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190561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4惊弓之鸟 长春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64 惊弓之鸟总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

2、“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时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3、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课时教学过程: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

4、多鸟”的效果。一、导入新课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2.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5.指名分段读课文。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听故事录音。2看图回答问题。3).自读课文。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5).分段读课文,正音。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

5、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写字表生字。2.扩词、造句练习。3.指导写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课件出示词语。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二、细读勾画, 自主探究。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

6、来。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1)大雁因为 ,所以飞得 。(2)它因为 ,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所以 。(4)因为 ,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 ,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

7、,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 ),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三、拓展阅读,总结提升。1.课件出示故事: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4.布置作业:(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二次备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