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19897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提纲声现象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将一个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多次弹开球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声带、。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 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让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当敲击一下音叉后,发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泡沫塑料球被音叉撞击而不断弹起。

2、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振动,人就听到声音。练习:1、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体、体、体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C.

3、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 音乐会上正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5、下列物质中,声音无法在其中进行传播的是 ( ) A 真空。 B 空气。 C 海水。 D 钢铁。5、如图所示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同学们唱歌发出的声音瀑布冲击水面发出的声音切割物体发出的刺耳的声音青蛙鸣叫发出的声音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都是噪音知识点三: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合km/h,在真空中的传

4、播速度为m/s。练习:1、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最短的是,最长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当时空气15)。 s3、下列实验和实例,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 ,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知识点四: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5、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L=S/2=vt/2。练习:1、某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声,问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

6、00m/s)2、一人站在山谷间,大喊一声,经过1S听到一次回声,又经过2S,听到第二次回声,求山谷的宽度是多少?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三、声音的三个特征知识点:1、乐音是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指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频率越低,音调越。3、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频率

7、单位次/秒,又记作。 4、人耳感知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练习:1、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答:蜜蜂翅膀振动发声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发声不在听觉范围内。2、响度:指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1、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响度,男低音音调,响度 。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8、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2)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或品质,由决定。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练习:1、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某个编钟敲击后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能/不能)。2、如图是湖南省l972年出土的曾候乙编钟,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它发出声音的不同,听众能辩别出听到的是“编钟声”而不是“鼓声”,听众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别的。3、我们不看到同学,但能

9、辨别出是哪位同学在谈话,主要是( ) A每个人说活的音色不同 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D每个人发出的声速不同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5、在深夜时听音乐,要将音量调低,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6、 如图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7、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

10、来判定;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的声音。3、 人们用(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 、在 、在。练习:1、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来常用该成语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2、城市里部分道

11、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关于下面四幅图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 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弱噪声污染甲乙丁丙抽气4、观察图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图五、声的利用知识点: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如B超、回声定位、上课铃声等 2、可以利用

12、声音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练习1、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_而发出的; 不宜挂在胸前,是因为 发射出的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声可以传递信息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实验与设计题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右表是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1)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和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 探

14、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1、实验研究;2、分析归纳;3、提出问题(或猜想);4、得出结论。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会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 铜F铜1000.76G铜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2如图9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9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图9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