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美丽的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152139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美丽的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6课美丽的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6课美丽的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6课美丽的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6课美丽的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美丽的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美丽的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6课第6课 美丽的书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因而一本好的书不仅要从内容上吸引读者,同时成书的形式还要有趣,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应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使书籍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去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本课从书的整体形态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封面、书的结构,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书

2、籍设计,融入到书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1. 教学路径看:甲骨装、简策、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不仅构成了瑰丽多姿的书籍形态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整体设计,内容与形式统一。书籍形态是包含“造型”和“动态”的二重构造,造型是书的物质形式,以美观、方便、实用构成书籍直观的造型,形成一种形式美感;动态是书的阅读性构造,往往以丰富易懂的信息、有趣的创意、合理的阅读流程以及图文互补的形式,构成书籍内容的流动之美。学:书籍设计不仅仅是为书装扮一件漂亮的外衣,更重要的是设计师以文本为

3、基础的再创作,进行由表及里的整体思考,从内容到形态、从封面到正文运用独到的设计语言,有效组织信息,努力编排出一本令读者读来有趣、受之有益的纸媒阅读载体,甚至可以成为艺术品,传承后人。需要整合书籍设计要素,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书的外衣到书籍形态,从外到内进行整体设计,努力掌握整体设计的方法。做: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尝试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使书变得有趣,具有鲜明的特征。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如布、纸、线等,展示创意设计,动手制作一本有创意的书。2. 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书的历史及整体设计方法;第二课时为书籍设计、制作及评价。根据学生个体及材料准备,可分

4、层要求完成书籍的创意设计、制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意识,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系。三、教学准备各类书籍图片、A4 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四、教学要点1. 书的形态:书是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的产物。最早的书是两河流域文

5、明时期刻在湿泥板上的埃及楔形文字书。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前,书写的材料是竹简、木牍、丝帛。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对书的形成、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籍形态设计的第一语言就是视觉传达,需要给读者传达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感官喜好。书籍形态的多元探索,要求以独特的设计语言呈现多元化的书籍形态,让读者参与到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 书的要素:一本书的形式构成,包括开本、纸张、页码、封面、印刷、装订等,它们构成了一本书基本的物质形式和外观状态。特别是书的开本大小、页数的多少和封面设计是影响书籍外观视觉样式的重要因素。书不一定是矩形的,可以根据内容尝试多样设计,而精装书籍,就像穿着盛装

6、的人,显得富丽堂皇。3. 书的封面:封面集中地体现书籍的主题精神,它既是书的保护层,又是书的面孔。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的封面起着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书欲。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一般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介绍文字、定价和条形码等文字和符号,以及体现书籍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现今,书籍已不单纯是文字的载体,也不仅仅提供阅读的功能,它已成为全方位展示设计者美学追求,满足人们多元化需要的艺术作品。4. 书的装帧方法:古籍书有经折装、蝴蝶装、卷轴装、包背装、线装、旋风装等。现代书装帧方式有精装、平装。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

7、艺术是空间的、静态的艺术,然而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产生律动美。5. 楔形文字:公元前3100 年之前苏美尔人开始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板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6.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兼备表意和表音的成分。7. 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统称为简。8. 线装书: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明朝中叶,是我国

8、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的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书。9. 圈装书:圈装书运用了专门的工具、材料,可以自己装订。10. 插图:插图也称为插画,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有趣的插图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插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于唐,盛于宋、元,到了明代,插图的数量十分惊人。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分析讨论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一本好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丽的书。二、欣赏感悟书的形态千变万化,美丽的书籍封面如何设计?需要哪些元素?运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纸质文化的魅力,探究从平面纸张翻阅视觉

9、的流动立体的空间转变构成,形成设计意识。三、实践探究动手制作手工书,通过个人的创意和简单的技术,认识、体验书籍装帧。可以通过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页码和书眉、版式设计、文学插图等完善一本书的装帧。可以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探究书籍的形式,表达个性风格。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小组讨论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书籍设计的看法;运用问题探究法,深化讨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熟悉及创意要求,对自己喜爱的书重新设计,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建议学生小组展示各自设计的书籍作品,通过

10、设计对话,让设计理念有机地融汇于日常行为,体验艺术的“视觉性、审美性”。教师应该从感受、运用、创新等角度进行点评学生的学习全程,建议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共同分享、交流,强调评价的多主体。参考案例一、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A4 纸、画笔等。学具:彩纸、画笔、颜料等。二、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讨论: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揭示课题:“美丽的书”。(二)新授课程1. 分析讨论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

11、最高荣誉,反映了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第三,它是给人以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2. 欣赏感悟书籍设计重在对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朱熹千字文一书,探究书的要素。观察:翻开朱熹千字文,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镶嵌入一个古老的石碑,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分析:构成这本书基本的形式要素,古朴的形式和外观气息的要素正是一本书必备的。思考:一本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3. 探究分析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书的内在精神的形象化体现,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懂、有趣,并使

12、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好的书籍设计。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其形式充分体现了纸文化的魅力。其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传达,在翻页阅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的阅读体验,也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4. 探讨交流观察:小蓝和小黄封面由黄色、白色、黑色大块面分割而成,环衬由黄、蓝圆圈相隔而成,非常形象地点题,突出书的主题。分析:这本认识色彩的图画书由色彩、文字、构图构成愉悦、轻松的风格,非常吸引小朋友阅读。思考:一本书的封面又该如何设计呢?交流:一本书的封面就是书的外衣,它既保护了书籍,又是书籍的脸面,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此书的内容。构图封面艺术的构图,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内容相互作用的反复渗透,巧妙结合,凸显

13、设计者的审美意趣。书名一目了然,有先声夺人之势。色彩封面色彩要富有装饰性,简洁强烈,给读者以视觉、心理上的冲击。艺术手法写意、比拟、象形、象征、变形等手法进行艺术处理,揭示书稿主题。空白空白是一种特殊艺术手法,画面中空白是意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联想与思索的余地。小组分析朱赢椿的蚁呓、教材P27 页的奇斯马的侦探故事等。蚁呓这本书是尝试从设计到内容具有自主性和实验性价值的书籍,设计者想借此传达一种特别的书籍理念: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书中大量留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向读者发出一个诚挚的邀请:这是一本需要与读者共同补充、创造和书写的图书。5. 学生作业作业内容:为自己

14、最喜爱的一本书设计封面、书脊、封底。基本要求:合理运用材料,完成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个性要求:为自己的作品集进行装帧设计,将民族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书籍,与小组成员分享设计的过程及设计思路,同学互评及教师点评。相关链接创造书籍之美在于了解书籍传播这一载体的特点与本质,必须掌握书籍的设计规律。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书成为一个驾驭时空的能动的生命体。读者从中领悟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幻想的诱发;体会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规则、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书籍设计师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不忘营造书籍设计中从整体到

15、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抽象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性创造和具有哲理的秩序控制过程。吕敬人设计的中国记忆被评为2008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一本中国记忆,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空间对立的概念,低调雅致,回味悠长。书页开处,一幅幅精美优雅的图片和古典韵味的文字相依相融,千年历史风尘扑面而来。从书匣的外封到图录的书衣,在视觉质感上层层体现出阳刚与阴柔的变幻。柔软的纸质及形式上类似中式装帧,让中国符号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图录的特征与质感。朱赢椿设计的蚁呓这本书,使他再次获得了世界性的赞美和奖励,德国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做出了如下评语:“这本双语书以高雅的美取胜,它体现在高超的设计水准和极少的设计介入。以蚂蚁的角度切入,把蚂蚁的渺小和它与人类的相似性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这本书中,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当下现代主题得到有趣的结合。空白页和极少的文字体现了佛教对创作者的影响,促使人们去反思,对生命应报以怎样的态度。”书的设计创意开窗口的精装书线装书可以捆扎的书附录:教师设计2教学目标了解书的发展历史及书的形态; 学习书的构成要素及书的结构。激发学生创造出个性新颖的书及热爱书籍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书的构成要素、书的结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