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气候特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17072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的气候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太原的气候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太原的气候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太原的气候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太原的气候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的气候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的气候特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的气候特点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

2、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第一节气候特征全年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气候年际变化大境

3、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C10.3C,最热年可达9C11C,最冷年只有7C9C。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四季气候特征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C12C。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C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C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C以上,正

4、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C24C。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C10C。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C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C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C零下9C,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C)5

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C零下5.1C。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区域气候特征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C。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22C为夏季,小于等于10C为冬季,10C22C为春秋季节的划分原则,太原地区可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四季分明的温暖区包括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和清徐县等海拔高度在760米900米之间的盆

6、地平川地区。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6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77天。冬长夏短温和区包括东山和西山丘陵区、阳曲县丘陵区、古交市和娄烦县的河谷地区,其海拔高度在600米1200米之间。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1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80天以上。夏季不明显的温凉区包括东山、西山、阳曲县、古交市和娄烦县海拔高度在1200米1500米之间的山区。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秋季长56天,冬季长达202天,夏季的气候很凉爽,气温在22C以上的天气只有三十天左右。冬长无夏的凉爽区该区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地,这些地方,没有夏天,春秋两季在140天左右,冬季长达220天,气候相当寒冷。第

7、二节辐射日照辐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其地域分布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4月8月太阳辐射总量占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5左右,其中5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大月份,为666兆焦耳平方米;11月12月太阳辐射总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1,而12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少月份,仅25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太原市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5月份日照时间最多,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0.5;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8。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为南部少于北部,盆地少于山区。第三节降水降水量太原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20毫米457毫米,比山西全省平均年降水量518毫米低

8、61毫米98毫米。总降水量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盆地、平川区年降水量为440毫米457毫米。丘陵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14毫米440毫米。山区降水量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多,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的山区,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古交市的梅洞沟,海拔高度1600米,年平均降水量达550米600毫米。降水变率太原市最多降水年是1969年,年降水量为749毫米;最少降水年为1972年,年降水量仅180毫米。年降水量以300毫米500毫米的频率为最多,约占到统计总年数的58。百分之八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百分之六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430毫米以上,出现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或高于700毫米的年份,

9、大约30年一遇。较高山区降水量出现频率也基本一致。最大降水量据太原气象资料记录,1969年7月27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83.5毫米。另据梅洞沟水文雨量站记录,1996年8月4日,一日最大降水量314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达88.3毫米,10分钟最大降水量26.2毫米。太原盆地连续4天5天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年份约平均4年一次,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日数全市各地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80天左右。7月9月出现频率占45,为最多;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27天。其中,7月9月出现频率占60;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降水

10、日数,全年平均有15天,7月9月出现频率占68;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1天,7月出现频率占60,8月出现频率占40。降雪太原市最早降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10月24日。平均始雪日期为11月27日,平均终雪日期为3月26日。最晚终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5月6日。年平均降雪日数17.1天,年平均积雪天数19.9天。太原市各地最大积雪深度,太原16厘米,南郊区17厘米,北郊区14厘米,清徐县12厘米,阳曲县16厘米,古交市15厘米,娄烦县20厘米。第四节气温地温气温年平均气温境内年平均气温7.8C10.3C。其中,城区及各县(市)、区的平原区域年平均气温9.5C10.3C;山

11、区年平均气温7.8C9.2C。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后期至7月底,为36.1C39.4C之间;1955年7月24日,太原气温达39.4C,为全市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之间,亦有地区出现在2月份。1985年12月8日,娄烦县曾测得零下26.8C的气温,为全市最低气温。从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全年最热时期,而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为全年最冷时期。全市月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介于28.5C31.1C之间,以阳曲县为最。月平均气温太原市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5.1C零下8.0C,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低月份。7月份除娄烦县的平均气温为21.7C夕卜

12、,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介于23C24C之间,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4月份平均气温9.6C12.3C,10月份平均气温8.6C10.9C。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以秋季为最,春季次之,夏季最小。2月至3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6.2C7.2C;10月至11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7.7C8.4C,与夏季各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1.6C2.0C比较,春秋两季气温升降迅速。太原市各地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以太原为例,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年份1955年为零下10C,最高年份1979年为零下4.2C,二者相差5.8C;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年份1955年为25.6C,最低年份1969年为22.1C,二

13、者相差3.5C。气温的日变化以太原观测值为代表的平原地区,年气温平均日较差为13.4C。一年中春季和初夏的日较差较大,最大的月份出现在5月份,达15.2C。夏季气温的日较差最小,最小月份出现在8月份,为10.8C。日较差一般从北向南逐渐减小。气温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15时左右,最低气温多出现在日出以前。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春、夏季为6时左右,秋季约7时,冬季8时前后。积温太原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0C的日数年约为250天270天,大于或等于积温为3800C4180C;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总积温减少,每上升100米,总积温约减少130C150C;农作物生长期缩短5天

14、7天。大于或等于5C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200天230天,且从3月下旬开始到11月初终止。大于或等于10C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75天190天,从4月中下旬始,10月中旬止,积温百分之八十保证值在3500C3900C之间。大于或等于15C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25天145天,从4月底5月初始到9月中下旬止,积温为2600C3100C。地温地面温度地表覆盖物黄土的蓄水性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地面温度变化快、幅度大,春季增温迅速,秋季降温甚快,夏季强烈吸热,冬季大量散热。地温年内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夏季地温高于气温,冬季则由地形而定。地面温度的年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气温的年变化幅度。年平均地面温度为9

15、.3C12.8C。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3.8C68.5C之间,一般出现于7月8月。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5C零下31.1C,一般出现在1月2月。土壤温度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温差减小。月平均土壤温度与气温的比较随季节而异,冬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夏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春秋两季为变化过渡期。除1月、12月夕其余各月平均地温都高于平均气温。热岛效应太原城区工业企业集中,人口密集,热岛效应较为明显。据气候观测资料:太原10天温度的平均值,在南北方向城区要比郊区高2C3C;东西方向,城区比郊区高1C1.5C。热岛中心有两个,一在太原钢铁公司地区,一在柳巷北路和五一广场一带。第五节风气压风太原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域,冬夏受着不同的气团控制,产生了明显的季节风。地面风盛行风向由于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城区及南郊区常年以偏北风为主;娄烦县以西南风为主;北郊区在冬半年以西北风为主,夏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古交市则常见西风;清徐县冬季盛行西南风,其余季节多东北风;阳曲县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2.4米秒,其中除北郊区较小外,其余地区都在2米秒以上。春季处于冷暖气团交替时期,风速较大。秋冬季风速较小。风速大于或等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介于3.8天31.5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