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仿真实验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15684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仿真实验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 验 报 告实验课程: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软件部分) 学生:周倩文 学 号:6301712010 专业班级:通信121班 指导教师:雷向东老师、卢金平老师 目录实验一仪器的操作使用实验二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三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实验四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实验五晶体振荡器设计实验六模拟乘法混频实验七二极管的双平衡混频器设计实验八集电极调幅实验实验九基极调幅电路设计实验十模拟乘法器调幅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周倩文 学号:6301712010 专业班级:通信121班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2014-10-24 实验成绩:、实验三 非线性丙类功放仿真设计(软件)一、 实验目的

2、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改变时的动态特性。2.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 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二、实验容 1. 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的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 测试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 3. 测试丙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4. 观察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三、实验基本原理放大器按照电流导通角的围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等不同类型。功率放大器电流导通角q越小.放大器的效率越高。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导通角小于90.效率可达到80%.通常作为发射机末级

3、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特点: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基极偏置为负值.电流导通角小于90.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LC谐振回路。在丙类谐振功放中.若将输入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出信号频率n次谐波上.则可近似的认为.输出信号回路上仅有ic中的n次谐波分量产生的高频电压.而它的分量产生的电压均可忽略。因而.在负载RL上得到了频率为输入信号频率n倍的输出信号功率。将这种电路成为倍频器.它广泛的应用于无线电发射机等电子设备中。有上述原理构成的倍频器.它的倍频次数不宜过高。本实验设计的倍频器是二倍频。四、实验电路设计实验

4、总的电路设计.其中输入的是高频小信号.经过LC谐振网络后进行非线性丙类放大.而后是LC谐振选频网络。由下图可以清楚看出信号在放大.输出基波。将输出部分的试验LC回路参数值减半.由下图可以清楚看出信号在放大.输出倍频的波。实现了倍频器的功能。五、实验总结通过对实际电路的分析.结合实际实验.并利用其它电路作为辅助.提出了一种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有效方法.设计时要考虑到的高频放大器时经常出现的自激振荡、频率难以确定以及电路中各级间阻抗不匹配问题。本次试验不但锻炼了我最基本的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是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呀。在此次

5、设计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是通过不懈努力.辛苦的去专研去学习.最终都克服了这些困难.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在书上不能找到的.所以自己要学会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这是一个比较辛苦和漫长的过程.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实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周倩文 学号:6301712010 专业班级:通信121班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2014-11-7 实验成绩:、实验五 正弦振荡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管(振荡管)工作状态、反馈大小对振荡幅度与波形的影响。2、掌握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3、研究外界条件变化对振

6、荡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理解。 二、实验容 1 调试LC振荡电路特性.观察各点波形并测量其频率。 2 观察振荡状态与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关系。 3 观察反馈系数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4 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 5 观察温度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1、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

7、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石英晶体振荡器采用适应近体谐振器作为选聘回路的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主要有石英晶体决定。于LC回路相比.适应近体振荡器具有很高的标准性和品质因数.使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获得较高的频率稳定度。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高.因为:1、石英晶体谐振器具有很高的标准性。2、石英

8、晶体谐振器与有源器件的接入系数。3、石英晶体谐振器具有非常高的Q值。三、实验设计LC振荡电路设计实验总的原理图:四个电阻为三极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C2是格直流的电容;由C3.C5.L1构成电容三点式的震荡。四.实验结果显示以及分析总结下图为用示波器观测的震荡的起振过程。C5震荡稳定后的波形观测:由光谱分析仪观测到的信号频率.在5.545KHz附近。由探针实际测量的频率值是5.64KHz。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位差观察以及测量方法:数据表格: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理论值: 增益: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应为4,4,9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3.99,3.91,9.04基本可认为是读

9、数误差了。谐振频率: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谐振频率为5.627KHZ.8.897KHZ.7.503KHZ.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959KHZ.8.975KHZ.7.983.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相位差: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反向.即,实际测得主要为167.62.170.9.174.9.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晶体振荡电路整体设计电路:下图为晶体振荡器电路的输出波形图:由实验输出波形观察及测量分析可知.晶体振荡器产生正弦信号的频率基本由晶体振荡器本身的参数来决定.外界电路对于频率的影响很小。实验室晶振接入10MHz的时候.输

10、出的正弦波振荡频率是9.48MHz,大致是与理论值相符合的。其中的晶振的负载电容对于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值有一定的影响。(要满足是晶振的匹配负载30pf或者是50pf)五、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由实验输出波形观察及测量分析可知.晶体振荡器产生正弦信号的频率基本由晶体振荡器本身的参数来决定.外界电路对于频率的影响很小。实验室晶振接入10MHz的时候.输出的正弦波振荡频率是9.48MHz,大致是与理论值相符合的。且晶体震荡与LC震荡相比.晶体震荡有较好的频率稳定性。而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其频率由LC谐振回路的参数决定。实验经过老师的指导.

11、我明白我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并且在这些实验的工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会继续的学习.我相信以后会做的更好。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周倩文 学号:6301712010 专业班级:通信121班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2014-11-21 实验成绩:、 实验七二极管双平衡混频仿真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极管的双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2.掌握晶体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和本振电压V0和工作电流I对中频转出电压大小的影响。3.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的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4.比较上述三种混频器对输入信号幅度与本振电压幅

12、度的要求。二、实验容1.研究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过程和此种混频器的优缺点。2.研究这种混频器输出频谱与本振电压大小的关系。三、实验原理与电路1.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原理图3-1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电路图示见图3-1。图中VS为输入信号电压.VL 为本机振荡电压。在负载电阻RL上产生差频与和频.还夹杂有一些其它频率的无用产物.再接上一个滤波器(图中未画出).即可取得所需的混频频率。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最大特点是工作频率极高.可达微波波段.由于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工作于很高的频段。图3-1中的变压器一般为传输线变压器。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二极管伏安特性的非线

13、性。众所周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为指数律.用幂级数展开为当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v为输入信号VS和本振电压VL之和时.V2项产生差频与和频。其它项产生不需要的频率分量。由于上式中u的阶次越高.系数越小。因此.对差频与和频构成干扰最严重的是v的一次方项(因其系数比v2项大一倍)产生的输入信号频率分量和本振频率分量。用两个二极管构成双平衡混频器和用单个二极管实现混频相比.前者能有效的抑制无用产物。双平衡混频器的输出仅包含(pLS)(p为奇数)的组合频率分量.而抵消了L、C以及p为偶数(pLS)众多组合频率分量。图3-2 双平衡混频器拆开成两个单平衡混频器下面我们直观的从物理方面简要说明双平衡混频器的工

14、作原理及其对频率为L及S的抑制作用。我们将图3-1所示的双平衡混频器拆开成图3-2(a)和(b)所示的两个单平衡混频器。实际电路中.本振信号VL大于输入信号VS。可以近似认为.二极管的导通与否.完全取决于VL的极性。当VL上端为正时.二极管D3和D4导通.D1和D2截止.也就是说.图3-2(a)表示单平衡混频器工作.(b)表示单平衡混频器不工作。若VL下端为正时.则两个单平衡混频器的工作情况对调过来。由图3-2(a)和(b)可以看出.VL单独作用在RL上所产生的L分量.相互抵消.故RL上无L分量。由VS产生的分量在VL上正下负期间.经D3产生的分量和经D4产生的分量在RL上均是自下经上。但在VL下正上负期间.则在RL上均是自上经下。即使在VL一个周期.也是互相抵消的。但是VL的大小变化控制二极管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其等效电阻.因此VS在VL瞬时值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电流大小不同.正是通过这一非线性特性产生相乘效应.出现差频与和频。四、实验电路设计由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原理设计如下图所示的仿真实验设计电路。设计时使得T3管子的输入电压值远大于T2.从而使得二极管工作在受T3管子输入电压控制的开关状态。并使得而这输入的电压值得之差等于中频频路465KHz.输出端所接是LC谐振网络.起到滤波的作用。输出中频465KHz的波形图:五、实验结果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