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15046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傅姓:始祖得名 源于殷商 当游客从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将廊经过时,都会和傅俭擦肩而过。傅俭排在将军向宠之后,位于蜀汉十四将的第十位。这些塑像是清代重铸的,入选的最重要标准是“忠”且品质不能有一点瑕疵。傅俭的一尊雕像,反映出傅姓秉承忠心、爱国的家风传统。傅姓得姓的过程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传说中,傅姓的来源是因为一场梦,这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傅姓目前在四川的情况是怎样的?在古代,师傅是特指帝王之相或帝王或王子的老师。据说,古代有扶桑氏发明大山纪历,以山头作为日出入月升落的坐标。远处日出的树木,称为榑桑,神木也;日出之处的闪,称为落棠,神山也。这是古代有地位的职业,专司此职的氏族以榑桑神木为原始图

2、腾,原始的傅字为氏族的族徽,其氏族的首领总是由足智多谋的人来担当,很容易成为古代帝王的得力助手。袁义达、邱家儒最新版的中国四百大姓记载,傅是中国排名第五十三位的姓氏,四川是傅姓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是四川的大姓。源流一:傅说(yu),是现今大部分傅姓人的得姓始祖。袁义达和邱家儒认为,傅姓的一支,出自狸姓。帝尧子丹朱封在丹水流域(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舜继承尧位,封丹朱为房邑侯,故城在今湖北房县。进入夏朝后,夏王封尧、丹朱之裔狸大由于傅,即古傅国之地,在今山西平陆东,子孙遂以邑名为氏。商代武丁时期,傅说成为宰相,成就了武丁中兴。傅说以后,傅姓就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繁衍。这一支傅姓,是当今傅姓的

3、最主要血脉。源流二:出自妫姓。舜的部落居住在山西永济蒲州镇南的妫水旁,以水为姓。舜的被封在山西平陆的古傅国。夏朝,这块土地被封给了尧的后人,古傅国之人被远封到今山东枣庄南的傅阳,遂以国名为氏。这支最早的妫姓傅氏,证明傅姓历史至少有4000年。但后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武丁,是商朝的一位明主。或许读者对这位君王的了解不够多,但提到“司(后)母戊鼎”这个镇国之宝,却无人不晓了。“后母戊”是武丁的后妃妇妌(jng)的庙号。武丁带领国家强盛,让商朝、军事、文化中兴。辅佐武丁的人,就是傅姓始祖傅说。傅说被称为“”,比孔子早了800年。商汤建立商朝时,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后来

4、300年中,不断发生的争夺和古人难以抵御的水患,让都城搬迁了5次。不断的迁都,让商朝风雨飘摇。盘庚为危机,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数百年积攒下的,在武丁即位前已经凸显。武丁十分着急,着急到什么程度?史记上有详细记载。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从史记的这段记载来看,武丁刚即位时,最缺的就是人才。没人辅佐,孤掌难鸣、他对

5、人才的渴求,着急到了3年不说话的程度。遇到傅说后,武丁就开口说话了。一天早上,武丁突然召开内阁大会,也不说大事,突然拿出一幅画对大臣们说:我做了个梦,梦里的人就长这个样子,很有才学,是个,你们给我把他找到。这样的故事,你信吗?事实上,在此前,武丁曾以布衣身份到民间拜访能人。走访期间,他得知黄河岸边筑防洪的工地上有人发明了版筑(俗称打墙)技术,发明者是一名奴隶。此人天资聪明、勤学好问,对也颇有见解。武丁破例会见了这位奴隶,见他气宇轩昂、仪表不凡,文知地理,谙懂,问他,均能对答入流。武丁认为他所讲道理很深刻,认定此人必是大贤,想要启用他。但商代祖规严谨,等级分明,奴隶不能入朝为官。为此,武丁想让这

6、个奴隶入朝为相。或许武丁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竟利用,赋予傅说“”的身份来逾越这层障碍,真是奇谋。武丁给大臣们看过傅说的画像后,就喊大家满天下去找。最后,在傅险(也叫傅岩,今山西平陆县城郊东部涧)山上找到这位“梦中”。找到傅说的人,八成是武丁的。在那个没有电话、互联网的时代,拿着画到处找人,如果事先不知道傅说在哪里,估计N辈子都找不到他。傅说被带进王宫后,武丁继续扮演好演员的角色,开心地说:“梦中所见,正是他。”就这样,大臣们被武丁忽悠得找不到了北,跟着武丁膜拜这陈好刘海峰结婚照位。武丁请教傅说复兴殷商之策,傅说成竹在胸,条条切中时弊。武丁听罢,赞赏不已,认为“果然也”,当场向群臣宣布

7、“举以为相”。武丁在傅岩地方找到这个“梦中”,但他身份,无姓无名,武丁便赐他傅姓,赐名说(悦)。从此,傅说成了傅氏的得姓始祖。恩赐,成了武丁的智囊。在傅说的鼎力辅佐下,商王朝出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拓展的兴盛局面,史称武丁中兴,史记说“殷国大治”。考古资料显示,武丁在位59年间,是商朝最繁盛的时期。傅说从政经历的传说,墨子国语吕氏春秋等均有记载。傅说的经典执政言论,出现在东晋时期的伪古文尚书说命中,分为上中下3篇,后人称作说命三篇。上篇系傅说初见武丁的过程及劝武丁虚心纳谏的言论,其中的经典有“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意思是,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中篇为傅说向武丁

8、陈述方略,其中有不绝的名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傅说告诉武丁:不是知道它,而是实行它很难。傅说的这一名句,体现出中国古代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下篇为君臣之辞。自傅说之后,傅姓开始成为望族,并发展至今。可以说,是武丁的聪明成就了傅姓,傅说的大智慧成就了商朝的中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童话。在中华民族众多的姓氏中,有赖姓、罗姓、傅姓。然而,“赖、罗、傅”是一家,就鲜为人知了。史料记载,赖、罗、傅同属姬姓,原聚居于河南地带,毗邻而居数百年,彼此均有姻亲关系。目前在四川一些三姓聚居的地方仍有“三姓一家”的说法。楚灵王崛起,欲灭赖、罗、傅三国并大肆,赖国人为逃避,便改姓罗、傅。罗国被灭,楚人无数,罗国

9、人也多改姓依附于赖、傅;傅国难逃厄运,其国人就改姓依附赖、罗。等到时,赖、罗、傅已历时数代,子孙众多混淆不清,大家决定不再恢复原姓,并立下“三姓不通婚”的规矩,以表示血脉相连、同祖连枝之意。如今在福建、广东、等地,赖、罗、傅三姓相见时,还会以亲堂相称。傅不是付的繁体字,付也不是傅的简化字。傅是姓氏用字,付不是姓氏用字。当今使用付姓实际上是傅姓的白字,所有付姓都应该归属傅姓,傅姓和付姓同共祖。两者的混用,是受汉字简化的影响。简阳市傅姓人口有5万多人,占简阳市总人口的%,占四川傅姓总人口的%,位居全省第一位,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一个县级市,傅姓人口如此之多,在全国县级范围内屈指可数,极为少见。邛

10、崃市牟里镇(上傅漕、下傅漕、傅河坝)傅姓一脉字辈20字:陈泽大元洪,文良世国忠,光登亭朝,怀远永有*。成都市金牛区北五局傅荣沐支系字辈64字;元永承德,均仁道重,尚嘉世雯,应义智兴,位正有和,绍世锦昌,庆增进福,大震俊良,光中耀国,精品垂扬,若相可举,秉礼名章,貌容清秀,万载延长。双流县永安镇傅家坝傅姓一脉字辈48字:维久,永白可承,玉元廷,德文阳国,世葆启正,家升泽长,光裕明远,纯其祖武,广益贤良,继荣登第,寿庆朝堂。双流县兴隆镇(蓝家店)傅姓一脉字辈32字:惟久,永行,敏达英华,畅舒秀丽,祥唤日新,方培兰桂,光大鼎兴,崇隆攸继。三台县傅姓一脉字辈25字:立大鼎开天,登尚永忠廷,宜厚丰,爵禄

11、贵清源,友志承先续,英雄世代繁。射洪县曹碑镇作坊村傅家嘴傅姓一脉字辈40字:宏福良锋,泗于正大,明光祥华,国文章光,家有乐中,岗纯良才,思作相子,学能安邦,本根远大,永继前先。蓬安县傅姓合族字辈48字:正茂,育英迪纲,诗书启后,才华,广传海宇,魁元列双,安义寿友,俊杰卓匡,端彩丰硕,景运亨襄,道远通达,福禄寿康。岳池县新场傅姓一脉字辈72字:国成真大,文明荣昌,孝友一堂,朝廷恩厚,君正,祖德光,桂茂兰芳,金玉人品,长发其祥,先辈创业,历经艰险,继往开来,任重道远,精忠竭智,振兴中华,团结奉献,锦绣前程,族亲万年。隆昌县西乡二里车家嘴傅姓一脉字辈64字:子玉德登,朝鼎兴文,永久友祠,昌荣,良臣兆

12、茂,邦家之光,高克相,自彼殷商,典型在望,继美前芳,绳其祖武,佑起发祥,周秦汉晋,源远流长,于今为烈,隆治西乡。隆昌县傅姓一脉字辈35字:桢宜文才宾,碧天洞庭显,仁达朝元奇,国正永,子孙登,时逢攀丹桂,万代裕嗣棠。射洪县金华镇傅姓一脉字辈32字:立兆家兴,英贤,光耀祖,世泽昌荣,挺儒继美,忠义克全,经邦显国,名应达先。蓬溪县高升乡傅姓一脉字辈40字:应承单其元,世代光学文,恩尚志善继,作明长乃新,成大家之福,贤能国必典,天子多有道,用汝为。泸县福集镇傅姓一脉字辈32字:长仕国弼,之廷应朝,子元文启,世泽光昭,熙贤从正,成舜铁尧,开敏秀,荣耀高超。叙永县兴隆乡、马岭镇等地傅姓一脉字辈40字:天武

13、世汝,其德克明;光耀祖,正立朝廷,绍兴宏业,永远崇文,承先启后,绩功累仁,千秋万代,耕读为荣。珙县傅家坝傅姓一脉字辈56字:汉绍仁和启玉堂,天开文运生栋梁,祖公德贤裔继,华国衣冠盛世扬,忠厚传家源自远,诗书玉后代其昌,连可及第登金榜,孝子纯生进君王。南溪县高登乡傅姓一脉字辈56字:汉绍仁和启玉堂,品高先代志超扬,注重世德懋修裕,贤懿英豪名仪彰,礼仪训家培振永,诗书儒业昌,联科等弟光金榜,学著朝廷选栋梁。达州市达川区大风乡土桥村傅姓一脉字辈20字:廷孔联国文,一开永隆昌,天正成先德,佑启后裕光。渠县宝城镇马头村傅姓一脉字辈23字:万应明朝,奇一洪元,时代荣昌,良相忠显,国秉文贤,永建维翰,仁德承

14、天。渠县龙潭乡傅姓一脉字辈30字:宣震文玉启,有大上良士,诗礼传家策,经纶华国才,公侯伯宰相,世德永蕃开。宣汉县土主乡傅家山傅姓一脉字辈28字:应登伦京,弘文蛟朝,世明长荣光,元崇往少章,启举开甲才。大竹县镇高房村傅家坝傅姓一脉字辈84字:荣如彦基,志友廷添,朝大尧文,国继世宁,足安康泰,兆亿兴登,上圣臣明,睾锡弘嗣,德业攸光,祖公以显,衣祚遐昌,英才俊士,诗礼联芳,名选科甲,万代传扬。开江县普安镇长沙街傅姓一脉字辈36字:调元名世,忠国奇勋,宏开先业,永锡来昆,端正儒道,衣冠绍祖先,文章光上国,毓秀起后贤。安岳县驯龙镇傅姓一脉字辈49字:朝月得亮尔继世,懋敏克勤应有光,于以在明定其志,永思怀

15、毓必汝昌,一元正大恒景仕,乃如钟兴可寻常,能成宏道裕廷显,为之希先文学长。傅世炜家族,始迁祖傅永松在明景泰六年(1455年)由湖南宝庆府武冈州迁到仁寿县华严寺,后迁华阳县(今双流县永安镇傅家坝),成为文武双全的世家。傅世炜和曾祖父傅国泰、祖父傅祖崐、父亲傅汝修,四代政声皆著,成为华阳“傅氏四雄”。江安傅增湘家族江安县傅增湘家族,始迁祖傅钿福(傅增湘高祖)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归政乡八都乌墩塘迥溪,迁到江安县贸居东正街。傅材选是傅增湘的祖父,清同治初年起,先后入仕曾国藩、左棠、李鸿章幕下。傅增湘是近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清光绪二十四(1889年)中进士。“”七年(1917年)出任北洋教育总长,一生藏书达20万卷以上。傅增湘、傅增清、傅增睿三兄弟,成为江安历史上鲜见的“一门三进士两翰林”之家、“江安三傅”传为佳话。傅迪吉家族,始迁祖傅说岩,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到简州傅家坪高滩口(今简阳市清风镇五马桥村)。傅迪吉(1627-1696年),字格非,雅号五马先生。著有五马先生纪年,成为研究明末清初简州及四川历史的珍贵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