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19521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管理条件下基层司法所如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第一公文原创投稿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行刑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罪犯进行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开了监禁改造的“交叉感染”,更有利于其顺当回来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既是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行中心提出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内在要求。一、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基本状况。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起先试点,2009年在全国试行,湖北省作为全国的其次批试点省份,于2005年起先试点

2、。孝感市作为全省其次批试点地区,于2006年在孝南区广场街进行试点,安陆市社区矫正工作于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近年来,各成员单位仔细履职,社会各界亲密协作,使全市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各级社区矫正组织依据“提相识,建机制,增投入,夯基础,重创新,强队伍,勤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化、人性化帮扶”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目前,安陆市在矫人员260人,累计接收469人,解矫209人,总体上”管控”得力,做到教化管理常规化,档案文书标准化,监管帮教人性化,为矫正对象顺当回来社会创建条件,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为维护安

3、陆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主动贡献。工作现状。当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力气总体薄弱,社区矫正组织不很健全,各乡镇虽成立了领导小组,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工作开展。司法所是基层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但从目前司法所的编制、人员配备现状看,工作力气与工作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司法所的设置上,按国家规定每个所应配3-5人,除社区矫正外还有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救济等多项职责。安陆市现有16个基层司法所,其中,一人所10个,2人所6个。在工作人员紧缺的状况下,基层司法所仔细执行日常监管教化工作。一是严把接收环节。全部到市局报到的矫正对象,除携带相关法律文书外,还必需持本人身份证和2张照片,由

4、市局统一设计并印制了矫正通知书、送达回执,确保了服刑人员都能按时按要求到指定司法所报到。二是逐人建立档案。通过全国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各所把全部矫正人员的档案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管理系统。各司法所依据矫正人员供应的基础资料,逐人建立纸质档案,确保电子与纸质档案同步相符。在实践中,从大体状况看,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基层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当,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络。虽然社区矫正工作在吸纳社会志愿者、整合社区力气帮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处于构思起步阶段居委会成员和矫正对象单位及近亲属作为矫正小组的成员,责任心不强,成立的矫正小组大部分均没有尽到小组的职责,矫正小组人员素养也有待提高。监管状况。虽然

5、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但是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权问题却是一片空白。我国刑法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判决的内容不同,刑罚分别由公安机关、监狱、人民法院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没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司法行政部门只赐予了义务,并没有赐予作好此项工作的权利,社区矫正属于一种行政执法,也代表法律的肃穆性,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身份没有定位,无统一着装,无执法证件。现阶段司法行政各级部门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一味的“宽无边”但对矫正人员的管理却“严不足”,造成这种被动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连接,干脆导致对社区

6、服刑人员考核奖罚的部分内容形同虚设,对抗拒改造、不听从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却很难收监执行;二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属于刑罚执行性质,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极不相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方法的出台,公安由管理主体成了协助力气,而司法行政机关自己的执法队伍却没有刚好建立填补公安退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后的权力真空,造成了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权力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监管工作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肃穆性,遇到紧急状况,无法对服刑人员干脆实行强制措施,这些都严峻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权威性和肃穆性;三是现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出于稳定的须要,在工作中

7、基于管理工作考核的制约和人道主义精神,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设法解决,虽然这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维稳目标,但是也助长了极个别社区矫正人员以此为要挟。“宽而不严”的工作方式严峻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当推动。矫正人员与社会群体的心态。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司法所没有正的确施“宽严相济”的工作方式,使部分矫正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现是一名犯罪分子的特殊身份,社区矫正是刑罚的详细执行,少数人员不听从管理,不按时汇报思想,不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对这类人群应加强教化监管力度。在社会群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认为“罪犯”就意味着“坐牢”,认为犯罪分子被判刑后却仍旧留在社会

8、上就等于没有受到刑罚惩罚,或最至少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犯人从监狱出来了事就算了结,这种观念,深化人心且根深蒂固,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群众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出过度的忧虑、恐惊,尽量避开与服刑人员接触,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二、存在的问题1、社区矫正对象逐年递增,人少事多冲突凸现。基层司法所担当着法制宣扬教化、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冲突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职能。且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行,经法院判决被宣告的缓刑罪犯越来越多,经裁定假释的罪犯日趋增多,且考验期一般较长,安陆市15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仅有25名司法所

9、工作人员,从全市260名社区对象仅靠司法所的25名工作人员,已无法承受如此重的工作压力。仅安陆市府城司法所,辖区面积大,矫正人员逐年增加,现在矫正对象60余人,但司法所的人员编制仅有是2人,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完成对矫正人员的监管、教化、帮扶安置任务,完成上级司法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众多工作,管理事务多,很难持续跟踪和全面落实对特定对象的监管、教化、帮扶,工作难以做细、做深。2、社区矫正工作氛围不浓,宣扬不够。社区矫正是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要求整个社会对它的概念、工作内容、意义、重要性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相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特殊在农村,人们对社区矫正的概念、性质、目的、意义还缺乏必要

10、的了解,主观上认为犯罪坐牢,就应当在监狱里,与社会隔离起来,才不会接着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因此不情愿与他们接触甚至是供应帮助;2012年以来,安陆市推行社会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533个格,每个格都聘用一名格管理员,负责格内的信息采集,供应便民服务。但格化管理还处在初期阶段,目前主要是录入基础信息,其他重点对象未录入,也没有进行常态的管理与服务,故而城区格管理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也仅限于帮助司法所核实对象是否在管辖区域内,缺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农村格管理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矫正工作相识不到位,认为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对别人实施监管,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基层信息员、服务员的作用。3、社区矫正工

11、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特地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帮助下,在判决、裁定或确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当回来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因而,社区矫正工作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司法所详细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亲密协作,民政、人事劳动、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社会力气广泛参与下开展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制度约束,缺乏必要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导致各参与主体职责不明,协作不力,出现了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从而制约

12、了矫正工作的顺当开展,影响了矫正工作的质量。4、社区矫正工作专项工作经费无保障。依据有关权威部门测算,每名矫正对象每年的矫正成本至少为2000元,目前,工作经费严峻不足,没有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所必需的装备、场所、基地等,像每月走访教化、心理矫治等工作手段就会流于形式,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在凭原则做事,凭责任做事。5、司法所工作人员.执法权缺失,无法全面实施监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会面对一些“麻烦”的矫正人员,他们在“司法所没有执法权”的思想下,无视司法所监管,出现不刚好报到,不听从管理、不汇报工作等现象,对于这类矫正人员,作为有责无权的司法所只能运用劝服、教化等柔性的手段进行教化,即便是赐予其

13、警告,威慑力也不足,影响了监管效果。同时,基层司法所通常都是一人所,许多工作的开展,须要两个人的协作,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也给工作人员本身留下隐患。6、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参与力气不足:一是社区居委会组织未充分挥作用。社区居委会是距离矫正人员最近的组织,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只有他们真正接纳了社区矫正对象,赐予关怀和帮助,并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监管,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社会矫正工作做实、做深、做真,也能有效地缓解司法所人员不足的困难,并且为矫正对象供应一个宽松的改造环境。作为社区以及村委会的格管理员在这方面就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格员可以每月逐一走访管控对象,刚好了解和驾驭他们的思想状

14、况、活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格平台刚好反馈到司法所,包括一些异样状况,司法所都能刚好了解驾驭,提前赐予应急处置。二是社会工作者队伍严峻缺位。社会工作者是具有肯定社会工作专业学问和技能,能为社区矫正供应专业服务的特地人员,他们的的角色定位和专业性简单与矫正人员沟通、沟通,简单走入矫正人员内心世界,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完成对矫正人员的教化、矫正,因此,他们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协助力气。但是目前司法所社区矫正中社会工作者队伍缺位。3.社会志愿者队伍作用发挥有限。社区矫正实施方法规定,社会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补充力气,司法所要主动组建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据调查

15、,目前安陆市基本没有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三、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格化管理的工作特点社区格化管理是将社区划分为若干格,把格作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格员都经过了相关的专业培训,所开展的工作面对全部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意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其目的是实现社区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真正在充溢格管理信息库和服务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实现质和量的提高。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广泛吸纳社区人力、物力资源的立体社区矫正络,而社区格管理员所担当的工作职责也与社区矫正工作相互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为化解社会冲突,维护和谐稳定。矫正络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

16、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即由政法委统一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协作协作,司法所详细执行的一整套矫正执行机关,这些机构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其次级是为矫正工作供应专业帮助的机构和个人,他们不是矫正机关的组成部分,但通过协议的方式与矫正机关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级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志愿为社区矫正工作供应无偿服务的社区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严峻欠缺条件下,可聘请社区格管理员担当社区志愿者,作为“第三级”矫正络组织成员之一,社区组织和格员阶段性地参与矫正工作,在走访、帮教等专业领域供应服务,在专业矫正队伍没有完全形成体系前,弥补其专业领域上的不足,进一步发挥村委会、帮教小组的作用,形成一个组织完善的社区矫正络。社区矫正工作应当注意发挥社会力气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当明确社会力气参与社区矫正的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应当提倡和鼓舞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