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170321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水尺计重的基本要求,船舶吃水及船用物料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步骤。本规程适用于大批量(相对于受载船舶之载重量)的散装及其他衡重方法不易确定重量1)的海运货物的重量鉴定。注:1)凡涉及重量系指法定计量单位质量而言。2. 术语水尺计重测定承运船舶的吃水及船用物料(包括压载水)。依据船舶设计部门以完工图制作的、或船舶检验部门审定的船舶的正规图表,计算载运货物重量的鉴定工作。3. 计重准确度水尺计重过程中,影响其计算准确度的因素很多。如果船舶制表准确度在1 ,其水尺计重准确度可以在5 之内。4. 水尺计重基本要求4.1 船舶的水尺、载重线标记

2、字迹要清晰、正规、分度正确。4.2 具备本船有效、正规的下列图表:a.容积图或可供艏艉水尺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b.排水量或载重量表;c.静水力曲线图表或可供排水量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d.水油舱计量表及水油舱液深纵倾校正表,或可供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4.3 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吃水差应调整或保持在此期间0.3 m(或1 ft)以内。4.4 备妥、检查下列器具a.经检定准确度为万分之五的铅锤密度计;b.容量大于500 mL 的港水取样器和玻璃量筒;c.电子计算器、钢直尺、钢卷尺、干舷尺、直角尺、量水尺、量油尺、以及分规等测算器具。4.5 查明下列实际情况a.各项图表上的计算单位、比例倍数、公

3、英制、海淡水、容量和重量等;b.淡水、压载水、燃油等舱位的分布情况和储存量,以及压载水的密度;c.燃油、淡水的每日消耗量和装卸期间的变化;d.货舱污水沟(或井)、尾轴隧道和隔离柜等处的污水;e.铺垫物料和其他货物重量,以及装卸货期间的变动。5. 测定5.1 船舶吃水5.1.1 用目力观测或测看或实测艏、艉、舯的左右吃水数。5.1.2 船舶无舯水尺标记或不能直接观测舯水尺读数者,可从船舶左右舷甲板线或夏季载重线上缘测至水面的距离,同时核对法定干舷高度。5.2 港水密度测看水尺的同时,用港水取样器,从船中舷外吃水深度一半处,取得港水样品,用密度计测定其密度。5.3 淡水、压载水用量水尺逐舱测量淡水

4、和压载水的深度,测量管总深度,要注意左右两舱的测量管总深度应基本一致。5.4 污水货舱污水沟、尾轴隧道和隔离柜等处存有较多污水且在装卸货期间有所变动,可按其实际形状进行测定。5.5 燃油用量油尺逐舱测量燃油的油深,每日消耗量在3t以下,亦可由船方自行测定,并提供贮油量。6. 计算6.1 水尺计算根据所测的艏、艉、舯的左右吃水数,以及水尺计重公式,得到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D/M )。6.1.1 公式:Fps = 1/2 ( Fp + Fs ) ( 1 )Aps = 1/2 ( Ap + As ) ( 2 )T = Aps Fps ( 3 )Mps = 1/2 ( Mp + Ms ) ( 4 )F

5、c = T dF / ( Lbp + dF dA ) ( 5 )Ac = T dA / ( Lbp + dF dA ) ( 6 )Mc = T dM / ( Lbp + dF dA ) ( 7 )Fm = Fps + Fc ( 8 )Am = Aps + Ac ( 9 )Mm = Mps + Mc (10)Tc = Am Fm (11)MFA = 1/2 ( Fm + Am ) (12)D/M = 1/8 ( Fm + Am +6Mm) (13)式中:Fp 艏左吃水数,m (ft);Fs 艏右吃水数,m (ft);Ap 艉左吃水数,m (ft);As 艉右吃水数,m (ft);Mp 舯左吃水数

6、,m (ft);Ms 舯右吃水数,m (ft);Fps 艏平均吃水,m (ft);Aps 艉平均吃水,m (ft);T 艏艉吃水差,m (ft);Mps 舯平均吃水,m (ft);Fc 艏吃水校正值,m (ft);Ac 艉吃水校正值,m (ft);Mc 舯吃水校正值,m (ft);Lbp 两垂线间船长,m (ft);dF 艏吃水点至艏垂线间距离,m (ft);dA 艉吃水点至艉垂线间距离,m (ft);dM 舯吃水点至船舯间距离,m (ft);Fm 纵倾校正后艏平均吃水,m (ft);Am 纵倾校正后艉平均吃水,m (ft);Mm 纵倾校正后舯平均吃水,m (ft);Tc 艏艉纵倾校正后吃水差

7、,m (ft);MFA 纵倾校正后艏艉平均吃水,m (ft);D/M 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m (ft)。6.1.2 吃水校正a.船舶具备艏、艉、舯水尺纵倾校正表,可据以校正,必要时予以核对;b.艏吃水校正值:艏倾时(+)艉倾时();c.艉吃水校正值:吃水点在垂线前,艏倾时()艉倾时(+);吃水点在垂线后,艏倾时(+)艉倾时()。6.1.3 船图上标明吃水点至垂线间距离,可查取数据,根据公式予以校正。6.1.4 船图上未标明吃水点至垂线间距离,则应由以下方法确定:6.1.4.1艏吃水点至艏垂线间距离将艏吃水按船图上的比例缩小,用分规量出艏吃水点,并测量该点至艏垂线间距离。再按比例放大即得艏吃水点

8、至艏垂线间实际距离dF。6.1.4.2艉吃水点至艉垂线间距离船图上标明艉水尺标记,则可按求dF之方法量出艉吃水点至艉垂线间的距离。如图上未标明艉水尺标记,则可在船舷侧以目测或实测确定为艉吃水点至舵杆中心之间的实际距离。6.1.4.3吃水点至相应垂线间距离值:在垂线前为(+)在垂线后为()。6.1.5 艏艉垂线的确定船图上无两垂线时,可将夏季载重线高度,按船图比例缩小,作一平行于基线的水线与船首相交,并以此相交点作一垂直于基线的垂线为艏垂线,以舵杆中心线为艉垂线。6.1.6 舯吃水的确定舯吃水从甲板线测定时:舯左(右)吃水等于法定干舷加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舯吃水从夏季载重线测

9、定时:舯左(右)吃水等于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6.2 排水量或载重量计算6.2.1 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根据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D/M,从排水量或载重量表中查算出最接近于平均吃水处的吨数作为基数1 ,将差额吃水数乘以相应的每厘米吨(或每英寸吨),得出差额吨数,以基数加上或减去差额吨数,即得当时吃水的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的吨数2。同时具备排水量和载重量表,一般以排水量计算。6.2.2 排水量纵倾校正具备排水量纵倾校正表(二次校正),经校对后,可据以校正。无排水量纵倾校正表,当船舶艏艉吃水差大于0.3m(或1 ft),则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校正:Z = 100Tc/ LbpXFTPC +

10、50Lbp(Tc/ Lbp) dm/dz (14)Z = 12Tc/ LbpXFTPI + 6Lbp(Tc/ Lbp) dm/dz (15)3 = 2 + Z (16)式中: Z 排水量纵倾校正值,t (tn);XF D/M处漂心距舯距离,m (ft);TPC D/M相应处的每厘米吃水吨,t/cm;(TPI D/M相应处的每英寸吃水长吨,tn/in);dm/dz D/M处纵倾力矩变化率,t/cm (tn/in); 2 相应排水量,t (tn); 3 纵倾校正后排水量,t (tn)。漂心距舯的距离XF,可以从静水力曲线图中测得,或从其他图表上查得。倾力矩变化率dm/dz,可按D/M值上下变化50

11、 cm (或6 in),从有关图表中查得两个相应的每厘米(或每英寸)纵倾力矩 MTC (或MTI),求其差数即得。船舶图表无纵倾力矩资料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MTC = 2 (KML KB)/(100 L) (17)MTI = 2 (KML KB)/(12 L) (18)式中: MTC 每厘米纵倾力矩,m-t/cm;(MTI 每英寸纵倾力矩,ft-tn/in); L 水线船长(可用Lbp代替),m (ft);KML 纵稳心距基线高度,m (ft);KB 浮心距基线高度,m (ft)。6.2.3 在具备其他纵倾排水量表(如菲尔索夫曲线图等),亦可据以校正,但应先作艏艉水尺纵倾校正后进行查算,然后

12、再作拱陷校正,其公式如下:3 = T + 3/4 ( Mm MFA ) TPC .(19)3 = T + 3/4 ( Mm MFA ) TPI .(20)式中:T 纵倾状态下拱陷校正前排水量,t (tn)。港水密度校正4 = 3 1/ .(21)式中:4 港水密度校正后排水量,t (tn);1 实测港水密度,g/cm; 制表密度,g/cm。当排水量和载重量表上列明密度时,按所列密度计算;未列明密度时:海水可按1.025,淡水可按1.000计算。如系载重量,须加上空船重量后,再作港水密度校正。6.3 淡水、压载水计算根据所测水深, 结合纵、横倾状态,从计量表和纵、横倾校正表查算出海淡水的容量或重

13、量。压载水总量在500 t 以下时,可按泵进压载水海域的密度计算,或按海淡水的标准密度计算;500 t 以上时,须取样测定密度,并予以校正。Wc = W 2/ (22)Wc = V 2 (23)式中:Wc 密度校正后重量,t;W 制表密度下的重量,t;V 容量,m;2 压载水密度,g/cm。其他容量单位如公式(23)计算时,先换算为立方米。具有计量表而无纵、横倾校正表,且水舱近似矩形者,可用公式先校正水深,然后查算贮水量。6.3.1 纵倾时测量水深未超过舱高的容量计算纵倾状态下,测量水深s未超过舱高h (即sh)时,可先按判别公式计算舱底浸水面长度 l1:l1 = s Lbp/Tc + d (24)式中:l1 舱底浸水面长度,m (ft);s 实测水深, m (ft);d 测量管距横舱壁间距离,m (ft)。当d0.5m (或1.5ft) 时,可作零计算。其距离可从泵浦图或管线分布图上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