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20131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课标案例导读测试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学科考试课标案例导读部分(开卷) 答 案一、 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分)1、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是什么?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 、开放性 。2、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是什么?答: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3、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答: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

2、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4、 怎样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答:(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二)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三)联系学生实际,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四)强调目标的综合性。(五)把握目标的可操作性。5、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有哪些?答: (一)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二)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三)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四)充分利用网

3、络资源。二、论述题:(共15分,1题7分,2题8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有哪些评价方法?答:本课程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其主要的评价方法有:1、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3、达成水平评价。按照本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本课程不排除纸笔测试方式,但反对考査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

4、度,以及将学生的品德用卷面成绩衡量的做法。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折。5、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2、说说教师应如何使用教材。答:通过梳理教材,将知识“点、线、单元”都置身于其所在的更大的结构或体系中,要懂得对教材进行整体理解把握。教师要读懂课标内容的指向性。教师如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就能进一步理解编者在教材内容呈现上的意图,才能准确地把握好一学期德育课的基点,定位好教学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

5、认识到,由于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范例,内容相对固定,但是学生个体具有特殊性,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案例分析题:(10分)一位老师制定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学目标如下: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活动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建构。”请你分析下这个教学目标存在哪些问题?请你再重新为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答:这个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是:(1)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看不出其所依据的具体教学内容是什么。(2)过高过大,不切实际。(3)以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4)语言表述上用词,不会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 (新教学目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