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12654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买文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买文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买文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买文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买文具”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买文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文具”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买文具”素材内容:一年级下册P7071页知识技能: 认识人民币(一)、(元、角、分的初步认识)。教育功能: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培养利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前后联系:买文具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前:学生之前从没系统的学过人民币,但大部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课主要通过购物等活动体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明白等额兑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后:为后面学习第二课时的“大面额人民币”以及第三课时的“购物活动”、“购物付款方式的多样性”做好铺垫的作用。素材分析:这一课的主要教学

2、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及其换算关系,并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因此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买文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通过“买文具”、“认一认”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小面额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简单的“买文具活动”(从怎样付钱和还可以怎样付钱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人民币的进率关系),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及关系。接着还利用购物情境何兑换人民币的游戏进一步了解等额兑换的意义。接着还用“1元可以买那些学习用品?”等购物情境来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和建立购物经验,同时

3、抽象出“付出的钱”和“应付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来了进一步巩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注:这里借助谈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创设“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同学们!文具店里的文具可真多!你看看有什么文具?(有笔盒、橡皮)还

4、看到了什么?文具旁边写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文具的价钱)我们用什么可以买文具?(钱、人民币)对!我们可以用人民币来买这些文具。(二)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5元以下)。:初步认识: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人民币”。(注:先引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为的是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并对货币有一个横向的认识,又能进一步认识怎样的货币才是人民币。由于学生掌握这点比较容易,所以这里不必要花太长的时间,能达到效果就可以。)(1)师:同学们!这里有很多钱,你能找出那些钱是人民币吗?(2)教师用课件出示几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如港元、人民币、美元等),引导 学生观察并发现: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人民

5、币”:从材料、颜色、大小、图案、文字、形状等多方面认识小面额的纸币和硬币。(注: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能从外观上识别以及分辨出小面额的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先独立观察认识,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1)课件和实物出示常用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提问:你们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个别提问。摆一摆“学具人民币”并在小组内交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向学生介绍要爱护人民币。(三)通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

6、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1)通过购物游戏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人民币去买文具。师:你想买什么?应该怎样付钱?比一比那种付钱的方法又方便又快捷?(这一环节难度不会太大,所以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摆学具人民币一边交流。最后当然要小结一下那种付钱的方法最方便又快捷。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交流的机会。)(2)用多种付钱方法购买1元钱的“钢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1元=10角。师:我想买一支1元钱的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看谁想的方法有多、又准确?想想:这几种付钱的方法都是付出了多少钱?(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摆学具人民币一边交流,然后师生集体交流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几种

7、付钱的方法都是付出了1元同时也是10角,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1元=10角。从购物中元和角的换算关系以及初步感知等额兑换。)(3)用多种付钱方法购买1角钱的“橡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1元=10角。师:我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看谁想的方法有多、又准确?想想:这几种付钱的方法都是付出了多少钱?(这一环节我也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摆学具人民币一边交流,然后师生集体交流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几种付钱的方法都是付出了1角,从而发现1角=10分。从购物中角和分的换算关系以及再次感知等额兑换。不过在时间处理上应该比上面少一些,因为在理解了1元=10角的基础上,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4)用

8、“分解图的形式”结合“人民币的图像”突出1元=100分。了解到人民币的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少。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既然1元=10角,1角=10分,也就是说1元里面有几个10分呢?10个10就是多少?所以1元=几分呢?通过这个分解图你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哪个单位最大?哪个单位最少?(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用“分解图的形式”结合“人民币的图像”在1元=10角,1角=10分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观察并发现1元里面有10个10分,10个10就是100,所以1元=100分,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什么是等额兑换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认识人民币。)(5)在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

9、经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兑换人民币。我们要注意等额兑换。(这一环节我先在同学们面前做一个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是等额兑换,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学具人民币进行兑换活动。)(四)通过买1元以内的物品解决怎样付钱和找钱的问题。(1)解决1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先让学生说一说:1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再让学生想一想问题1:1元可以买几块橡皮?为什么?接着让学生利用学具钱模拟购物并结合公式和算式理解:1元=10角,1元=10和1角相加,所以1元能买10块1角钱的橡皮。(2)解决“付出的钱”和“应付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让学生利用学具钱模拟购物解决问题2:如果

10、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让学生明白:购买物品的价钱加上找回的钱的总和与付出的钱是等额的。进一步理解钱物等额兑换的意思。)(接着我还是利用学具钱模拟购物继续解决问题3和问题4:要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钱?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钱够吗?方法同上,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付出的钱”和“应付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练习反思。完成p71的“填一填”。先让学生尝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结合学具钱来就解决。(本环节目的:进一步巩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师:这节课你又什么收获?(根据板书小结本课的知识点)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我们要爱护人民币、合理利用人民币。 (这个环节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