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镜子-熊云霞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20064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学生的镜子-熊云霞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做学生的镜子-熊云霞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学生的镜子-熊云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学生的镜子-熊云霞(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学生的镜子东兴区杨家镇中心学校 熊云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实,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着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做好学生的平面镜。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看来,教育从古以来就认为传道应是教师的第一责任。就当今的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根本的任务,而育人应先于教书。教师要传道给学生,首先就要明白,为人之道。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和学生成长的过渡期,各种思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作为一名称

2、职的教师,更应该表现出高尚的情操,正面影响学生应该追求什么,让学生知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才是一种最高尚的情操。以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应该是举止得体,谈吐优雅,举手投足间都落落大方而又自然而然的,体现着为人师应有的礼貌、谦恭。中学生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感染等特点。在他们的心中,教师的形象是智慧的象征,完美人格的化身,他们随时随地都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效仿着老师的一言一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以身作则的为师之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只有教师做到以身示范,才

3、能端正一班之风,从而奠定学生未来的文明生活作风。以宽广的胸怀熏陶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爱好不同,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去认识学生、理解学生、适应学生、亲近学生。同时,在生活中更应当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学生。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严于执教,严与宽是相对而言的。严即从严治教,严格管理,不能放纵学生。宽即宽容,并非纯粹的纵容,它也是有度的。只有把严与宽统一起来,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给予的博爱和严厉,从而把学习、生活既定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达到师生间的和谐共进。学生也由此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以广博的爱心感化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

4、校是人们的心灵相通的最好平台”,这些话揭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这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亲此疏彼,平等待人,和蔼可亲,以诚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之以行。让学生在接受教师的爱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爱心得以成长,体会到“一个人最崇高的爱,应是爱别人”的真理。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完善了自己各个层面上的修养,才能做好学生的这面镜子。“欲明人者先自明”,做一面明镜,用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宽广的胸怀,广博的爱心去影响教育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他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同化,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正、走得稳,进而成为新社会、跨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