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20139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HY910005—2013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工艺守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驻马店华宇电力工艺守则0HY.910.0052013设备制造公司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代替:共9页第1页1适用范围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容量为502500kVA电压为6kV、10kV和35kV级干式变压器线圈的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本工艺守则规定了干式变压器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的工艺材料、设备和工量器具、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及质量检查要点等。本工艺守则与图样不一致时,应以图样为准。2工艺材料导线、0.2X50mm玻璃丝纤维带、0.2X20mm玻璃丝纤维带、0.15mmDMD预浸纸、0.6mm玻璃纤维网格、2.0mm玻璃纤维网格、0.02mm聚丙烯薄膜、三合焊丝、脱模剂等。3设备和工量器具单位姓名会

2、签绕线机、绕线模具、行车、台钳、剪刀、导线换位器、木锤、绝缘打板、彩笔、铜焊机、锂刀、砂纸、千分尺、卷尺、钢板尺、外径卡钳、断线钳、活扳手、收紧带等。4工艺准备4.1仔细阅读图样,了解线圈的容量规格、电压等级、线规、段数、匝数、层数、分接抽头等工艺参数。4.2根据线圈的容量规格和型号,选取相应规格的绕线模具,并用卷尺复核所选模具的外径、高度,确保其符合图样要求。4.3将绕线模具擦拭干净并涂脱模剂后装入绕线机的方轴固定好。4.4按图样要求的规格准备绕制线圈所需的电磁线、绝缘材料、辅料和绕线底图总号资料来源签字日期编制批准校对标准化提岀部门实施日期工具等,并且用千分尺测量、复核电磁线的线规是否与图

3、样要求的一致4.5线圈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黠D1起头(A)图1线圈结构示意图5工艺过程(以右绕向四段圆筒式线圈为例)5.1用0.02mm聚丙烯薄膜沿绕线模外表面缠绕一层,近似形成一层薄膜密封层。再在其表面上均匀地涂抹一层脱模剂,要求脱模剂涂抹均匀不能有液瘤滴流痕迹,待其挥发干净成膜后方可进行线圈内层绝缘的绕制。5.2放置线圈标识卡在线圈的上端向下大约50mm处放置填写有各种参数和绕制人姓名的线圈标识卡,放置线圈标识卡时应使线圈标识卡的上端正对线圈的上端,并将填写有文字的一面朝向线圈内侧,以便于浇注后观察。5.3根据图样要求进行线圈内层绝缘绕制。5.3.1用0.2X50mm的玻璃丝纤维带在模具

4、表面半叠缠绕一层,缠绕长度等于线圈高度,缠绕时在模具下端留出相当于下挡板厚度的余量尺寸。5.3.2再依次包绕一层0.6mm和一层2.0mm玻璃纤维网格,网格的宽度等于线圈高度减去10mm,包绕时用玻璃丝纤维带稀疏缠绕固定。5.3.3要求玻璃纤维网格在模具上包绕必须紧实,网格每一层的接口均不能搭接,但可以留有510mm长的缝隙,并且每一层的接口位置必须位于线圈的出头方向,包绕时网格下端距线圈下端留5mm余量。534线圈的内层绝缘厚度偏差应控制在0+0.5mm范围之内。5.4按照图样规定的位置,在线圈内层绝缘表面用彩色铅笔准确画出线圈出线分接所对应的中心线以及线圈各分段的实际位置。5.5线圈的绕制

5、方向应严格按图样要求执行,并规定线圈的绕制顺序依次为线段D4、D2、D3禾口D1。5.6线圈局部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UH恤1直纳带平育层二尉.0.打刃伽菠芽亩竺曾一E麒程条(板)-JgO.fiiwR#段D327/,%/ZZ/、严心熒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z1mm寸,出线用原导线两折引出。要求:各折线均与原导线在线圈内部焊接成为一体。5.782对于用扁铜(铝)导线绕制的线圈出线用原导线引出。5.783线圈分接引出线抽头均沿轴向从线圈中部引出。5.784线圈首末出线及分接引出线抽头预留长度按图样规定的长度执行,该长度为导线出线圈的实

6、际长度。5.7.9线圈首末出线及分接引出线抽头的绝缘处理5.7.9.1线圈首末出线及分接引出线抽头用0.2X20mm的玻璃丝纤维带半叠包扎两层。包扎范围为:自该匝导线折弯处以前100mm处开始至引出导线伸出线圈100mm为止。5.7.9.2对于电压等级为35kV级的线圈首末出线及分接引出线抽头制作绝缘处理时,用两层0.2X20mm的玻璃丝纤维带复合一张0.15X20mm的DMD预浸纸半叠包扎两层。包扎范围为:自该匝导线折弯处以前100mm处开始至导线伸出线圈100mm为止。5.7.9.3在线圈导线折弯处和导线升层处均应做加强绝缘处理:用0.2X20mm玻璃丝纤维带将折弯(升层)处前后100mm

7、半叠包扎一层。5.8绕制线圈D2段5.8.1按图样要求的起始位置绕制D2段。将导线起绕头(一般规定预留出一匝线长度的导线作为起绕头,以便于后续工序中与D1段线圈的起绕导线焊接)用玻璃丝纤维带固定在所标示的线圈表面的中心线D2段的起绕位置处,并使之与模具固定为一体。5.8.2按照第5.7.35.7.7条的规范进行该段线圈线匝的绕制和层间绝缘的放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制,依次将该段线圈绕至最外层。5.8.3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型式按照第5.7.8条执行。5.8.4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的绝缘处理方式按照第5.7.9条执行。5.8.5如果分接引出线抽头1、3、5均在线圈的

8、最外层引出,则将导线打圈后直接引出,并在对该段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后将其横压于最外层线圈上,再在其下垫两层0.15mm的DMD纸包裹引出线,加强引出线抽头与最外层线匝的绝缘后自D2段的右端(即D2段和D3段之间)引出。5.8.6如果分接引出线抽头1、3、5的部分抽头在线圈的次外层引出,则在次外层将该导线打圈后直接引出,并在对该段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且已放置层间绝缘后将其横压于次外层线圈上,再在其上垫两层0.15mm的DMD纸包裹引出线,加强引出线抽头与最外层线匝的绝缘后自D2段的右端(即D2段和D3段之间)引出。5.8.7测量该段线圈的线上外径,应保证符合图

9、样要求。5.9将模具左右调转,重新装卡可靠,准备线圈D3、D1段的绕制。5.10绕制线圈D3段5.10.1将线圈D3段起头导线和线圈D4段起头导线焊接牢固。5.10.2根据图样要求的位置进行线圈D3段的绕制:按照第5.7.35.7.7条的规范进行该段线圈线匝的绕制和层间绝缘的制作,依次将该段线圈绕至最外层;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型式按照第5.7.8条执行;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的绝缘处理方式按照第5.7.9条执行。5.10.3如果分接引出线抽头2、4、6均在线圈的最外层引出,则将导线打圈后直接引出,并在对该段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后将其横压于最外层线圈上,再在其下垫两层0.15mm

10、的DMD纸包裹引出线,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加强引出线抽头与最外层线匝的绝缘后自D3段的右端(既D3段和D2段之间,因为此时线圈左右位置已对调)引出。5.10.4如果分接引出线抽头2、4、6的部分抽头在线圈的次外层引出,贝卩在次外层将导线打圈后直接引出,并在对该段线圈的分接引出线抽头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且已放置层间绝缘后将其横压于次外层线圈上,再在其上垫两层0.15mm的DMD纸包裹引出线,加强引出线抽头与最外层线匝的绝缘后自D3段的右端(即D3段和D2段之间,因为此时线圈左右位置已对调)引出。5.10.5测量该段线圈的线上外径,应保证符合图样要求。5.11绕制线圈

11、D1段5.11.1将线圈D1段起头导线和线圈D2段起头导线焊接牢固。5.11.2根据图样要求的位置进行线圈D1段的绕制:按照第5.7.35.7.7条的规范进行该段线圈线匝的绕制和层间绝缘的制作,依次将该段线圈绕至最外层;线圈的引出线首端抽头型式按照第5.7.8条执行;线圈的引出线首端抽头的绝缘处理方式按照第5.7.9条执行。5.11.3测量该段线圈的线上外径,应保证符合图样要求。5.12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导线与导线的焊接按0HY.910.0042013导线及接线端子焊接工艺守则执行。5.13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导线与导线焊接后或发现导线的绝缘层有损伤时,应对焊接部位或绝缘层损伤部位的导线重新进行绝缘处理:用0.2X20mm的玻璃丝纤维带半叠包扎两层,并用两张0.15mm的DMD预浸纸对折包裹导线的焊接部位或绝缘层损伤部位前后约100mm范围。5.14线圈外层绝缘处理5.14.1在线圈表面包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