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140111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地解读汇报完整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血尿大便常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验号称三大常规,是门诊及住院病人要做的基础检验项目,尤其是住院病人必须要做这三大常规,这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可见三大常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第一节血液常规检验人们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医生一般会首先让病人去进行血液检查,其中最常做的往往是血常规检验,血液常规对很多疾病都有诊断价值,如贫血、出血、发热、头晕、耳鸣、消瘦等表现都需要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基础知识1. 血液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其中血细胞占45%,血浆占55。细胞部分也叫有形成分,也叫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成分

2、;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盐类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球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类物质等。2. 血液的作用是什么?血液的功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体的物质供应线,是一条条生命线。心脏将血液泵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全身的血液,保持血液通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就供应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大功能。具体是指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运输脂类、营养物质,杀灭细菌,抵御炎症,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等。3. 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不

3、致太高或太低。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的缘故。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种被称为珠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和一种含铁的色素叫亚铁血红素组成,其中珠蛋白占96,而亚铁血红素只占4。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分压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的地方易将氧释放,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比较松。红细胞就是依靠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完成运输氧的作用。当血液流经肺时,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就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去,同时把空气中的氧携带上,随血液循环再把氧输送给全身的组织器官,并把组织器官代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但是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红细胞

4、破裂,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浆中,就会丧失其作用。此外,血红蛋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易与一氧化碳结合,其亲和力比跟氧的亲和力要大200多倍。而且一经结合就不易分离。煤气中毒,就是由于血液里的大部分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失去了运输氧的能力,从而造成组织缺氧,甚至机体死亡。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做贫血。患贫血时,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头痛、面色苍白等现象。4.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白细胞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免疫功能,凡是

5、有微生物感染,白细胞就会对外来的物质进行攻击,将其杀死、吞噬、分解,最后清除体外。因此,发热、肿瘤、细菌感染等疾病或症状都可引起白细胞升高。5. 血小板有什么功能?血小板主要有凝血和止血功能。当身体任何部位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在第一时间赶到,立即舍身止血。损伤的部位有血管破裂,血小板就可以黏附在破口处挡住血液,并在其他凝血物质的支援下共同形成血液凝块堵住伤口彻底止血。因此,血小板如果减少就会发生出血,血小板增多容易发生血栓。6. 血液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血液的生成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胎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

6、胚胎组织担负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担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血液细胞不断衰老死亡,骨髓则不断造血,使其保持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血液细胞减少或增多。如果骨髓造红细胞减少,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造红细胞太多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果骨髓造白细胞少就是白细胞减少症,造白细胞(异常)太多就是白血病。当

7、然,骨髓造血还受到激素和造血因子的调节,比如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等都可以影响造血功能。7. 血液常规主要检测什么?血液常规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四大类,共有20多项指标。8. 血液常规检测的方法有哪些?目前各医院都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检验,其中有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是电阻抗法,后者一般是激光法。三分类是将自细胞分成大细胞(粒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和中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五分类是在三分类基础上把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因此对临床诊断

8、更有意义。另外,人工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在非常必要时还可以申请,尤其是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极其低下时,仪器计数超出低限而准确性差,需要人工计数更加准确。9. 血液常规检测应当注意些什么?影响血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对于病人来说要注意的首先是在抽血或采指血前30分钟要避免比较强的运动比如快速上下楼梯,这样会使白细胞升高;冬季检测时要注意保暖,手指如果太凉,会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较差,血液流出不畅,可以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都受到影响。如果采用静脉抽血检测,空腹比较好。10. 抽静脉血和采指头血做血液常规检测有什么区别?过去一直采用扎指头或耳

9、垂取血进行血液常规化验,现在已经淘汰了扎耳垂血的方法,目前一般医院是门诊病人用扎指头血化验,住院病人用抽静脉血化验。扎指头血比较方便,但是有不少缺点,一是人工采血的质量不易保证,有试验称采血用的20l(微升)玻璃毛细管其采血量可以相差20以上,二是在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微小的凝血使血小板等减少明显;三是如果消毒不好可以传染疾病。由于静脉抽血是比较大的静脉,而指头血是毛细血管流出的血,因此抽静脉血可以真正代表血液细胞的检测结果,同时静脉血可以避免上述采指头血的三个缺点。但是,如果抽血后没有按照要求对血液进行混匀,也会发生微小的甚至是明显的凝血,如果抽血不顺利的话还会发生溶血,也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10、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由于血细胞仪的使用,目前各家医院的血常规检验已经都实现了自动化,一般血常规化验单中包含的项目有20项左右,由于血细胞仪种类的不同检验项目也有一些差别。主要的检验报告项目见表l-1。表1-1血液常规项目的正常参考值项 目参考值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109L(4 00010 000ml3)儿童(512)109L(5 00012 000ml3)新生儿(1520)X 109L(15 00020 000ml3)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粒细胞0.460.63(4663)嗜酸性粒细胞00.05(05)嗜碱性粒细胞00.01(0l),淋巴细胞0.240.47(2447)单核细

11、胞0.010.07(17)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L(400万550万/ml3)女(3.55.O)1012/L(350万500万/ ml3)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 ml3)血红蛋白测定(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l70200g/L血细胞比容测定(HCT)男性0.420.49(4249) 女性0.37O.43(3743)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10万30万/ul)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成人0.0050.015(0.5l.5) 新生儿0.030.06(3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0.1

12、16O.146(11.6l4.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4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2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血小板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813.5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0.1550.180(15.5l8.0)除表中项目由于各家医院的检测设备不相同外,还有一些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项目专家解读1. 血常规20多项中,主要看哪几项?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s,PLT)计数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

13、四项。2. 红细胞减少见于哪些疾病? (1)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常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常见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常见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常见疾病有: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

14、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3. 红细胞增多见于哪些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Vaquez病);心血管病: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房间隔缺损等:肺疾病: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等: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另外,也见于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多为暂时性增多。4.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贫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

15、最低值。贫血并非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由许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共同症状。目前国都按单位容积外周血中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这一正常值的下限因性别、女性是否妊娠、年龄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表1-2)。表1-2不同年龄贫血诊断标准年龄贫血诊断标准新生儿期Hb145gL14月龄Hb90gL46月龄Hbl00gL6月龄6岁Hb110gL6l4岁Hb120gL男性成人Hb120gL女(非妊娠)Hbll0gL1991年中华血液学杂志组织制定的国统一的贫血诊断标准包括:男性成人血红蛋白120gL,女性成人(非妊娠)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lO0gL。以上均以海平面计,海拔每增高l000m,诊断用血红蛋白值升高约4。5. 如何通过红细胞系统的几项指标来判断贫血的原因?在血常规化验单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ell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