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1887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论语第原文及翻译 各位同学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我们看看下面论语第9篇原文及翻译,一起阅读吧! 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 罕:稀少,很少。 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2、二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

3、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三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纯:丝绸,黑色的丝。 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

4、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四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释】 意:同臆,猜想、猜疑。 必:必定。 固:固执己见。 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五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5、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

6、;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六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纵:让,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7、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评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注释】 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试:用,被任用。 【译文】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

8、多技艺。” 【评析】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 八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注释】 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叩:叩问、询问。 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竭:穷尽、尽力追究。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

9、部搞清楚了。” 【评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九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注释】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译文】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

10、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评析】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十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注释】 齐衰:音,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 瞽:音,盲。 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译文】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评析】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

11、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十一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 喟:音,叹息的样子。 弥:更加,越发。 钻:钻研。 瞻:音,视、看。 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

12、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评析】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十二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13、?” 【注释】 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病间:病情减轻。 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译文】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评析】 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十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韫匵:音,收藏物件的柜子。 善贾:识货的商人。 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