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13817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判断陡缓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习惯。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五种地形的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2增进同学们的交流合作,并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的识别、坡度陡缓的判断。2.五种基本地形及特点。教学难点等

2、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的识别。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展示课件:由“山体的不同部位”和“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 导入新课。板书:地形图的判读(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二、新课学习1.海拔和相对高度(1)概念 展示课件:设疑:p31页图2-2-1“海拔和相对高度”中的1000米、1500米、500米他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叫做相对高度。(2)五种基本地形展示图片,知道地形的概念。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观察讨论五种地形的特点。总结出五种地形的特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10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500米没有一定数值200米以下地面起伏程度与外部相比高差大,高原内部起伏不大。崎岖,起伏很大起伏不大四周高、中间低较平坦,起伏不大2.等高线地形图过渡:在地图上我们通常采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1)等高线与等高距的概念:教师展示课件:知道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距。(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师展示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与等高线的绘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

4、教师引导,分析出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数值大海拔高 数值小海拔低分布密集坡度陡 分布稀疏坡度缓(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33图2-2-4“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体?读出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据数值变化确定地面高低起伏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据等高线弯曲状况判断山脊、山谷如何用等高线来判断地形部位?山顶 数值内高外低,

5、呈闭合状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陡崖 等高线重叠山脊 等高线由高向低处凸出山谷 等高线由低向高处凸出(4)等深线教师展示课件,使学生了解等深线。 4.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用课件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P35“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 5001000米浅黄色,100

6、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大,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色。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5.地形剖面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到的两种地形图都属于从上空观察到的俯视图。如果想要像这幅坐标折线图这样更直观的了解地表沿某一方向上的地形起伏状况,我们需要借助于什么地图呢?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地形起伏状况。设问: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课件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观察,感悟画法)归纳总结(三步法)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

7、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三、结论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四、课堂练习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4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5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A B C D6.你能区别它们吗? ( ) (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本34页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六、板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1. 海拔和相对高度 (1)概念(2)五种基本地形及特点 2. 等高线地形图 (1)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稀疏坡缓;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及特点。3. 分层设色地形图4. 地形剖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