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19710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阶段质量检测(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R溶液导电性较弱,HR属于弱酸B某化合物溶解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解质C根据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D食盐是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也是电解质2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团玻璃棉,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玻璃棉上,通入氯气,结果只看到有少量白烟生成,没有发现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几种改进意见:钠块表面的煤油一定要用滤纸吸干,否则会影响钠与氯气的接触;通入氯气的量要充足,否则造成集气

2、瓶中氯气浓度太小,影响氯气与钠的持续反应;若能将钠块切成很薄的钠片,可增大钠与氯气的接触面积。你认为有道理的是()A只有B只有C只有 D3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C当通入Cl2 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 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4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比为()A12B21C11D325已知在酸性溶液中

3、IO可和I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可供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食糖;食醋;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A BC D6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K2Cr2O7、KCl、CrCl3、Cl2、HCl、H2O,已知氧化性:K2Cr2O7Cl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2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C当转移0.2 mol电子时,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0.2 molD由该反应可知还原性:HClCrCl3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澄

4、清的石灰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HCO3溶液:Ca22OH2HCO 3=CaCO3CO2H2OB向漂白粉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C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D碳酸钙溶于盐酸中:CO2H=CO2H2O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ANaBa2ClSOBKNaNOOHCHNHFe3SODHClCH3COONO9在烧杯中加入CuSO4溶液和苯(密度为0.88 gcm3,不溶于水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可能是()A钠在水

5、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在苯与CuSO4溶液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C烧杯中有气泡产生D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物10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11根据如图所示的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A过程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2种单质B在过程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C在过程、反应中每氧化0.2 m

6、ol Br需消耗0.1 mol Cl2D过程在生产中无需解决其对金属设备的腐蚀问题12双选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通常悬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汞的含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产物Cu2HgI4中,Hg的化合价为2B上述反应中Cu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上述反应中Hg与Cu均发生氧化反应D上述反应中生成64 g Cu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0分)如图所示,硬质玻璃管内,左、中、右分别放有3个湿润棉花球,a球浸有溴化钾溶液;b球

7、浸有碘化钾的浓溶液;c球中浸有淀粉KI溶液。实验时,从右端缓缓通入氯气,同时在b处微热,并逐渐向左移动酒精灯,则可以观察到:(1)在a处有_产生。(2)在b处有_色_产生。(3)c处变成_色。(4)稍冷却后,b、c之间的管壁上有_色的_产生。14(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的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溶液中检测出的溶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第二次KCl、BaCl2、Na2CO3、K2CO3第三次Na2CO3、KCl、K2SO4、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次的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

8、存在SO、CO和Cl,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探究与分析。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HNO3溶液检验_的存在第二步继续滴加过量的_溶液检验SO的存在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溶液检验_的存在AgCl=AgCl15.(13分)已知反应:2Fe32I=2Fe2I2,Br22Fe2=2Fe32Br。回答下列问题:(1)试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ABr、Fe2、I BI、Fe2、BrCBr、I、Fe2 DFe2、I、Br(2)某溶液中含有Br、Fe2、I,为了氧化I而不影响Br和Fe2,选用的氧化剂是_;为了氧化Fe2、I而不影响Br,选用

9、的氧化剂是_。试判断铁与单质溴反应的产物是_,理由是_;铁与单质碘反应的产物是_,理由是_。(3)I2与Br能否发生反应?_,理由是_。16(14分)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根据上述流程图,请回答:(1)加入的试剂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有人提出利用中的副产物生产漂白粉的方案,你认为此方案可行吗?(如果能行,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行说明理由)_。阶段质量检测(二)1选C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A错误;化合物溶解

10、于水能导电不一定是电解质,如SO3溶解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2SO4而导电,SO3是非电解质,B错误;强、弱电解质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而分类的,C正确;电解质是化合物,食盐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D错误。2选D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可以使钠与氯气接触更充分,正确;通入氯气的量要充足,正确;增大钠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3选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所以Cl2最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图中AB线段表示I的变化情况,氧化I需氯气1 mol,则I为2 mol;BC线段表示Fe3的变化情况,氧化Fe2需氯气2 mol,则Fe2为4

11、mol;DE线段表示Br的变化情况,氧化Br需氯气3 mol,则Br为6 mol;当通入Cl2 2 mol时,氧化的I和Fe2均为2 mol,所以C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因不知溶液的体积,则B错误。4选A由反应可知被氧化的硫原子生成K2SO3,被还原的硫原子生成了K2S,由反应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2可得。5选B根据题给信息要检验食盐中含有IO,应加含有I和H的物质使其转化成I2,而且要有能与I2结合成蓝色物质的淀粉。因而,必须使用的物质是、,中含有I和淀粉,中含有H(由CH3COOH电离而得)。6选B根据题中提供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及氧化性:K2Cr2O7Cl2,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

12、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Cl2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A项正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B项错误;当转移0.2 mol电子时,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项正确;CrCl3为还原产物,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还原性:HClCrCl3,D项正确。7选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HCO3时,离子方程式应为Ca2OHHCO=CaCO3H2O,A错误;因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SO2氧化,生成CaSO4,B错误;HClO为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C正确;CaCO3为难溶物质,应写化学式,D错误。8选BA项Ba2与SO可生成BaSO4沉

13、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离子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过量NaOH后,Fe3可与OH结合生成Fe(OH)3沉淀;D项H与CH3COO因可结合成弱电解质CH3COOH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选B。9选A苯与CuSO4溶液互不相溶,且苯比CuSO4溶液密度小,则苯与CuSO4溶液分层并且苯在上层,两层液体间有一个界面。钠比CuSO4溶液密度小、比苯密度大,由浮力原理可知,呈固态的钠粒一定是处在苯与CuSO4溶液的界面处。钠与苯不发生反应,在两种液体的界面处跟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不溶于水和苯,包围在钠粒周围的氢气使钠粒受的浮力增大而上浮。在钠粒上浮的过程中氢气脱离钠粒逸出液面,钠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又下落到了两液体的交界处。这种现象重复出现,直至钠粒完全消失为止。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CuSO4发生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