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17331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1.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功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

2、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的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

3、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要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有的教师经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这些话总使我觉得困惑莫解。如果你们,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地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

4、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

5、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个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

6、的极其重要的条件。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的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达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又理解的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着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 4.“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宽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够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

7、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六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念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

8、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的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5.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学生普通学生多2、3倍。30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9、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有力的手段。 6.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

10、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变成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借助词去

11、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相联系的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7.关于获取知识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

12、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8.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知识。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与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

13、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9.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这就是说,这里需要特别的明确性,学生的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极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

14、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10.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大概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

15、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不管课堂上所学的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总还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实际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对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让学生寻找刚刚讲过的教材中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 11.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 使用草稿本是一个挽救的办法。譬如上几何课。全班都准备好让老师检查家庭课业。教师向全班提出两道作业题:求出圆面积的公式,自编一道求圆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扼要说明三角形相等的特征。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在这里,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上来做题。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如果想了解某一个学生对求出的公式是否有深刻理解,就让学生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等。这时候没有必要把学生叫起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