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20197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低碳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低碳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低碳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低碳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社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直接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温室效应愈演愈烈。而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地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生存安全的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全球的广泛关注。于是,“低碳”这一概念走到了历史的前台,“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产品”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其中,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迈向生态文明的理

2、念,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的共识与追求。对于承担着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的湖南来说,这一追求更为迫切。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人们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因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源,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有些破坏已经不可逆转。正是这些地球上不可逆转的破坏,终于让人们从不断增长的迷梦中警醒过来,进而,一股旨在拯救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低碳潮流在世界各地兴起。这种潮流同样是不可逆转。1.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地球从诞生至今约有46亿年,人类的出现虽仅有200万年。但自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以来的

3、几百年内,人类反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握有对大自然一切生物的生杀及对各种资源支配的大权。在几千年内,人类让自己的数量从10亿骤增至68亿,其他物种而消失速度增至1000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更是随心所欲,竭泽而渔。圣雄甘地说过:“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却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正是人类这种没有节制的贪婪,不但使自己走向危险的边缘,也使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地球资源能源濒临枯竭,人类面临能源安全的威胁。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根据2008年探测的一次性能源储量和世界能源可开采储量来看,按照目前全球的消耗速度,煤炭230年,石油40年,天然气20年,中国的煤炭才100年,石油30年。高碳式发

4、展,让地球不堪重负。然而,现在几乎所有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拚命发展经济,致使能源的生产和消耗每5-10年就翻一番,而且这种速度还在加剧。有人计算过,如果全世界都学了美国,那么地球上的石油只够用3年,天然气够用4年,煤炭够用15年,人们都要被废气憋死。好在今天的地球上只有一个美国。另一方面,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面临环境污染的威胁。一是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极地冰山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科学家预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一倍时(这是迟早的事),温室效应使地球平均气温升高1.5-6。世界有3/4的人生活在离海洋30公里的地带,后果可想而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地球共排放了2.5亿吨二氧化碳。

5、如果要控制温度不升高2度的话,人类21世纪就只有2500亿吨的碳排放量,中国现在一年排放60亿吨,全球每年排放300亿吨,可能20-30年就透支了。人们已经在担心,究竟是2020年到峰值?还是2050年到峰值?有人指出,如果全世界都搞低碳发展路径,都搞低碳技术的话,地球上的碳容量达到峰值后,就会开始下降,那样,情况将会慢慢缓解;如果二氧化碳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就会成为地狱。二是世界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包括海水)的0.26%,好比大水缸里的一汤匙。因水污染和过量用水已使淡水生态系统指数25年降低了50%,当前全球有15亿人淡水不足,10亿人没有安全用水。预测2025年将有2/3的人中度和严重

6、缺水,不卫生饮用水致死人口将大大超过目前的每年530万。三是森林面积日益缩小,大量的砍伐使世界森林200年来减少了30%。此外,大气污染、土地沙化、臭氧层空洞扩大以及全球性疾病传染等问题,无不时刻在损害着地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学者指出,威胁到整个地球村的环境不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就是高碳排放。还有学者指出,如果继续搞工业文明,继续高碳发展,就会真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非凡。2.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为了拯救地球,联合国2009年9月1日发布了2009 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促进发展,拯救地球的报告。报告指出,解决气候变化挑战无法通过现有的渐进方式。发达

7、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减少其排放量;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参与,当然这种参与的方式必须允许以快速、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换言之,世界各国都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联合国是积极倡导并组织实施低碳经济的核心。除了发布极具影响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和京都协议书(1997年)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外,还积极组织各国制定可行的低碳行动计划。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

8、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这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2009年9月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联合国提出了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框架条约,再次强调加快低碳经济全球化进程。12月7日到19日哥本哈根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召开,会议

9、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低碳”与“低碳经济”迅速成了全球性话题,掀起了一场势不可当的低碳旋风。美国于2007年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方案,标志着曾经拒绝参加京都协议书,置身于减排义务之外的超级经济大国正式加入了低碳经济周期。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奥巴马提出了向环境署拨款1 900万美元,用于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实现在2020年把美国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25%,到2050年减少

10、到85%。欧盟是最热心于推进低碳经济的。2008年1月率先提出了有关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目标方案,包括欧盟碳交易机制修改指令,碳捕集与封存(CCS)指令,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指令和关于为实现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各成员国减排任务分解的决议等,为每个成员国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高上限,以实现欧盟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的目标。作为低碳经济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英国制定的减排目标更是远远超过了欧盟规定的目标:到2020年,将碳释放量减少2300万-3300万吨,到2050年,将总排放量削减至少60%;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当中,英国政府额外追加了104亿英镑

11、以促进低碳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日本于2008年7月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低碳社会的具体措施、行动计划和目标,2008年9月日本新修订的低碳成本战略,使得日本成为了低碳经济的赢家,2009年日本又大力投资风能、太阳能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印度政府近年来也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2008年印度政府宣布了多项强制性的减排措施。首先是利用太阳能;其次在使用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方面加大投入;三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四是可持续的喜马拉雅山的生态系统,即促进喜马拉雅山的可持续性生存;五是绿色印度项目,即印度政府计划通过再造林600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3

12、%达到33%;六是可持续农业;七是支持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等。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切实努力”,同时强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四项强有力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胡锦涛同志2007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过的问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是什么?首先,从国内来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的、主动的,也是极有成效的。一方面,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以8%的速度

13、在增长,同时也代表着环境问题等相应问题更加加剧。众所周知,中国环境所面临的挑战更严峻:1/4的国土荒漠化;1/6的土地严重退化;因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30;因城市污水90%未经处理,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还是仅次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二号大国。因此,中国的环境状况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忧虑,中国在生态方面的一个小小改进或失误,都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从资源短缺来看,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加剧了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短缺。有关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国所需要的45种矿产资源当中,24种不能满足,2种基本能源不能满足,9种能源严重短缺。对于中国这样大的经济发展规模,如果只从国际市

14、场购买资源支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从能源安全来看,中国从1993年起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2007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47%,从能源安全角度也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中国赢得跨越发展的机遇。低碳经济被认为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仅落后1-2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再者,中国

15、也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我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在地热能量方面,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本着对世界与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中国政府顺应国际潮流,认准大势,主动担当并致力于节能降耗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先后推出绿色税收、绿色资本市场、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和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这意味着低碳经济发展将加快步伐。北京奥运会期间搞的绿色出行就减排了8000多吨碳。上海世博会也搞低碳世博会,世博会预计将有700

16、0万人参加,也在搞绿色出行,估计减碳量将会更大。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截至2009年6月,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上强调指出的,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其次,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对世界负责任的表现。根据IEA的统计,中国GDP的增长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占世界的30%,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占世界34%。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也表明,从2000-2030年这三十年间,全球温室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