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19113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路面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路面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路面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路面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面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施工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眉目录一、工程概况11.1工程范围和地理位置11.2工程地质条件概况11.3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0二、编制依据12三、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置123.1 施工人员配置123.2 机械设备配置13四、施工工艺与流程134.1 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134.2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44.3 混凝土路面施工流程15五、施工准备15六、拌和16七、运输17八、钢筋制作与安装17九、摊铺17十、养生18十一、接缝施工1811.1 、纵向施工缝1811.2 、横向施工缝19页脚页眉十二、质量保证措施19本项目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质检职能分配及相互关系如图:20十三、质量保证措施2213.1 建立安全保

2、证体系2213.2 安全教育和培训2213.3 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2十四、环境保护措施2314.1 组织措施2314.2 防止大气污染措施2314.3 防止水污染措施2414.4 防止施工噪声污染措施24页脚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页眉图 1-3 大肚根隧道平面示意图隧道地质及围岩分类隧道右线穿越地质情况见图 1-4 。隧道围岩分类见表 1-2 及图 1-5、1-6 所示。图 1-4 大肚根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示意图表 1-2 围岩分类表项目线别级级级长度所占比重长度所占比重长度所占比重大肚根隧道左51044.2%29425.5%35030.3%右52649.8%24923.6

3、%28226.7%图 1-5 左线隧道各级围岩所占比重示意图图 1-6 右线隧道各级围岩所占比重示意图页脚页眉地质构造、地震及不良地质作用1、地质构造根据工程地质调绘成果, 隧址区未发现区域性断裂,为稳定地块, 适合隧道工程建设。但小断裂发育,进口端洞身发育f11 断裂,在 K44+700 在 K45+000紧贴隧道右外侧与之基本平行展布,f11 断裂为一出露宽大于7.0m 的硅化破碎带,断裂产状状 220 50 。断裂主要表现为碎裂、硅化,形成硅化构造角砾岩,局部伴随有褐铁矿化现象,沿裂隙见晚期石英脉贯入。此外,f12 断裂在K44+700 处与路线直交, f12 断裂为一出露宽4.0m 的

4、硅化破碎带,断裂产状状300 75 。断裂早期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晚期硅化、碎裂,形成硅化构造角砾岩。ZK45+500(左右线)小里程端侏罗纪中统热水洞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凝灰岩等,大里程端为三叠系上统银瓶山组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等,两者呈不整合接触。2、地层岩性根据调绘成果, 隧址区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侏罗纪下统南山村组流纹岩、 熔结凝灰岩、 凝灰岩及三叠纪下统银瓶山组砂岩、粉砂岩及其风化层。覆盖层层厚在 13.131.4m之间,纵波波速在 630m/s910m/s之间;基岩由中微风化凝灰岩组成,隧道区间纵波波速在2640m/s4630m/s之间。中 微风化界面埋藏较

5、深。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本隧道按本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页脚页眉及有关规范要求采取抗震设防措施。4、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属低缓丘陵地貌, 地形起伏大, 地表植被发育。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绘成果,未发现区域性大断裂通过, 隧址区位于稳定地块, 适宜隧道工程建设。但 f11 、f12 断裂对隧道围岩有一定影响, 岩体破碎,波速降低,围岩级别较低,节理裂隙较发育。5、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分别赋存于坡残积层、基岩岩层中,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水量受基岩

6、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局部可能富集。地下水受大气降雨及侧向迳流补给为主, 以蒸发、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总体而言,隧址区地下水量较贫乏。外业勘察期间,钻孔水位埋深2.5-30.0m ,水位标高 97.71-160.50m 。根据隧址区地形, 隧道范围内含水体地下集水面积范围划分以山顶、山脊为分水岭或大致与隧道平行且低于隧底的山谷为界,根据稳定流计算得隧道双洞流水量为 2016 方/ 天,根据降水入渗法计算得隧道涌水量为2150 方 / 天,两种方法计算平均隧道涌水量2083 方/ 天。工程设计概况本工程主线采用对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隧道主洞净高5.0m ,净宽1

7、1m ,其中行车道宽度为2 3.75m ,左侧向宽度为1.5m ,右侧向宽度为2m ;紧急停车带宽 14.0m 。大肚根隧道左线隧道起迄里程ZK44+442 ZK45+596 长 1154m ,进口端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87.270m ,出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洞口设计页脚页眉标高 95.790m ,坡度 0.95%-1.65 % ,隧道最大埋深约194.547m ;右线隧道起迄里程RK44+515 K45+572长 1057m ,进口端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88.230m ,出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洞口设计标高94.203m ,坡度0.95%1.65 % ,隧道最大埋深约199.3

8、3m 。(1) 隧道设计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结构采用锚、网、喷、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型式。隧道出口段 143m 为小间距隧道,左右线间距离最小约为 17.9m 。隧道、级围岩标准结构见图1-7 、1-8 、 1-9 。图 1-7级围岩段隧道结构页脚页眉图 1-8 级围岩段隧道结构示意图图 1-9级围岩段隧道结构示意图页脚页眉(2)洞口设计隧道洞口成洞面均采用正交进洞。进口洞面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削竹式洞门外露面采用蓝色瓷砖贴面,端墙式洞门外露面采用花岗岩镶面。隧道进出口仰坡和边坡均进行绿化防护。(3)洞身结构设计隧道洞身衬砌按照新奥法原理采用

9、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 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衬砌, 衬砌采用曲墙式衬砌。 复合式衬砌参数一般根据围岩级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地形及埋置深度, 结构跨度及施工方法等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隧道支护参数见下表:(4)洞身防排水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 使隧道建成后达到洞内基本干燥的要求,保证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及行车安全。隧道全长在行车道前进方向左右侧边缘设排水边沟与路面排水沟(无超高时缝隙式水沟单侧设置) ,衬砌背后墙脚外侧设 110mmPE纵向单边打孔双壁波纹排水管或 110mmHDPE硬式透水管(上面2/3 为网状、下面1/3 为实壁无孔结构),并用 PE110 横向排水管(最小坡度2%)与排水边沟横向连通,实现洞内消防清洗用水与地下水分开排放的目的。页脚页眉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