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组病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20265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组病名词解释【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口组病名词解释【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口组病名词解释【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组病名词解释【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组病名词解释【学习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神经嵴细胞: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一种过渡性结构,是在神经管建成时位于神经管和表皮之间的一条纵向的细胞带.神经嵴的预定部位可以追溯到早期原肠胚阶段.在神经板形成的时候,神经嵴细胞位于神经板的边沿,继而隆起为神经褶的主要部分。2. 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3. 颈窦(cervical sinus):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叫颈窦。4. 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

2、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5. 成釉细胞(ameloblast): 釉母细胞, 是成釉器中的内釉上皮中的内釉细胞分化而来, 呈高柱状,在分泌活动开始前细胞器重先定位(核远离基底膜,Gc靠近基底膜,RER 增多,Mit集中到靠近中间层),对釉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6. 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7. 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8. 釉质新生线(ename

3、l neonatal line): 发育停止线, 在乳牙和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的一条加重的生长线。新生儿期发育的乳牙冠部釉质上,可见到矿化程度低的横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9. 绞釉gnarled enamel: 釉柱近表面l/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 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10. 釉小皮enamel cuticle: 釉质形成以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的一 层

4、没有结构的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的有机物薄膜。细胞通过半桥粒与它相连。11. 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12. 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5、,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13. 骨样牙本质(osteodentin):成牙本质细胞常可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以后这些细胞变性,在该处遗留一空隙,很像骨组织,故称为骨样牙本质。14. 龈谷(gingivalcol):在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称龈谷。15. 结合上皮(junctionaljunctionalepithelium):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表面。16. 主纤维:牙周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

6、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17. 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在光镜下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电镜见有基底膜将细胞与牙周膜的基质分开,相邻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含有张力微丝和大量的核糖体。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18. 牙髓息肉: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发生在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

7、经穿髓孔突出,又称之为牙髓息肉。19. 篮细胞(basketcell),学名肌上皮细胞(myoepithlial cells)。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通常每个腺泡有一个肌上皮细胞。也可以有二三个。常规切片中,此细胞难以辨认。若新鲜腺组织经过锇酸处理,则肌上皮细胞清晰可见。因其胞浆内含有活性很强的ATP酶和碱性磷酸酶。故针对此酶的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肌上皮细胞的典型形态: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basketcell)。其胞核较大呈扁圆形,几乎占据整个细胞。电镜下,仅见散在分布的线粒体与粗面内质网,

8、高尔基复合体通常位于核周部分,微吞噬小泡位于胞浆膜内侧,有时可见脂滴。在细胞突起内充满着纵形排列的细丝,直径约610nm,常聚合成致密小体,此结构与平滑肌细胞相类似称肌微丝。20. 半月板(demilune):在混合性腺泡中,浆液性细胞呈新月形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称为半月板。21. 天疱疮 pemphigus: 为慢性皮肤、粘膜大疱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寻常 型、增殖型、落叶型及红斑型,侵犯口腔粘膜者属于寻常性天疱疮。据统计,65%以上的寻常性天疱疮病例先累及口腔粘膜,然后累及皮肤。22. 天疱疮细胞(Tzank细胞):对天疱疮进行细胞学检查,用钝刀轻刮糜烂面并涂片,然后固定、染色,可以发现细胞

9、间桥消失的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在核周较空,在细胞周缘较密。这种细胞为天疱疮细胞或Tzank细胞。23. 肌上皮岛 myoepithelial island: 上皮细胞在某个组织器官内部的某个区域,像一个岛(小丘,周围平坦似海洋一样,突出的上皮丘)增生。上皮岛。一般在肌上皮多见,叫肌上皮岛。24.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牙龈的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使龈沟加深,形成假性牙周袋;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根表面分离使龈沟加深,则形成真性牙周袋。牙周袋进行性加深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不断破坏,致使牙齿逐渐松动,移位,使牙间隙逐

10、渐增宽,甚至使牙齿脱落。在临床上可发现牙周袋部位的牙龈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牙龈发红或呈暗紫色,牙龈肿胀,松软,点彩消失,龈缘圆钝并与牙面分离,用探针探查或进食时,牙龈易出血,轻压牙龈,有时有脓液溢出,病员可自觉有口臭。牙周袋是由于长期存在的慢性龈炎向深部扩展而形成的。25. 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 又称为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 未萌出牙的牙冠并且附于牙颈部的囊肿。肉眼观囊壁薄,里面有牙冠。26. 牙瘤odontoma: 是成牙组织的错构瘤或发育畸形,不是真的肿瘤。肿物 内含有牙釉质、本质、牙髓、牙骨质。可分为混合性牙瘤、组合性牙瘤.27. 混合性牙瘤complex odo

11、ntoma: 好发青少年,以下颌前磨牙和磨牙 多见。镜下见肿物内组织排列紊乱,相互混杂,没有典型的 牙结构,其生长有自限性,预后良好。28. 组合性牙瘤compound odontoma :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镜下见 肿物由许多牙样结构构成,不同于正常牙,但釉质、本质、牙髓、牙骨质排列如正常牙的方式。29. 牙槽骨alveolar bone: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又称牙槽突。 与其他骨组织相似,其生长有赖于牙的功能刺激。可分为固有牙槽骨、密质骨、松质骨。30. 天疱疮细胞:天疱疮时棘层松解,松解的棘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浆晕环绕着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之为天疱疮细胞。31. 玫瑰花样结构rosette-like structure:牙源性腺样瘤上皮可形成结节状实性细胞巢,由梭形或立方状上皮细胞组成,形成玫瑰花样结构。其中心部可见嗜酸性物质沉淀。32. 影上皮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红染,胞核消失而不着色,在胞核部位出现阴影,故称影上皮细胞。出现在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组织中。1资料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