩石中富集并最终交代原有岩石结构和成分,部分由岩浆直接冷凝结晶而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石。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作者:单位:摘要:归纳、分析了电

13、厂DCS系统出现的故障原因,对故障处理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提高分散控制系统可靠性,从管理角度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建议,供参考。关键词:DCS故障统计分析预防措施随着机组增多、容量增加和老机组自动化化改造的完成,分散控制系统以其系统和网络结构的先进性、控制软件功能的灵活性、人机接口系统的直观性、工程设计和维护的方便性以及通讯系统的开放性等特点,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功能在DAS、MCS、BMS、SCS、DEH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上,正逐步向MEH、BPC、ETS和ECS方向扩展。但与此同时,分散控制系统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

14、后迅速判断原因的能力,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电网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运行中发生的几个比较典型故障案例的分析处理,归纳出提高分散系统的可靠性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1考核故障统计浙江省电力行业所属机组,目前在线运行的分散控制系统,有TELEPERM-ME、MOD300,INFI-90,NETWORK-6000, MACS和MACS-,XDPS-400,A/I。DEH有TOSAMAP-GS/C800, DEH-IIIA等系统。笔者根据各电厂安全简报记载,将近几年因分散控制系统异常而引起的机组故障次数及定性统计于表1表1热工考核故障定性统计2热工考核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根据表1统计,

15、结合笔者参加现场事故原因分析查找过程了解到的情况,下面将分散控制系统异常(浙江省电力行业范围内)而引起上述机组设备二类及以上故障中的典型案例分类浅析如下:2.1测量模件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测量模件“异常”引起的机组跳炉、跳机故障占故障比例较高,但相对来讲故障原因的分析查找和处理比较容易,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首出信号和SOE记录,通过分析判断和试验,通常能较快的查出“异常”模件。这种“异常”模件有硬性故障和软性故障二种,硬性故障只能通过更换有问题模件,才能恢复该系统正常运行;而软性故障通过对模件复位或初始化,系统一般能恢复正常。比较典型的案例有三种:(1)未冗余配置的输入/输出信号模件异常引起机组故障。如有台130MW机组正常运行中突然跳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