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20682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七:经济补偿的计算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就涉及到如何计

2、算经济补偿的问题。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一、计算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如果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的,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如劳动者甲自2022年在某企业工作,期间劳动合同一年一签,一直工作到2022年。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的工作年限应从2022年算起,共四年。

3、如果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那么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除外。总之,本条“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连续几个合同的最后一个合同期限,原那么上应连续计算。当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利用短期劳动长期用工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主要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个措施,一是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部1996年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

4、、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前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和原有关国家规定计算经济补偿。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后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二、计算标准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5、,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延续了我国以往的做法。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的授权,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公布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法?,规定了计算经济补偿时,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三、计算基数计算经济补偿时,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关于一个月工资是劳动者本人月工资、本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还是当地月平均工资,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最后规

6、定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保持制度的延续性,原有规定有缺乏的,适当进行修改。?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法?第十一条规定,本方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依据本方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按照该规定,月平均工资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内容,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但失之于设计过于复杂,不利于劳动者掌握。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不同。因此,劳

7、动合同法统一了月平均工资的内容,这样便于操作,一目了然。第二,讲究公平性,平衡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月平均工资为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比较长,最初的工资可能比最后的工资要低得多,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以最近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应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收入相适应。一般来说,某一岗位的工资受市场规律的调节,有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很高,有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较低。某一个地区,不同企业之间有着很大差异。如果规定以企业职工平均

8、工资或者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将对用人单位明显不公。四、计算封顶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有的意见认为有些高端劳动者,工资收入较高,谈判能力较强,在劳动关系中并不总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完全适用经济补偿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担太重,也表达不出经济补偿的性质和特点,建议劳动合同法作出调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低端劳动者的根本劳动权利,对于高端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市场调节并举的方式,保护其合法劳动权益。但考虑到我国还没有将劳动者区分不同群体,并适用不同法律的先例,在立法技术上也较难处理,因此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将高端劳动者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但在经济补

9、偿局部对高端劳动者作了一定限制。即从工作年限和月工资基数两个方面作了限制,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另外,为催促用人单位及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1、休假时间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

10、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休假限制 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关规定: 1、带薪年假休假时间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带薪年假休假限制 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11、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带薪年假未休假补偿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详解?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专家律师解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 朱政 律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2年9月18日公布并实施?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5-1 =1.50天,用人单位应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是:1*100*300300元。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当年已

12、安排职工年休专家律师解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2年9月18日公布并实施?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5-1 =1.50天,用人单位应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是:1*100*300300元。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解析八 用人单位的制度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按制度执行 ?方法?第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 例如:用人单位规定的年休假天数多于法定标准天数,而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的天数

13、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同样应支付职工“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即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天数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天数,向职工支付日工资300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解析九 劳务派遣职工享受年休假 ?方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符合本方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享受年休假。被派遣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无工作期间由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天数多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少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应当协商安排补足被派遣职工年休假天数。 本方法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按法律规定安排派遣职工享受年休假,如不安排,且该派遣职工无工作期间小于应休

14、年休假天数的,应按本方法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解析十 拒不支付未休年休假“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用人单位要赔6倍工资,并由行政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方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条例及本方法的情况。用人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条例及本方法规定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执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行政处理决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方法?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任用人单位赔付职工6倍日工资,对拒不执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可由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见,据此规定,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赔偿责任,以催促用人单位依法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