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20149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通史冲关二 检测试题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通史冲关二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山东潍坊二模)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解析:D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升降与否,故A项错

2、误;洋务思想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中得不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的结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天朝”使用次数的减少和“中国”使用次数的增多分析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始摒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用平等眼光看待世界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2.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

3、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解析:C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始于马关条约,根据材料信息“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可以判断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A、B两项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转入“制度”阶段,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兴起,因此这场战争为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故C项正确。D项不是这场战争的影响,排除。3.(2017广东湛江调研)天王洪秀全出宫乘坐的是64人抬的龙凤黄舆,随行的有典天舆一

4、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共数千人。天朝朝里朝外文武各级官员31万多人在穿戴装饰上同是华丽奢侈,一冠袍可抵中人之产。这反映了()A.太平天国领导者的奢华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B.太平天国阻碍了中国民主化进程C.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D.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解析:D材料描述了天王出巡的奢华场景,但没有叙述他当初的理想,无法判断理想与现实是否背道而驰的问题,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性是早期民主革命的先声,故B项错误;材料对天王奢华的描述与绝对平均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领袖贪图享受,这是小生产者局限性的表现,故D项正确。【新知生成】 农民

5、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4.(2017北京海淀模拟)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统率陆海军”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A.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B.革命

6、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C.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D.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解析: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是因人立法,意在防范袁世凯权力过大实行独裁,D项正确。A、B两项与临时约法的修正无关,排除。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实际上是在强化议会权力,弱化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故C项错误。5.(2017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模拟)“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

7、高潮解析:B据材料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等信息判断该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故D项错误。6.(2017湖北武汉模拟)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A.改组中国国民党B.唤起民众投

8、身国民革命C.壮大中国共产党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解析:B由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可知该措施是在改组国民党之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的做法体现了对工人、农民的重视,这一做法有利于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国民党领导人,故其做法不是为壮大共产党,故C项错误;由“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7.(2017山西临汾三模)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

9、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模糊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C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模糊,故A项错误;1930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忽视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犯了“左”的错误,故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故D项错误。8.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概况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康熙三十七年(1698)

10、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乾隆朝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年(1757)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1793年、1816年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解析:B材料提及的是康熙年间对外贸易受到限制,没有提及朝贡贸易,A项排除。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清前期对开关数量、海关关税、海关针对区域等都有严格限定,并拒绝英国使团增开互市口岸的请求,说

11、明清前期厉行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正确。乾隆年间规定外商在广州贸易,可见其并未阻断中西间的交流,C项排除。19世纪初的清政府拒绝增开互市口岸的要求,并未导致战争,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9.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D.自然经济抵抗使英国对华贸易反复波动解析:D从图中的曲线可知,英国对华贸易发展波折不断,并非“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加大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英国对华输出的洋纱、洋布,价廉物美

12、,适应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国获得了对华贸易的特权,按常理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总值应呈不断增长态势,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使得英国商品输出总值反复波动,故D项正确。10.(2017广西玉林一模)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而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A.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B.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C.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D.西方发展经验不具借鉴性解析:C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非本质

13、问题,本质上洋务运动的失败是由体制问题导致的,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财政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中国工业近代化建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其创办的企业资金多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与西方工业近代化相比,金融缺位,动力不足,导致了失败的必然性,故C项正确;材料意思是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故D项错误。11.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

14、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增加军事实力以全力抗日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国民政府提高日本产品进口税率,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故选B项。A、C两项不是主要目的。1937年后,国民政府全力抗日,D项表述错误。12.(2017河北沧州模拟)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解析:D题干变化的实质是民族危机严重程度的逐渐加深,救亡图存成

15、为社会潮流,A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不符合史实,据材料也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B项;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13.(2017湖南湘潭模拟)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天国大同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D.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解析:D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当时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故D项正确;中国文化不可能包含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大同社会的理想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问题,故C项错误。14.(2017河南郑州三模)孙中山在1920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此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