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154457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之三十六计故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三十六计故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好的教育可以使一个坏孩子、笨孩子成为有用之才,而蹩脚的教育能将一个好孩子“治”成一个危害社会的渣滓。同样的道理,在同一件事的处理上,不同的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就涉及到教育的艺术。第 1 计:爱是基础计策取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或者说,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就别谈什么教育艺术。因此,具有爱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素质。一个教育者,只有心里装着学生,时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在教育学生时,才能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艺术。教育故事:快乐之花有一女孩季娜,一次祖母病重,她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让她能

2、在病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是,时值寒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学校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病重的祖母,忘了学校的一切规定,大清早便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正在这时,一位最爱护花的老师走进了暖房。她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大为吃惊。但是,她注意到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问明情况后,这位教师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了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了他们教育出一个善良的人。”第 2 计:严师出高徒计策取意:严与爱并不矛盾。教育的艺术不是说对孩子只能进行夸奖,而不能去批评,批评甚至是惩罚也是必要的。关键

3、是我们要掌握好时机、火候和方式,把惩罚和体罚、恶意中伤甚至是虐待区别开来,做到严爱结合。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将其治于死地而后快。教育故事:这真遗憾美国的斯特娜夫人是一位享誉盛名的早期教育家。有一天,孩子问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学家里去玩,可以吗?”母亲说:“可以,但必须在12 点前回来。”可那天孩子比预定的时间晚了20 分钟才到家。斯特娜夫人见孩子回来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指了指墙上的钟。孩子知道回来迟了,马上歉疚地说:“是我不对。”吃完饭,孩子赶紧换了衣服,因为每到星期二她都要和母亲去看电影。这时,斯特娜夫人又让孩子看看钟,并说:“今天来不及了,戏和电影是看不成了。”孩子难过

4、地流下了眼泪。斯特娜夫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说了一句十分惋惜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这真遗憾!”面对孩子的过错,尽管斯特娜夫人只说了寥寥几个字,并未采取其它任何处罚手段,但是使孩子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母亲的要求如果是正确的,那就必须绝对照办,否则你就得为此付出代价。1/15第 3 计:身教重于言教计策取意: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还不知道去挑拣“好”与“坏”,什么都学。家长或教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可能去模仿、学习。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千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因为你无意中的行为,都可能在小孩子的头脑中留下印象,甚至是烙印,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故事:是你教我的有一

5、天,母亲和孩子到一栋大厦去办事,走进大厅时,电梯正在进人,她们加快脚步想赶上这趟电梯。这时从后面走进一位老婆婆,年轻的母亲本能地向后一让,请老婆婆先进了电梯,这时电梯已经满员了,母女俩只好静静地站在电梯门口,等着下一趟。办完事出来又乘电梯,这一回,电梯里只有母女俩和一位老爷爷。电梯开到底层,门开了,站在门口的女儿却把身体向后一让,说:“老爷爷,你先请。”老爷爷说:“孩子,你先请,爷爷走得慢。”女儿仍不肯自己先走,坚持让爷爷先走出电梯。母亲幸福地抚着女儿的头,问:“你为什么要请爷爷先走出电梯呢?”女儿说:“是你刚才教我的呀!”第 4 计:“美”人计计策取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孩子,

6、更愿意受到大人的表扬和夸奖。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将更多赞美的言辞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而往往忽略了对差生的鼓励和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越是各方面都表现差的孩子,对赞美的渴望就越强烈,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机会太少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一次表扬就是一点进步的积累,一句赞许就是一份信心的提升。教育故事:没有负担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

7、。 ”儿子受到启发, 心里就高兴起来。 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 名,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 “太好了儿子, 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第三次, 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 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 名了。”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第 5 计:打草惊蛇计策取意:一般情况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老师的想法和做法是不让学生知道的。但有时候,让他们知道一点“底细”,反而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故事中,老师就是给学生透漏出信经常收不到的“底儿”,巧妙地为学生减了压,使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教育故事

8、:邮局“不负责任”2/15有位女生,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无法自拔的她忍不住给老师寄去了信。然而,信投进邮箱,女生立即后悔了: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还那么小,老师看完信后会怎么看待?要是让同学、父母知道了,自己怎么面对?女生越想越怕,原来“炽热”的爱霎时被恐惧吓得无影无踪。为能躲过此劫,她甚至想到了死。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老师表情一如往常,他照样春风满面地上课。有一天,在和学生聊天时,老师指责邮局“不负责任”,他的信件经常遗失。直至此时,女生才全身释然:自己的那封信被幸运“丢失”了。数年后,当大学毕业的该生去拜访自己曾爱上现在仍很尊敬的这位老师时,老师将保存了多年的这封信交给了她。这

9、时,她才恍然大悟,连忙站起来向老师鞠躬:“谢谢老师!谢谢老师!”第 6 计:笑里藏刀计策取意:教育学生不一定要用训斥、体罚等有伤学生自尊的手段,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祝福、一次表扬甚至比严厉的批评更有效。教育故事: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曾经遇到了两个学生打架,当时其中的一个学生正用砖头砸向对方。陶行知先生及时制止了他们,并让拿砖头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去。没想到陶先生让学生坐下后,微笑着拿出一块水果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来,你反而比我先到了。”学生听后一脸困惑。接着,先生又拿出第二块水果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停下来,你马上就

10、停下了,表示对我的尊重,我应该感谢你。”学生听后更加不解其意。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说:“与你打架的学生是一个经常欺负女同学的学生,我对你的侠义精神表示敬意。”这时那位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先生,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 先生拿出了第四块糖说: “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咱们的谈话也应该到此结束了 ”第 7 计:欲擒故纵计策取意:受教育者犯了错误,在没有好的机会,想不出好的办法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处理,可以暂时放一放。当机会出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故事:一次与百次沙漠中有父子俩,牵着骆驼,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干渴使他们每迈出

11、一步都异常艰难,而沙漠仍然一望无际。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枚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那是沙漠中先行者的遗留物。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抬起失神的眼睛,看了看,原来是一枚马蹄铁,心想在这漫天无际的黄沙中,会有什么用呢?儿子摇了摇头,没有弯腰。于是,父亲俯身拾起放入衣袋中。什么也没说,仍继续前行。终于,他们走到了一座城堡,在城堡中父亲用马蹄铁,换下了500 枚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走入沙漠时,干渴再次使父3/15子俩的喉咙冒出青烟。父亲此刻边走边吃并不时抛下一枚枚酸葡萄,每抛下一颗,儿子便俯身捡起吃掉,为了这几百枚葡萄,儿子竟弯了几百次腰。第 8 计:偷梁换柱计策取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2、。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且随着的环境的变化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转移学生的兴趣去转变学生,而很多老师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故事中,主人就是通过转移孩子的兴趣,将孩子们的兴趣由精神上的享受转移到对物质的追求上,从而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教育故事:绝妙的规劝一群淘气的孩子总是往一个花园里扔砖头,主人很无奈。有一天,他找到这群孩子说:“我看你们扔的很高兴,不如大家进行一个比赛,谁扔的最远可以奖10 块钱。”孩子们一听有“奖金”,比平时扔的还带劲,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果然得到了钱。第二天,孩子早早就来了,主人说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 元钱。孩子们仍很兴奋,5 块钱也不少啊

13、!第三天,奖金降到了1 块钱,有一些人嫌少就走了,但仍有人继续玩。第四天,主人说今天胜利者只能得到1 毛钱。孩子们听了很不屑:“就1 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走了,从此再也没有来过。第9计:反 间计计策取意: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困难、有挫折、有不如意,作为教育者,可以帮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并利用其对某事物的反感或仇恨,想办法激发其征服的欲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教育故事:父亲的策略儿子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对父亲说:“我的上司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父亲说:“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你们公司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

14、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这样你将公司当作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儿子听了父亲的建议,从此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年之后,父亲问起儿子的工作:“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可我发现这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如今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儿子自豪地说。“这是我早就预料到的,”父亲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来你痛下苦功,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上司,却不会反省自己,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第10 计.连环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