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143319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 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 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 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 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范围(一) 粉尘与尘肺1. 生产性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

2、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 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 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 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 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 种类型:(1) 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 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2) 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

3、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 动力学直径均在7.07p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p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 “呼尘”。2.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 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 粮谷加工等。(2) 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 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p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 尘。(3)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0.5pm以下,如木

4、材、油、煤 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此外,对铸件翻砂、清砂作业时或生产中使用粉末状物质在进行混合、过筛、包装、搬 运等操作时,也可产生多量粉尘;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回到于空气中(二次 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一项主要来源。3.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 无机性粉尘1) 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 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3) 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 有机性粉尘1) 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 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 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

5、、炸药、人造纤维等。(3) 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4. 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与其生物学作用及现场防尘措施等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 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溶解度、比重、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 分等。一般认为,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劳动者一般 在接触矽尘510年才发病,有的潜伏期可长达1520年。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 粉尘,也有12年发病的。其机理是由于矽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

6、应,成为尘 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是引起肺纤维性改变。5.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 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1) 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2) 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3) 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4) 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5) 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6) 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7) 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生产性粉尘引起的

7、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据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情况简报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共报告尘肺病64.3万例。其中2009年上半 年新发尘肺病 4972 例,已死亡 361 例。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要变化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 质、成份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 肺分为六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2002年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 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 13 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 石棉肺、滑

8、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 据尘肺疾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其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如表5-1所示。表5-1职业病目录中12种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尘肺致病粉尘易发工种矽肺矽尘(一般指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矽肺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占48%),危害最严重。采 矿、建材(耐火、玻璃、陶瓷)、铸造、石粉加工工业中的各 种接尘工种均可发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由石英粉尘引起的矽 肺,发病率高,发病工龄短,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危害最严 重的尘肺。煤工尘肺煤尘 煤岩混合尘发病人数占第二位(39%),主要发生在煤矿的采煤工、选煤 工、煤

9、炭运输工、岩巷掘进工、混合工(主要是采煤和岩石掘 进的混合)。石墨尘肺石墨尘石墨开采与石墨制品(坩埚、电极电刷)各工种。炭黑尘肺炭黑尘生产和使用(橡胶、油漆、电池)炭黑各工种。石棉肺石棉尘主要是石棉厂、石棉制品厂的各工种,以及石棉矿的采矿工和 选矿厂的选矿工。滑石尘肺滑石尘滑石开采选矿、粉碎各工种及使用滑石粉的工种。水泥尘肺水泥尘水泥厂以及水泥制品厂中的接尘工种。云母尘肺云母尘开米云母和云母制品各工种。陶工尘肺陶瓷原料、坯料(混合料)及钵料粉尘陶瓷厂中的原料工、成型厂、干燥工、烧成工、出窑工等。铝尘肺金属铝尘、氧化铝尘炼铝和生产氧化铝的工种。电焊工尘肺电焊烟尘各类工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

10、锅炉厂中在墨笔场所作 业的电焊工最易发。铸工尘肺铸造尘(型砂尘)发病人数占第三位(4%),主要有型砂工、选型工、清砂工、 喷砂工。(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 能,引起机体暂时或长期病理状态的,称为毒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生产或使用化学物质,它们发散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化学性有害物质)。(1)毒物毒性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毒物 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例如,60mg的氯化钠一次

11、进入人体,对健康无损 害;60mg的氰化钠一次进入人体,就有致人死亡的危险。这表明,氯化钠的毒性很小,氰 化钠的毒性很大。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 个级 别。(2)毒物的危害性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 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例如,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 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使得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时,吸 入者便发生窒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石油化工行业,用氮气的作业场所很多,稍有不慎, 就有发生氮气窒息的危险,危害性很大。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1)

12、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 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 加。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 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 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 害程度成反比。3)毒物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毒物 剂量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4)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

13、与其他毒物共存, 可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 用。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 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 或吸收量加大。6)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 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 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 毒性作用。也有

14、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3) 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也可能以身体某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表现多种多样。1) 局部刺激和腐蚀。例如,人接触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等,可出现流泪、睁不开眼、 鼻痒、鼻塞、咽干、咽痛等表现,这是因为这些气体有刺激性,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咳嗽、痰 中带血、胸闷、胸疼。高浓度的氨、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酸碱物质,还可腐蚀皮肤、黏 膜,引起化学灼伤,造成肺水肿等。2) 中毒。例如,长期吸入汞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倦怠、情绪不稳等全身 症状,还可有流涎、口腔溃疡、手颤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尿汞高,可诊断为汞中毒。此外,

15、有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后,会造成女工自然流产、后代畸形;有的会增加群体肿 瘤的发病率;有的则会改变免疫功能等。2.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例如,一个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大量氯气泄漏,而又因种种原因未能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吸入高浓度氯 气,产生胸闷、憋气、剧烈的咳嗽和痰中带血,这就构成了氯气中毒。由于它是在生产过程 中形成,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所以称之为职业中毒。当然,职业中毒并不都是急性中 毒,还有慢性中毒。毒物可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吸收。总之,职业中毒的表现是多种 多样的。(1) 生产性毒物存在方式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 及废渣中存在。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 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方式见表5-2。表5-2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方式存在形态大小产生原因举例气态分子常温下是气体氯气、一氧化碳蒸气分子常温下是液体挥发苯、丙酮常温下是固体有挥发性,特别是 在高温工作场所酚、三氧化二砷气溶胶雾液态分散性气溶胶10pm常温下是液体,加热分散电镀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