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12934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建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言建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言建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言建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言建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建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建构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高中语文新课标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齐居士编者按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本次修 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 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 际情况,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纲领性文件,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 程体系。为了帮助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全面、精准地把握新课标的设计理念、组织 架构和实施要求,本刊约请了课标组的王宁老师、郑桂华老师和蔡可老师,从不 同角度对新课标内容予以阐述,集中探讨新课标在教学实践层面的有效策略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在普通

2、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 而且是带动其他三项的一项,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课标对语文课程的 特质做了如下概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说,不断加深对 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 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人格和品质。这是语文课程专有的立德树人功能。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意义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勺含义,首先需要弄清建构”勺内涵,其次需要弄清建构 与运用的关系。语言建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出于表达思想的目的,按照语言内部系统 来建构

3、话语一一用词汇组构句子,用句子组构段落和篇章。就这个内涵而言,语 言建构是运用的前提。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语言建构的初步能力首先是凭 借语感,然后逐步走向理性,特别是一些特殊体裁的书面表达,需要考虑风格与 形式、文化与美感等因素,所以提高建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在语文课程中,为 了提高语言建构能力,就要安排数量足够又能切实操作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 通过自我实践来学习和积累。这里涉及语言文字知识是否需要的问题。知识也就 是语言文字的规律,当然是需要的,但这种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 来体会和获取,不然,仅仅是一些语言学教条,不能转化为必备的能力。从这一 点来说,运用才是建构的重要途径

4、,建构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是指 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包括属于个人的言语心 理词典、句典和表达风格。这种建构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积累,是 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到了高中,一部分对语言文学和文献文化兴趣浓厚、关注较 多的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一般要到三年级选修阶段才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 但是,在走向社会以后,这应当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应当达到的水平。课标修订稿对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作了更清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 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

5、与热爱,培养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这段话又进一步说明了,在归纳总结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 是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一一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 解 的第一要义。语文课程谁都懂一点,似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它对国家发展的前卫作用是 不能忽视的。正如课标修订稿所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一 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是人的生存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提高了

6、一个 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民众的语文素养和 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和传播能力,涉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和政治影响,是最 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建立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语言建构与运用,主要针对母语教育,也就是汉语与汉字的教育。汉语与汉字属 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通 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在总则中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7、”“公民有学习 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条件”。并特别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 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 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 丰富和发展。”这些精神在语文课程中必须得到贯彻,每一个中国人应当认识到, 学好和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爱国行为,是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还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必须使用的范围:说明它 是国家机

8、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是出版物和各种传媒的用语用字,是公共服务行业的用语用字。以上四点,将使 用规范汉字和普通话纳入法律层面;同时把学习规范汉字与普通话的社会职责, 赋予了学校教育的语文教材与教学。所以,将规范的汉语汉字的运用作为语文核 心素养的第一原则,特别值得重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方言纷繁的大国,提出“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对语文教学 是非常重要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本民族的标准语。就个人的言语来说,幼年时自 然习得的语言,可以叫作自然母语,自然母语是与个人的语言生活环境和状态分 不开的。因为一个人最初学会的口头语言往往是方言,所以自然母语以民族语言

9、 的方言为大多数。而通用语言文字是与外语相对应的,它是整个社会对外交流的 语言。每个人一旦进入书面语学习,就立即进入标准语(民族共同语)学习范畴。 作为通用语的汉字汉语,不仅是汉族的语言,而且是中国公民更好行使公民权利, 获得公民权益,履行公民义务的工具。标准语的学习,对施行双语学习的少数民 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也是很重要的。没有这种标准语,用纷繁复 杂的地域方言来交流,不但会在国际上使外国人一头雾水,而且就连国内的跨地 域交流,也会困难重重,难以建立社会语言生活的正常原则,也难以解决中华民 族凝聚力的问题。分清“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语言是属于社会的,但它的实际存在是已进入语言

10、环境以后的话语。这种已经进 入语言环境的话语,带有说话人自己的经验内容,我们称为言语。区分“语言”和 “言语”两个概念,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语言是同一社会群 体共同掌握的,所以它的意义必然是概括的;言语是个人的说话行为,是含有个 人理解体验在内的,所以是具体的。语文课标修订稿再一次提出了 “工具性和人 文性”统一的问题。所说的人文性,所指已经明确,那就是不仅仅把语文看成没 有内容的符号与工具,而是要突出语言中的思维、审美和文化,那就是要强调语 文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如果我们用语言和言语区别的观点来解释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看出,

11、我们是通过他人的言语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语文课标修订稿中提出的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说的都是对言语的运用,“梳理与探究”才逐渐进入社会 语言的规律探讨。比如语文课的词汇教学,主要是对词义的解读和体会。词义是用一种固定的语音 系统负载的对事物的描述,它是客观的,也是概括的;而进入言语作品的词汇的 意义,则是被作者的头脑加工了的、融入了主观经验和审美情趣的产物,是包括 在言语里的个人的话语。社会概括的语言意义是从言语意义中概括出来的,所以, 语文课程需要培养学生从言语作品中理解和归纳词义,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提 升自己运用和积累词汇的经验,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字典中的条文。语言学关于

12、语言和言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理念,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十 分有用的。把握语感与语理相互促进的原则在母语的学习和运用中,语感和语理相互促进是非常重要的。母语的语感,表现 为不需要刻意组织就可以表达思想、不需要刻意分析就能够分辨和判断言语真误 的敏锐性。语感看似是一种直觉,实则是习得和积累的结果。语感随着言语经验 的丰富而增长,随着积累的深度和数量的增多而提升品质。幼儿在母语习得初期 主要依靠语感,语感的增长与学习、积累相关,所以也就与学校教育相关。例如, 在语文教育中提倡背诵,就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心、口、耳、目并用,感知的强度 比之单一感官的感受大为增强,语感的生成速度和品质都会提高。当然,语

13、感形 成的途径不是只有背诵,对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熟读、精研、玩味、复述、引用 都有助于语感的生成和改造。母语语感是对言语的直感,到了高中阶段,母语的初步语感已经形成。要想改变 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 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例如:凭借语感,有些词和句在口语的环境里, 说起来感到别扭;而有些词和句子,在严肃的书面语里读起来也很别扭。在语言 运用中,不会在起草严肃的报告时说“大白话”,也不会在日常生活里“拽文”。这 说明,口语和书面语语体差异的语感已经形成。但是,只有知道汉语普通话词汇 的来源有两个途径,来自文言和来自方言俗语,除去一部分通用词语

14、外,来自文 言的词汇一般适用于书面,来自方言俗语的词汇一般适用于口语,这样才会明白 这种语体差异的来源和规律。理性的概括对语感有解释作用,也形成了语言运用 的自觉性。由语感到语理,在语文教学里应当是学生自己的概括,而不是教师的 硬性灌输。从语言现象中概括规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训练。有了语理,语感的形 成便更加自觉,这既是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又必然使语言运用的能力更快、更 好地提咼。两点说明第一,素养虽然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但是对于母语教育来说,不是一个一个单 独施行,更不是一个一个分别实现的。无论在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式,虽然有 侧重,但都是综合推进的。这一点,通过语文课标修订稿学习任务群的设置

15、,可 以进一步体会。学习任务群就是素养教育的综合性的具体方式。第二,受过去教学习惯的影响,知识中心、技能训练中心是最容易犯的毛病。语 文课标修订稿不是轻视知识和技能,而是主张,每一个知识、每一篇文章都不能 当成纯粹的知识点,都不是分解开来的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成品和 丰富、鲜活的语言文字现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关注汉语的特点, 提升他们对汉语特点感受的敏锐性,在他们心里注入爱国的情怀,养成一个中国 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些都要落实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维护自己母语、 发展自己母语的情怀和实践能力上。语文学习2018年第1期以“语用”品质为内核的语言建构与运用2017-05

16、-12 13:48:05 新教师 2017 年 4 期刘仁增去年九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 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学科核心素 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在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下,语文学科理当承 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任务。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要以“语用”品质为内核说到语文核心素养,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 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其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最契合“学习语 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性质定位。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颁布的六年来,“语 用”教学观已然成为当下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理念,“语用”教学也成为教师普遍运 用的教学方法。但多年的课堂观察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