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176880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学习方式 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生产流水线式”的课堂灌输,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

2、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一、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如果是学生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坚决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坚决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有几辆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

3、内容,还启动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联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数学教学只停留在书本,局限于课堂,而忽视了生活这个大的课堂蕴藏的优质资源和无穷魅力。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仅能更好地帮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查找”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了“死读书”这多年的传统,使我们的学生开始直面生活。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走

4、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如,一开学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有关数学的什么内容?”学生都按家长平时教的那样回答:“2加3等于5是数学知识”、“8个苹果是数学知识”等等。“生活中可能没有数学吗?可能没有数字存在吗?”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论。打电话拨号码有数字;电梯按键有数字;买东西、吃东西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有数字,学生从这样许许多多的例子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每个单元结束,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等方式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如:在学完“10以内的数字”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数字像什么;在

5、学完“加减法”让学生画出生活中看到的加、减法问题;学完“比较”,让学生找一找家中的“大小、高矮”等等。对此作业形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不仅明确了学习数学的道理,而且关注了学习内容、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与愿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三、 注重体验数学学习实践化1、创设“愤悱”氛围,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我要学”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

6、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2、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而现今,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机会要均等,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

7、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师生一起分享每个学生成功与快乐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我会学”在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进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有

8、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如我在教 “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时,先让全班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把下列物体平均分成3份,如:一根绳子、一张纸、6个苹果、9条围巾。然后找出其中的一份,再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得出:这些“一份”的数和量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原来物体的3份中的一份,因而都可以用三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又揭示了“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是表示两部分物体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它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得来的。而这个“单位1”,大可至大千世界,小可小到“仟毫细微”,学生在做中真正理解

9、了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4、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学有用”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一知识后,让学生判断一下:小明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高于1.42米,小明也一定高于1.42米?又如在教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房间地面的地砖该怎么铺合适,一叠书要多长的绳子才能捆住等,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如当学生在长年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尤其数学模型可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一种语言、思想和方法,如果学生有这样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则一定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我们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理念,把握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