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河地质地貌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91KB
约11页
文档ID:496190197
黄河地质地貌_第1页
1/11

黄河地质地貌黄河地质地貌1.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 形成(陈梧桐陈名杰)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 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在 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叠纪(距今28 500万年至23 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 个反复抬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形 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接着,在侏罗纪(距今19 500万年至13 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 13 700万年至6 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 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 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 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 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 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 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 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 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 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 的槽谷。

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后来, 一些抬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 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 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那些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 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 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并发育成若干 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 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 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潴积,形成古若 尔盖湖源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则在两山的 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 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 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 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 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 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 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 入大海。

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 陵,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 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 后,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迅 速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流水的冲刷促使河床逐渐由 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使源头的位置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 向移动,使上游不断向上延长流水的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 高山峻岭,为自己开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时,中国中西 部的高原继续处于上升的阶段,益发加强了这种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 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终于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使 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独立的河段连接起来,古黄河至此 已初露端倪不过,此时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她的东端止于浩 瀚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 古黄河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其溯源下切的侵蚀作用当上游的来 水大量进入三门古湖,水位升高,超过了三门地垒的高度,湖水就向 东漫流,并不断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她终于切穿三门峡,流入华 北平原,而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投 入大海的怀抱。

一个伟大的生命从此诞生了!黄河最后冲过三门峡、全线连接贯通的具体年代,学者的意见不一, 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即当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 的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条大河,已经从西 到东将各段河道连接起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不过,此时她的下游 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后下游的河道曾发生过几次变动迁徙, 但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定型而且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延伸的属性, 她的上源和下游仍在继续延长,从而最终形成今天的面貌今日的黄河,全长5 464公里,是长度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 她从源头汩汩东流,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 75 2443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包括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河南、山东两省的沿黄地区在内, 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着1.2亿人口在历史上,黄河还曾经流过 河北、天津、安徽、江苏四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共约25万 平方公里据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 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加上流域内有限的地下水,却 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并远距离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区调水,承担着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务。

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巨 大贡献选自《黄河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黄土高原黄河从青海省东部的龙羊峡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穿过世界上著名 的黄土区这片广袤的黄土区,大体上西起日月山,东到太行山,南 至秦岭,北抵阴山,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 米之间,称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着巨量的泥 沙黄”河的盛名,实际上是黄土高原奉赠的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发育最典型的区域进入黄土高原,豁然入目的 就是铺盖在大地上的金黄色的黄土现在的黄土高原几乎是赤裸裸地 袒露着宽阔的胸膛,被起伏不平的山丘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得支离 破碎,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实,远古时期的黄土高原并不是眼前这幅景象温和的气候和肥沃 的土壤,给万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1973年,我国考古工 作者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泾河上游马莲河畔合水县境内,发掘出一 具较为完整的古象化石经考古鉴定,这是200万年前生活在黄土高 原地区的“黄河剑齿象”这具古象化石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黄土高原 地区的自然面貌:到处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马 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鼢鼠觅食,古象成群……黄土高原俨然 是一个天然动植物园。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证明,“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 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近代,这里还 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几十万年来,人类用他 勤劳的双手开发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族首领炎帝居姜水,因以为姓姜 水,在今陕西岐山县以东,属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传说是他“因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以疗疾病所以,炎 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族的先民,第一个开拓了渭河流域,在长期的 生产实践中,用集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让肥沃的黄土长出了人类 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使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 源地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自夏、商至秦、汉,黄土 高原被逐步开垦,出现了种植“百谷百蔬”的兴旺景象夏书的《禹 贡》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据说这本书是铸在九鼎 上面的,记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地理和物产的 状况《禹贡》上说,今天秦岭以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 原地区,“厥土黄壤”,“田上上”上上,是九个等级中的最上等大 禹时期的黄土高原确实是物产丰饶、殷实富庶的地方西周时期,这 里已大量种植稻、粱、黍、麦、菽、稷、粟和桑、麻、瓜、果之类的 农产品,并驯养了马、牛、羊、鸡、犬、豕等畜禽。

据西汉平帝元始 二年(公元2年)的统计,仅京师长安周围的三辅地区(今华阴、高 陵、眉县),就集中居住了 240多万人在汉、唐间,这里畜牧业很 发达在汉朝时拥有牲畜1 000多万头;南北朝时更多,仅陕北一带 就有600万头黄土高原是金色的土地,它以那丰厚的资源和肥田沃土,养育着高原 上的人民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黄土高原不正是金 色的襁褓吗?(选自《黄河万里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3.黄河断流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黄河干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 000万公顷,流域人口 1.2亿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 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21世纪内陆经济发展 的轴线长期以来,黄河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 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 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流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 反映,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 响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黄河断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 问题本节重点讨论黄河断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90年代趋于频繁,断流时间与距离不断延长, 黄河下游有变成间歇性河流的危险。

1) 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972〜1998年的 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 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 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 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 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 1997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 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2)黄河断流的影响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 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 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 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 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 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 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 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滨州地区,仅 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 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 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 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 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 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 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 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 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 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 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 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 天然草场18.5万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