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190531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芗城中学高三高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段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最后一次模拟考语文科试卷 (2014,05,29)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1)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2、-5题。(15分)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

3、,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注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

4、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 荣:荣耀C以遗相人 遗:留给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韩琦有美德的一组是世有令德,为时名卿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

5、山之安 A. B. C. 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译文:(2)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译文:(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

6、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黄钟人月圆元倪瓒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销魂。故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元人小令赏析) (1)“孤篷听雨,灯火江村”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答:(2)这首小令是如何通过故园景物的对比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省政府要求吴荪甫在双桥镇的厂子和铺子要继续营业,吴荪甫十分不满。但最终同意除当铺外,其他产业暂且维持运营。(子夜)B因战乱,梅随着琴一家躲到

7、了高家。高家花园的景物唤起了梅对往事的回忆,她向觉新倾诉自己的痛苦,被瑞珏听到了。(家)C伽西莫多在养父克洛德的庇护下长大,当上了圣母院的敲钟人。不幸的是他的耳朵被钟声震聋了,从此变得更加沉默。(巴黎圣母院)D欧也妮生日那晚,她到父亲的彦里拿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埋怨她走路不小心,并叫拿侬拿工具去修理楼梯。(欧也妮葛朗台)E涅赫柳多夫回乡下处理田产时,无意中找到了一张多人合影,里面有自己和马斯洛娃。回城后,他把照片交给了马斯洛娃。(复活)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完成后面题目。不数日,早到成都,先使人报知玄德。玄德问孔明曰:“令兄此来为何?”孔明曰:

8、“来索荆州耳。”“令兄”指谁?他是如何“索荆州”的?结果如何?请回答和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上头穿黄袍的”是谁?宝玉为何要作诗?宝钗因为何事取笑宝玉?请回答和复述原著相关情节。选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9、;鸡呜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注放:依据。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孳孳:即“孜孜”。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答: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莫让“下班沉默症”伤害亲情上班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下班后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就面无表情;挣工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却爱理不理这些症状,被称为“下班沉默症”。一

10、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下班沉默症”说到底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是社会互动缺失的产物。一个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激烈的职场竞争,紧张的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过多地消耗了人们的精力;职场里的工具关系和利益博弈,戴着“面具”的戏剧呈现,让人们不堪重负。回到家中,只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却忽视了与家人的语言交流和亲情互动。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乐嘉认为,面对压力和疲惫,不同性格人群的反应不同,“下班沉默症的产生既和生活压力有关,也和性格有很大关联。”生活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旦场域发生改

11、变,角色转换也就在所难免。不论是自娱自乐地玩手机,还是乐此不疲地上网,抑或是想方设法逃避做家务活,“下班沉默症”通常会忽略家庭角色的期望,没有很好地顾及家人的感受,造成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又长时间得不到矫治,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更为关键的是。“下班沉默症”会让人逐渐变得麻木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诗人泰戈尔曾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爱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消减“下班沉默症”,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改善职场生存生态,减少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

12、化;另一方面,职场人士也要更新价值排序,更加重视家庭生活,更加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10下列选项和原文理解一致的一项是( )(3分)A“下班沉默症”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通常会忽略对家人感受的顾及。B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人们场域的变化会带来角色的转换,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C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抑郁症。 D“下班沉默症”者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所以职场人士应更新价值排序,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11试分条概括文中“下班沉默症”产生的原因。(3分)12最后一段中引用诗人泰戈尔的名言有何作用?(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公 民 证【前苏联】A马里纳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