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报告自评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16656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评价报告自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风险评价报告自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风险评价报告自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风险评价报告自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风险评价报告自评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评价报告自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价报告自评(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公司风 险 评 价 报 告(自评)评价单位: XX 公司审核定稿:课题组长:课题组员:二O 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第1章概述 .1 .1评价目的12评价依据13企业简介14主 要 产 品 品 种 及 规模15评价范围16评价程序第2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 .1 公 司 主 要 危 险 有 害 因2.1.1 物 料 的 危 险 有 害 因 素 辨识 2.1.2 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1.3 设备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机械设备的危险、有害分析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检维修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事故状态下对“清净下水”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建(构)筑

2、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可能出现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 .2危 险 化 学 品 重 大 危 险 源 辨第3章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3 .1评价方法3 .2评价单元 第4章定性定量评价 4 .1作 业 条 件 危 险 性 评价 4 .2安全检查表分析第5章风险控制措施 5.1 生 产 作 业 过 程 安 全 对 策 措施 5 .2电气设施控制措安 全 生 产 管 理 方 面 的 对 策 措54 应 采 取 的 其 它 综 合 措施 第6章风险评价结论 .6 .1评价结论6.2存 在 问 题 及 整 改 措63风险信息更第1章概述1.1评价目的风险评价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

3、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危害 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 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安全监察提供依据。1.2评价依据XX公司风险评价的依据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文本1.3企业简介XX公司始建于1996年,位于XX工业区,法定代表人XXX,是一家专业从事氯丁胶 粘胶剂(包头胶)、皮革涂饰剂生产的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 11人,设专职安全管理 员1名。于2013年5月委托XX有限公司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现企业主要由甲类生产车间、甲类仓库以及其它辅助用房、配电房组成。1.4主要产品品种及规模年产

4、氯丁胶胶粘剂350吨、鞋用包头胶胶粘剂100吨表1-1产品情况一览表序号产品年产量(t)涉及的危险化学品120#溶剂油、丁酮、碳酸(二)甲酯、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二二氯甲1氯丁胶粘胶剂350烷、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皮革涂饰剂100丙酮、二甲苯、环己酮1.5评价范围本评价范围为XX公司风险评价,评价内容主要针对厂区总体布局、生产储存过程、常规防护设施、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强检设备、安全管理等内容。涉及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评价引用到的消防、环保标准和法规与风险评价有一定的关联,消防、环境保护应以其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为准;地震、台风、潮讯

5、、洪水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危险不包括在本评价范围内。1.6评价程序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风险评价报告第2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1公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丙酮、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120#溶剂汽油、丁酮、乙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环己酮、氯甲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产品氯丁胶粘胶剂(包头胶)和皮革涂饰剂各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物性见表 2-1表2-1主要物料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物 料 名 称危险 货物 编号UN号危 险 化 学 品 分

6、类闪点爆炸极 限(V%)火灾 危险 性分 类毒性类别接触限值危险危害备注1丙酮310251090第3.1类 低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202.513.0甲级 度害 W 轻危PC-TWA(mg/m):300PC-STEL(mg/m3):450极度易 燃, 具刺 激性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2二甲氧基甲烷310311234第3.1-171.6 17.6甲级 度 W 轻-极度易胡迤 ng 黒 dwil47Wn b狙军胡迤 ng 黒 dwil 47W B M 刘*=T7、1 1 1婪E狐*=T7、1 1 1婪E狐E0E0=0ymCO_1寸dqTWA (mg/m3): 5(STEL(mg/m3) :1

7、0(s圧迪frfr9寸 K W KM 0KW 婪9 m CXISCXI 1CM條严炖frCO寸液体5丁酮320731193第3.2类 中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91.7 11.4甲川级中度危害TWA(mg/m3): 30(STEL(mg/m3): 60(易)燃,)具刺激性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乙6乙酸甲酯321261231第3.2类 中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103.1 16.0甲级 度害 W 轻危TWA(mg/m 3): 100STEL(mg/m3): 20(易)燃,)具刺激性乙7乙酸乙酯321271173第3.2-42.0 11.5甲级 度 W 轻TWA(mg/m 3): 20

8、0STEL(mg/m3): 30()易)燃,重点监管的危险化类 中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危害具刺 激性, 具致 敏性学品8碳酸(二)甲酯321571161第3.2类 中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19无资料甲级 度害 W 轻危-易 燃, 具刺激 性, 具致 敏性9二甲苯(以1, 3-二甲苯 为例)335351307第3.3类 高 闪 占 八、 易 燃251.1 7.0甲川级中度危害TWA ( mg/m3): 5(STEL(mg/m3): 10(易)燃,)具刺 激性以 1, 3-二甲苯为例液体10;环己酮335901915第3.3类 高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431.1 9.4乙

9、川级中度危害MAC(mg/m3):-TWA(mg/m 3): 50 STEL(mg/m):-易 燃, 具刺 激性11二氯甲烷615521593第6.1类毒 害 品-12 19丙川级中度危害TWA(mg/m3): 20(STEL(mg/m3):-可燃,)有毒,具刺激性/12;氰六亚甲基二异罰酸酯611112281第6.1类毒 害 品140无资料丙川级中度危害TWA(mg/m3): 0.0:STEL(mg/m3):0.15*可3燃,有毒,具强刺激性,具催泪性氯13氟丁胶 粘胶剂 (包头 胶)32198/第3.2类 中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15181.27.0甲川级中度危害-易 燃, 具刺

10、激性产口品14支革涂饰剂32198/第3.2类 中 闪 占 八、 易 燃 液 体15181.27.0甲川级中度危害-易 燃, 具刺 激性产口品对表中所述物料危险特性及毒害性进行详细介绍:1)丙酮: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 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

11、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长期接 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 皮炎。2)120#容剂油: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闪点为6C,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 应, 引起燃烧或爆炸。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 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有麻醉作用。 对眼睛、 皮肤有刺激性。3)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闪点为-17C,爆炸极限为1.617.6% (V%),建规火险等

12、级为甲类。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 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 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高浓度吸入出现头晕等。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 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4)甲苯: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 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 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 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长期接 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5)丁酮: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闪点为-9C。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