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1248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复习题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复习题库(市政)第一章 城市道路工程一、选择题1、关于手抓法看含水量中不正确的是(B) A.土能篡成团,离地1米土团落地能散,说明含水量略小,应适当洒水再拌。 B.土能篡成团,离地1米土团落地能散,说明含水量略大,须晾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拌。 C.土团一少部分散,多半成块儿状,说明含水量合适可紧接拌二遍,拌前用推土机排压一遍。 D.土团不散说明含水量偏大,须晾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拌。2、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养生期不少于( C)天,在养生期间始终保持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A .5 B. 6 C. 7 D. 83、不是软土路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C) A.换土填层法 B.挤密法-挤密砂桩处

2、理技术 C. 水泥桩处理技术D.粉喷桩处理技术4、换土填层的作用有(D) A提高地基承载力 B减小地基沉降量 C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 D以上皆是5、挤压法的加固效果不正确的是(A) A.使松砂地基挤密至大于临界孔隙比,以防止砂土振动液化。 B.形成强度高的挤密砂石桩,提高了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 C.加固后大幅度减小地基沉降量。 D.挤密加固后,地基呈均匀状态。6、粉喷桩的优点不包括(D) A.大大提高了原路基的强度。 B.减小了软土路基的沉降量。 C.缩短了软土路基的沉降稳定时间。 D.阻止地基在振动作用下产生液化,增强抗液化能力。7、最近几年,用于道路建设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在各个

3、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其中不属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是(B) A. SMA B. SBR C. SBS D. CE8、CBF是(B) A.改性沥青玄武岩 B.玄武岩纤维 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D.聚苯乙烯泡沫板9、下列不是SMA的特性是(C) A.高温稳定性好 B.低温抗裂性好 C.水稳性差 D.耐久性好10、油斑形成条件中不正确的是(B) A.由于放料不合适或运距远,SMA混合料中骨料与沥青产生离析。 B .SMA混合料温度过低。 C.纤维掺加剂拌和不均匀,拌和时间太短,拌和不够充分。 D.压路机碾压遍数过多,使路面超压。11、影响城市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问题因素主要有(D) A.材料因素 B

4、.施工技术因素 C.质量控制因素 D.以上皆是12、关于实试验中求出的与最大干密度相对应的最佳含水量Wj,测出该土层的含水量W,之间关系正确的是(B) A. WWj,土太干,需适当洒水后再测含水率。 D.以上都对13、胀缝应按如下原则设置不正确的是(D) A.冬季施工时,胀缝一般每100m150m设一道; B.与固定构筑物相接处应设置胀缝 C.市道路交叉口各向切点处需设置胀缝 D.夏季施工时,如板厚不小于20cm,可不设胀缝,其他情况施工时一般每250m300m设置一道。14、切缝法施工中着重控制的环节(C) A.切缝方法和切缝时间 B.切缝方法和切缝深度 C.切缝时间和切缝深度 D.以上都不

5、对15、降噪排水沥青路面主要具有(D)A.抗滑性能 B.排水功能C.吸音降噪性能 D.以上都对16、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B)后,方可开放交通。A.30 B.50 C.70 D.80二、判断题(A)1、压实度是路基工程的最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因为只有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它才能承受行车的反复荷载作用和抵御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A)2、挤密砂桩的作用:一是利用振动器将桩管打下土层中成孔,振动填入骨料成桩,挤密桩间土来密实土基;二是排水、减压作用,利用在地基中形成的渗透性能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减压通道,有效地消除和防止超孔隙水压力增高和沙土产生液化,并可加快地基

6、的排水固结。(B)3、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温度超过100时,应废弃。(B)4、 SMA混合料的碾压以“紧跟、慢压、低频和高幅”为原则。(A)5、 SBS全称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既具有橡胶的弹性性质,又有树脂的热塑性性质,分为线性和星形两种。(B)6、 SBS改性剂兼有橡胶和塑料两种性能,常温下能像塑料般成为可塑性材料,高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A)7、生产SBS改性沥青的原材料包括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稳定剂等。(A)8、软土地基修筑路堤,工期不紧的情况下,可以超填,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然后挖去超填部分,再修筑路面。目的在于减少工后沉降,提高地基固结度。(A)9、低冲击开发,(Lo

7、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发达国家新兴的城市规划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A)10、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和交通荷载以及它们的耦合作用引起的第二章 城市桥涵工程一、选择题1、对于沉重型的混凝土桩、钢桩应该用(C)锤。 A.坠 B. 柴油 C.液压 D. 水冲2、下列不属于选择钻孔设备考虑依据的是(D)。 A.孔深 B.孔径 C.土质情况 D.工期长短3、预应力钢材进场时应分批检验,规范规定每批重量不大于(D)t。 A.20 B.30 C.50 D.604、切断预应力钢筋,不得采用(C)。 A.切断

8、机 B.砂轮锯 C.电弧 D.砂轮锯和电弧5、一般情况下,管道的内横截面积至少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C)倍。 A.1.01.5 B.1.52.5 C. 2.02.5 D.2.53.06、吊装大于(B)m的预应力简支梁需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A.20 B.25 C. 30 D.357、无设计规定时,孔道已压浆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水泥浆的强度不低于(C)MPa。 A.20 B.25 C. 30 D.358、下列选项中,对全预应力混凝土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刚度大、抗疲劳 B.结构构件的自重较大、截面尺寸较大 C.防渗漏、利于结构抗震 D.反拱过大、锚下局部应力过高9、以下不属于植筋技术特点的是(

9、B)。 A.对以原桥梁梁体作为固定的基材不产生膨胀力; B.适宜边距、间距大的部位; C.施工快捷简便,容易掌握,硬化时间短,可以缩短施工工期; D.承载力(剪力、拉力)高。10、植筋孔按设计要求布孔定位,应尽量避免伤及原有钢筋,植筋应控制对原结构物内钢筋破坏低于(B)。 A.10% B.15% C. 20% D. 25%11、施工中会遇到混凝土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如边距,间距及厚度),钻孔时应尽量避免使用(A)。 A.依靠凸轮传动原理工作的电锤 B.电动原理工作的冲击钻 C.气锤原理工作的冲击钻 D.大振动的钻击工具12、箱涵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B)m时进行。 A.0.30

10、.5 B. 0.5 C. 0.81.5 D.1.01.513、在土质差、承载力低、土壤含水量高,铁路行车繁忙、不允许限速太多的情况下,可采用(A)的方法。 A.低高度施工便梁 B.高高度施工便梁 C.轨道梁 D.调轨梁14、孔径较大的箱涵不可用(D)方法加固线路。 A.横梁加盖 B.工字轨束梁 C.钢板脱壳法 D.调轨梁二、判断题(A)1、植筋是指利用电锤钻孔,在设计部位,按设计孔径钻至规定深度后进行清孔,再注入植筋胶,插入钢筋,使钢筋与混凝土通过植筋胶粘结在一起,以满足结构传递受力要求。(B)2、在室外自然温度下进行养护,养护期间不得扰动钢筋,温度低于10,应改用耐低温改性植筋胶,养生时间一

11、般在24h以上。(B)3、夏季施工气温较高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可能达到6070,因此应尽量挑选雨天施工。(A)4、常规的挂篮法悬臂浇筑施工控制的重点为立模标高,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合拢段浇筑等,而平面转体桥施工控制的重点还包括磨盘和滑道的质量控制,以及转体过程的控制。(A)5、桥梁的基础是将桥梁墩、台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物,是确保桥梁安全使用的关键部位。有扩大基础、桩基础和沉井基础等不同的结构形式。(A)6、桥梁上部构造形式,虽多种多样,但按其受力构件,总离不开弯、压和拉三种基本受力方式。由基本构件所组成的各种结构物,在力学上可归纳为梁式、拱式、悬吊式三种基本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

12、各种组合。(B)7、按上部结构行车道的位置分类,桥面布置在主要承重结构之上者,称为上承式桥;桥面布置在承重结构之下的为下承式桥;桥面布置在桥跨结构高度中间的称为中承式桥。根据建设环境,它们可以采取固定式或不固定式。(A)8、固定支架整体就地现浇施工法是在桥位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隧道工程一、选择题1、隧道施工是指修建(A)。 A.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B.地下洞室及巷道; C.躲避洞; D.地下交通工程。2.隧道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C)。 A.左、右开挖 B.分步开挖 C.上下开挖 D.中间开挖3、以下关于盾构施工时邻近既有建(构)筑物安全控制要点说法正确的是(B)。 A.施工单位分析、预测、确定建(构)筑物的容许极限变形值 B.根据容许变形值确定施工管理值与量测监控方案 C.穿越过程中,加强既有建(构)筑物受力变化观测 D.地层变形超过施工管理值,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4、作为盾构始发与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