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13017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31练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地聚落及交通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演变为城市的是()Aa Bb Cc Dd2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是()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C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4该聚落()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

2、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回答56题。5村落图示分布的原因是()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B平原面积平坦开阔,便于农耕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分布D为逃避野兽袭击6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A地形、气候 B气候C河流、地形 D矿产资源读下图,回答78题。7铁路PQ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B气候干燥,沙尘飞扬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港口外运货物主要为木材BL河河口及其附近海域7月份盐度最低C图中所示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DQ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聚落的

3、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据此判断910题。9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a Bb Cc Dd10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宗教中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A B C D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12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

4、原因是(双选)()A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B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D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二、综合题13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大或小),原因是_。(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条件为保证。(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简述其原因。14图1是某校兴趣小组对图2四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沿线聚落调查后作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

5、。(2)分析a、b两条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解析1B2.D第1题,由图可知,b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第2题,据图判断,E聚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其布局形态应为条带状,主要受地形、河流的局限所致。3D4.C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下切侵蚀到距今2 300万年前的岩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以后,A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形态可以判断出地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项错误;从图例中标注的岩层年龄可以看出,地岩层分布是

6、不连续的,C项错误;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左岸是凹岸,右岸是凸岸,D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道路和聚落跨越了断层带,说明该聚落出现在断裂产生后,A项错误;图中聚落坐落在河流两岸的高地上,B项错误;欧洲中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河滩地带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居住区不宜向河滩扩展,D项错误。5C6.C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村落沿河道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这样可以靠近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甲聚落若发展成为城市,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受河流影响外,该地等高线稀疏,且低于100米,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建设。7C8.D第7题,由图中

7、的经纬网和海陆分布可知,PQ为坦赞铁路,该线路需要穿越东非大裂谷,所以自然障碍是地表起伏,地质复杂。第8题,由于铁路主要穿过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外运的不可能是木材;7月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干季,河口处的盐度应较高;图示地区的经济落后,主要是发展中国家。9Aa为河流汇合处且地处平原,农业发达。10B该城市形成主要原因是地形为平原,河流在此交汇,水运便利。11CD12.BC第11题,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丙

8、聚落具有三个方向水运优势,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第12题,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道发生改道。13(1)小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甲丙科学技术(3)乙、丙间的直线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差。解析第(1)题,丙地属丘陵山地地区,甲地属平原地区,丙地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小。第(2)题,图示甲丙间缺少直接的交通联系。第(3)题,乙丙间直达线路需经山地,施工难度大、投资大。14(1)乙线路人口密度最小。乙线路经过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温带沙漠气候不适宜人类居住。(2)a是沿线路丙

9、,b是沿线路丁所得的结果。甲、乙线路附近人口稀疏且聚落出现频度变化不大;丙线路穿过沙漠、黄土高原直到东部沿海,聚落出现频度变化大;丁线路穿过江南丘陵和长江沿岸平原,聚落密度大且变化大。(3)聚落受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聚落出现频度低;江南丘陵区聚落分布集中,聚落出现频度高。解析该题通过两幅对比图建立关联性分析。第(1)题,考查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而该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乙线路自然条件最差,人口密度最小。第(2)、(3)题,聚落的分布、规模大小与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一般南方聚落规模小、密度大,北方则相反。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