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18076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原版5555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如何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安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2013 小学教育 专升本(函授) 王颖泉 学号:130107141001 二O一五年 四月二日 浅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安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2013专升本函授 王颖泉 学号:130107141001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大多数小学生的习作都写得“不近人意”,他们对习作往往显得消极,被动。为了习作而习作,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习作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地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依葫芦画瓢。我认为在写作这方面应该开辟出一条新思路,那就是要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孩子们乐写

2、爱写。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兴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是这个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不予配合。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皮发麻,每次写作文都是皱眉头,咬笔头,无话可写摇着头的状态像是在给老师完成任务一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上写作,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变苦写为乐写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

3、要原因分析(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了解不深,甚至一无所知,却极力以所谓高标准要求孩子,常常依照7-9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 “习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 “写话” 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小学生”不会走”先让他们“跑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就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觉得作文“云山雾罩” ,琢磨不透,久而久之就不会作文了。(二)缺乏有效的写作方法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给学生教授的仅仅是作文技巧、 作文思路,结构等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丰富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及写作水

4、平难以提高。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新颖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三)写作内容空洞,不贴近生活小学生惧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时常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而不闻,不会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再者小学生们又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怵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笔,因此就只有苦思冥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范文

5、,导致作文中的思想内容空洞,干瘪无物。没有自己的思想,一点也体会不到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四)写作文形式模式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 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 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

6、学生的创造性。二、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一)、巧选题材1、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文时多苦于没有素材,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平时对生活观察得不够用心,导致孩子们的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提出了儿童作文的概念。强调儿童就要用童心去写作,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写出儿童内心真实想法。让习作真正变成“喜”作。童心无邪,孩子们是最真诚,最真实的。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用心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在一滴水里倾听大海的声音,把小作文引向大天地。著名的特级教师张万化老师

7、的开放性作文教学体系中就提出了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的思路。张老师认为:学校是社会的细胞,要使作文教学的过程逐步变成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生活场景”。作文教学要向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开放,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才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帮妈妈洗脚,父亲节对爸爸送上祝福的语言,植树节种树 教师节送上自己制作的精美贺卡等等,这些生活的小细节无不处处充满了温情。孩子们只有学会了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叶圣

8、陶先生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只有当学生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才能回归儿童的本真,真正做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2、激发学生想像的潜能,拓展各方面能力。语文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学生的作文缺乏新意、缺乏创造性,模式化严重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具有创造性的想像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激发学生想像,培养习作的创造性。(1)写童话故事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9、”学生的想像力一旦得到激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生动、新奇的画面。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长大的,童话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心。教师如果能在作文课上时利用孩子对童话的好奇和喜爱,让他们编写童话故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的材料,还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如写龟兔赛跑后续乌鸦喝水新传,或者让学生开动脑筋编一个童话故事,既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又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教育。(2)想象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像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丰富的想像力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趋于丰富。出示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打开想像的翅膀。既弥补了学生漫无目的想像的空白,又有

10、效地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比如用“池塘、蝌蚪、青蛙、污水、”可以写成一篇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作文,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水资源。(3)想像憧憬美好的未来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新奇感让他们敢于、乐于去设计未来的生活。如三十年后的我,让孩子们设想自己的未来,增强主体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还可写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汽车等,发挥孩子们的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潜能。(4)看图想像根据单幅图或多幅图进行想像作文,鲜明的图画往往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擦出灵感的火花,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先让学生按照顺序说出来,再让孩子分别饰演角色演出来,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演出过程记录下来,(我不说写

11、作文,而是说记录下来)孩子们都乐于这种“记录”,慢慢地孩子都能写了。并且很享受这种写作方式。3、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推陈出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生动的课文,只要我们的老师拥有一双独具匠心的慧眼,就能够从中挖掘出丰富的习作材料。语文标准就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而小学语文课本也确实提供了这样一个习作训练的平台。例如把古诗赠汪伦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情景诗文融为一体,不失为一篇美文。还有续写凡卡的结尾,缩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二)积极鼓励1多鼓励少批评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

12、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一定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2评语具体、有针对性教师给学生的批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明了的引导,切忌空洞抽象,要让学生看了批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不

13、能全是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话。创造展示的平台,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加以点评,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之于众,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和网站,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还要特别关注处于作文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发表的机会,起码在班级内部发表,或者张贴于墙,或者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或者口头予以发表,总之,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三)丰富积累1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不爱写作文,最大的原因是无从下笔,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

14、的现实生活,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社会上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举止,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辉。2积累情感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习作若没有这情字,还能真实感人吗?老师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体验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如从买菜这件事中,或者学会了讨价还价识别真假,或者感受到农民的艰辛与朴实,或者看到小商贩短斤少两的丑恶行为有了体验和思考,写出来的作文

15、才会有真情实感。3积累语言文字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期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视写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乐写。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生活促进写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使学生感到确实有话可写,就要创设一定的空间,拓展作文课堂,启发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感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写出好文章,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王益芬.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2 张聪慧.新课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淡化”和“ 三个强调”J.教育论坛,20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