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147861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2013-2014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末水平测试卷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当之无 家 户晓 妇 皆知 为人知 人注目 而不舍 义愤填 可歌可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经典积累与识记。(共5分)“(1) ,关山度若飞”,让我们领略了木兰战场生涯的壮烈;

2、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2)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的王维“独坐幽篁里,(3)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4)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5)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6)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7)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8)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9)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 。4、综合实践训练。(2分)仿照下面

3、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仿写: 二、阅读题(47分)(一)欣赏古诗(4分)(甲)乡 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5、“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 、 _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2分)6、.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小

4、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二)社戏(选段)(11分)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

5、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

6、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_ _、_ _。(2分)8、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2分)所见: 所闻:_ _9、“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_ _的心情。(1分)10、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_ _照应。(1分)11、选文的前三段中各有一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从下面选出一个适合“我”心理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第一处:_(活泼 轻松 沉重 平静)第二处:_(急切 焦虑 兴奋 无所谓)第三处:_(惘然 陶醉 平静 激动)1

7、2、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2分) (三)古文赏析(14分)孙 权 劝 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诫 子 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8、何及!13、孙权劝学的内容是 : (2分)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 (2分)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治经: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四)现代文阅读(14分)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老人一生相当( ),( )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

9、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 ),远他而去,不久,和他( )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你瞧,它像什么?”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

10、样。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甫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其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小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收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17、若给短文补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乐观向上 B特殊的树叶 C老人D老人和树叶 E一片珍贵的树叶 F我和老人18、第二段空白处依次应填充的一组词语,正确的是( )(2分)A坎坷 多种 界线 相依为命B坎坷 各种 界限 相依为命C曲折 很多 界限 朝夕相处D悲惨 多种 界线 朝夕相处19根据语境,写出第三段加粗词语的含义。(2分)矍铄:_ _冒昧:_ _20、简答:文中画“_”句把树叶比做心的用意是什么?(2分)_ _21、文中标序号的个问句中,_是设问,_是反问。(只填序号)(2分)22、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