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178324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蛇狂舞》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蛇狂舞》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蛇狂舞》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蛇狂舞》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蛇狂舞》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蛇狂舞》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蛇狂舞教学反思金蛇狂舞教学反思1络学习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享资源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在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访问他机,多机交互,合作探讨,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他人交流,最终形成自已的、有独创性的观点。在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时,教师预先设计的“资料库”,存入了与本课欣赏相关的、大量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的操作相关环节。另外,设置有关于本曲的“名曲赏析”“图片资料”“音乐知识”等几个窗口,意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赏听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其中有一环节,教师问:

2、“大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赛场上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呢?”这时,学生们借助上有关此曲的各方面信息,开始解决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从图片资料中观察龙船手的动作、神态来感受,从图片中,同学们看到了龙船手们奋力拼搏的形象;有的同学从音响库中听乐曲旋律的变化,学生点击“名曲赏析”这一窗口,通过仔细赏听,了解到赛场上的紧张气氛是通过乐曲中的“螺蛳结顶”的结构来体现的;还有的同学从“音乐知识”这一窗口中查到了与之相关的歌曲创作背景。同学们在课堂表现非常积极,但他们并不是单一地去了解作品,关键是要把自已的看法、观点上公布,并通过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功能进行多机交互,合作探讨,取长补短,最终从动作、神态、旋律特

3、点等几方面体会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像这样的协作学习,使生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了限制,使每位参者的思维与智慧相互碰撞,集思广益,形成自已独特的观点,而不只限于音乐的表现要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以“主人”的地位进行学习、分析、创造,而不局限于效仿他人,从而达到了全面的、正确的、独特的观点。金蛇狂舞教学反思2金蛇狂舞是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作品中的一首,由音乐家聂耳改编而成,乐曲以热烈的锣鼓贯穿全曲,采用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形式领奏、合奏来描绘龙船比赛的热闹场面和表达群众喜悦欢腾的情绪。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在视、听、动、想紧密结合的欣赏活动中努力获得“音乐耳朵”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作品内容中的人民生活情

4、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同学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欣赏音乐,因而他们始终渲染在欢腾热烈的情绪之中,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和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让学生欣赏录像中的舞龙敲锣打鼓场景,进一步感受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学生很快地从乐曲中听辨出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音响,他们急切地诉说着“锣鼓响了,太热闹了”;“听到这首音乐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从学生说话的内容以及他们神态中流露出的表情说明了他们已体验到了乐曲中所表现的热烈的情绪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金蛇狂舞教学反思3亲密接触篇(教材分析阶段)一、音乐分析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

5、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二、里现形式1确立节奏型。乐曲节奏明快,全曲是16分音符为主的旋律,考虑到幼儿敲击难度(速度过快幼儿会动作“痉挛”从而造成疲劳和焦虑),我们决定选取8分音符为单位,每小节敲击4次。2配器方案雏形。根据音乐的特点,在A段和A段音乐中主要是齐奏,在B段音乐中是轮奏。在乐器选择上运用鼓、镲、铃等元素,以体现民族音乐氛围。3活动呈现形式。一般来说我们的打击乐活动都会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身体动作的学习,第二课时完整呈现乐器演奏。在公开交流时我们准备选择第二课时呈现。闭门造车篇(活动设计阶段)一

6、、预想难点1节奏的变化。音乐的节奏很快,并且乐曲中的停顿、起始无规律可循。怎样引导幼儿掌握节奏型并整齐敲击?2交流的体现。本首音乐的B段有明显的对话因素,怎样引导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体现人际交流?这种交流又以何种形式表现?是用乐器敲击身体的其他部位,还是在演奏乐器的同时加上身体的动作变化?3情绪的调动。本首乐曲有浓郁的喜庆气氛,怎样引导幼儿在乐器的演奏中体现这种快乐的情绪?二、解决策略1将节奏型转化为儿歌。将全曲编成儿歌。A段中平稳敲击部分的歌词为“我们大家划龙船呀”,休止部分全部转化成“嘿呦嘿”。B段中歌词为“水龙水龙划得快一水龙划得快一划得快一快”,逐步递减。儿歌的帮助和幼儿模仿学习为主要学

7、习策略。2乐器演奏方法的变化。通过改变乐器的演奏方法体现乐曲快乐的情绪。一种途径将乐器在头顶、右臂、右肩等身体不同部位敲击。另一种途径是加大演奏时身体幅度的变化,比如在敲击时配合身体的摇摆、扭动等。预想中第一种途径幼儿可能更加容易表现。蓦然回首篇(实施调整阶段)一、第一次调整解决节奏过快的问题柳暗花明篇(完整呈现阶段)在活动最后实施的过程中,同样有几点分享之处:1指挥的退位。乐曲本身节奏没有太多的规律可以寻找,所以指挥是幼儿的一种学习辅助。幼儿单独指挥是有一定挑战和难度的,所以教师的退位要根据幼儿实际的操作情况而定。一般的规律是:教师完全指导教师指导小指挥小指挥独立。2活动的累加。两个课时分别

8、有不同的重点,逐步累加经验。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知识准备(划龙舟)和身体动作;第二课时解决配器演奏。由于情感的表现在打击乐活动中会受到节奏的影响,所以在第一课时中就要尽可能帮助幼儿解决节奏的困难。3情绪的调动。为了激发幼儿的情绪,整个活动应该贯穿于游戏情景之中完成,师幼的角色可转变为比赛的队长和队员;音乐可以赋予龙舟比赛的情节:椅子变为两条龙舟等等。抛砖引玉篇(反思提问阶段)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反思、有调整、有收获,但同样也有困惑:孩子们的乐感是有差异的,如何在活动中帮助每一位孩子进步呢?在情绪表现和节奏的问题上,乐感好的孩子可能只是面临情感表现的难点,但是乐感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将会面临节奏和表现两方面的挑战。如果幼儿在演奏的过程中已经表现出来畏难或焦虑的情绪,能否将活动技能的难度进一步降下来呢?我们期待有同行能够给我们提供“金点子”。(赵初周宁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