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15377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精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化学 第一章 绪论一、 高等教化发展简况1、 成长中的高等教化(1) 高等教化的萌芽阶段:高等教化机构性质不明确,教化职能不确定,专业教化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2) 高等教化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高校):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化目的、教化支配、教化内容、教化组织形式和教化管理体制,起先走向成型,成为一个特地的、独立的学术及教学机构。(3) 高等教化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校起先围围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化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日意义上的高等教化,即建立在一般教化基础上的专业教化。(4) 高等教化的完善阶段:高等

2、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学问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须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2、 扩张中的高等教化(1) 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 中心化: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3) 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养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化方法)的趋势。(4) 国际化:20世纪50年头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化面对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5) 职业化:职业打算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6) 终身化:教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供应教化一体化,注意教化的整体性。(7

3、) 多元化:高等教化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困难。二、 高等教化探讨及高等教化学1、 个别探讨阶段:没有特地的探讨队伍,探讨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2、 组织探讨阶段高等教化学产生:20世纪70年头,有组织的探讨在西方的高等教化已起先。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化科学探讨机构厦门高校高等教化科学探讨室成立,标记着中国高等教化探讨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3、 系统探讨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化探讨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化会筹备工作会议。三、 相识高等教化学1、 相识高等教化学的性质(1) 性质:高等教化学是教化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4、是一门应用型学科。(2) 任务:在于应用教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教化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相识和解决高等教化中的各个问题。2、 高等教化学的发展动因(1) 高等教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化学的产生和成熟(2) 高等教化的内部冲突促使高等教化学的探讨不断升华(3) 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化学的发展3、 国内高等教化学的学科体系 1984年7月,潘懋元高等教化学这是国内第一套高等教化学,被认为是该学科最早、影响较大的一本专著。四、 高等教化的探讨方法1、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化探讨方法(最普遍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2、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化探讨方法(1) 对各学科都具

5、有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等方法(2) 是学科群和详细学科的方法3、 高等教化的详细探讨方法(1) 多学科探讨法(2) 文献探讨法(3) 案例分析法(4) 反思批判法(5) 体悟总结法第二章 高等教化本质一、 教化及高等教化1、 对教化本质的相识2、 从人性视角相识教化的本质(1) 人本心理学者及马克思主义者对人性的规定A、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a、 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b、 人的本性中蕴涵着人的内在价值c、 人性是朝着越来越完备的趋向发展B、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a、 人性的探讨必需从现实的人动身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类本性是不断变更的3、 建立在

6、人性论基础上的教化本质(1) 教化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 教化就是发觉人的价值(3) 教化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4) 教化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及发展 人既是个体生命及社会生命的统一,又是实然及应然的统一。4、 高等教化的概念及本质特征(1) 高等教化是一个发展变更的概念 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化、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从高等教的性质来看,是一种专业教化。定义:在完全的中等教化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化,是培育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社会活动。(2) 高等教化的本质属性A、 属于上层建筑B、 属于生产力C、 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D、

7、 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生产力E、 高等教化的三大特征: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特地性;教化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的特征困难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化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教化和中等教化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别性。二、 高等教化的地位1、 高等教化的价值: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1) 高等教化的本体价值及社会价值A、 高等教化的本体价值即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学问实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B、 高等教化的社会价值反映了高等教化客体及社会主体须要之间的关系。a、 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b、 社会选择:即社会依据肯定的规则,给

8、个体供应不同的发展机会,并由此影响个体的发展进度、程度及社会地位。高等教化社会选择的两个环节:入学前的选择和入学后的选择。前者基本性质是选优,后者基本性质是汰劣。选优+汰劣=社会选择价值c、 社会流淌:一个人从一种社会地位或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阶级的运动,包括上向、下向和水平运动。B、个人本位价值观、学问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a、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实质是主见高等教化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特性之完善。高等教化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职责在于学问传递而非学问创新;主见实施自由教化、人文教化和一般教化。b、学问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主见高等教化的基本价值在于

9、学问创新、学术探求、科学探讨。高等教化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建学问;高等教化通过探讨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师生关系变为老师不是为学生而存在,师生都是为科学和学术而在高校存在。c、社会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在于为社会培育各种特地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教化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首要目标是培育公民、造就人才。2、高等教化主要载体高校,走进社会的中心。高校是人才库、学问库、思想库、学问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三、 高等教化内外基本关系1、 高等教化及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1) 高等教化受社会发展制约A、 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高等教化B、 社会制度及高等教化C

10、、 文化传统及高等教化D、 人口、宗教、民族以及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等。(2) 高等教化为社会发展服务A、 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B、 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C、 为文化发展服务2、 高等教化及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1)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A、 遗传素养为人的发展供应物质前提B、 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和条件C、 教化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 高等教化引导及促进特地人才的成长A、 高等教化培育目标引导特地人才成长B、 高等教化课程体系是高校生发展的适应指向C、 和谐自由的教化环境是高校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章 高等教化目的一、 教化方针及高等教化目的1、 教化方针及我国教化方针(1) 教化方针:是国家或政

11、党依据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肯定时期的教化目的所规定的教化工作的总方向,是教化基本政策的总概括。(2) 教化方针特征:阶级性、历史性。(3) 教化方针、教化目的和培育目标的区分和联系:A、 区分:a、 概念上不同:教化目标属于教化基本理论范畴,学术色调浓。b、 层次上不同:教化方针作为总政策,属于最高层次;教化目的是教化方针的一部分。c、 稳定性的差异:教化方针政治性,因而不用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教化目的相对于教化方针要稳定一些,不会轻易更改。B、 联系:a、 教化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教化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育目标的依据;b、 教化目的是教化方针的核心内容,教化目的的实现是

12、贯彻和实现教化方针的集中体现。2、 教化目的及高等教化目的(1) 教化目的的概况A、 教化目的的概念:就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化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B、 教化目的的作用:a、 限制教化对象的发展b、 指导整个教化过程c、 激励教化者和受教化者C、制定教化目的的依据a、 客观尺度社会需求b、 内在准则个体需求c、 根本依据社会及个体的现实须要和将来须要的统一(2) 高等教化的目的A、 高等教化目的的价值取向a、 自由教化目的: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化。高等教化自由教化目的的重视捍卫者是英国的红衣主教英国都柏林天主教高校校长纽曼。b、 职业教化目的:指培育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

13、业属性的教化目的。c、 一般教化目的:指以培育人的独特品质和个人生活实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化。d、 专业教化及人文教化并重的教化目的:人文教化教人做人,科学教化教人做事。B、我国高等教化目的a、 培育高级特地人才b、 培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特地人才c、 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高级特地人才d、 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 人的全面发展说及素养教化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2) 分工及人的片面发展(3) 是大工业生产的必定要求(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生产力、社会制度、教化)2、 素养教化的全面发展观(1)

14、 素养教化的内涵:它利用遗传及环境的主动影响,调动学生相识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及心理、智力及非智力、认知及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 素养教化全面发展观的构成A、 面对全体学生B、 全称培育学生C、 全方位发展学生三、 高等学校培育目标1、 通才教化及专才教化:培育目标的指导思想2、 通才教化及专才教化结合的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及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3、高等学校培育目标的基本规定(1) 遵循教化方针和教化目的来制定培育目标(2) 依据高等教化性

15、质和任务来确定培育目标(3) 依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育目标(4) 依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育目标(5)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刚好调整培育目标4、 高等学校培育目标类别(1) 规定性目标和开放性目标(2) 单向度目标和综合性目标(3) 个体发展目标及群体发展目标(4) 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5) 实有目标和预期目标5、 多元取向培育目标的发展趋势(1) 通才化取向(2) 专业化取向(3) 职业化取向(4) 基础化取向(5) 复合型取向(6) 素养化取向(7) 特性化取向第四章 高等教化结构及功能一、 高等教化结构及及其相关概念1、 高等教化结构的概念(1) 概念:是指高等教化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可将其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2) 微观教化结构:学科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人员学问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