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19372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

2、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3、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解析:选C“三十八年十一月”,表示时间,“日有食之”为主谓句,句式完整,故应在“日有食之”前断开,排除B、D两项。“正春”为主语,“极言”作谓语,“阙失”意为朝廷的过失,作宾语,句式完整;“不报”意为不予回复,主语应为皇帝,与前文主语不一致,故单独成句,其前后应断开,排除A项。选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4、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解析:选DD项,“请假回家的专用语”错,“乞归”指官员请求辞职回乡。另外,“解甲归田”意为战士退伍还乡,与“乞归”等词意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

5、直谏。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违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解析:选CC项,“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错,由原文“正春坐敬不谨”可知,翁正春认为韩敬的错误不在徇私舞弊而在行为不谨

6、慎,不合为官体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5分)译文: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译文: 参考答案:(1)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得分点:“校”“私”“发”各1分,句意2分)(2)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慕他。(得分点:“奉觞”“上寿”“艳”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多次升迁官至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出现日食,翁正春尽力进言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

7、复。第二年秋天,皇帝生日,翁正春献上八句箴言:澄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兴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惜贤才,谨慎地处理财政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择地埋葬,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翁正春)和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到了好风水的墓地。宦官却以费用大而感到为难,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怎么拿天下大事讲节俭?”启奏皇帝,答复可以。 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进言说:“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应当下诏让福建的抚臣酌量留下一些土产物品,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

8、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麟,而不牵涉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趁机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事。翁正春治韩敬不谨慎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虽然皇帝劝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掌管詹事府,以侍养母亲的名义回乡。天启元年,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因直言违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谴责。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上面的意思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父的讲官

9、,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赏赐他驿站的车马使其回去,这在当时可算是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慕他。翁正春风度严肃齐整,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青 玉 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

10、初晴,秋空如洗,秋色如画,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B临水人家竹篱茅舍,岸边酒旗迎风轻扬,远处烟村错错落落,一丝温暖慰藉油然而生,一缕乡思也由心底萌生。C“凄凉”二字直抒胸臆,点明“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己,深入一层写乡思之撩人,感情更深挚。D“凤楼”借指家中的妻子,此句写路远人遥,视线难及,回头凝望,也是徒劳,点明“乡心”的具体内涵。E最后四句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全从实处着笔,身未经而心先想,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解析:选AEA项,“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错误,首句描写了秋天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是一种欢快的情感。E项,“全从实处着笔”错误,这四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全是虚写。6.整首词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6分)答: 参考答案: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2分)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2分)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