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12278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近年来,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美育在 教育界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界逐渐将对“知识核心”的关注转向对“核心素养” 的培育,在幼儿园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而浸润式美育是美育的最佳路径。已有的 实验研究表明,浸润式欣赏能够对幼儿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幼 儿在3-6岁时处于审美心理发生发展的敏感期,开始产生审美体验,初步产生审 美偏好和审美标准。幼儿园进行浸润式美育能够让幼儿获得美的原始体验,使 幼儿沉浸在美的环境和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和立美水平, 使幼儿将对美的感受“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终达到最终实现发展思维

2、、陶 冶情操、激发创造的目的,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一、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价值意蕴“浸润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课堂参与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来 源于美国,在新课改理念下应运而生,在美国基础教育学段充分实践和论证。它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浸润式”审美教育的理念,聚焦 “浸润”一词,在词典中指“液体渐渐渗入滋润,有沾濡滋润、浸润熏陶、逐渐 渗透的含义”。因此,浸润式美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是指幼儿园重视在教 育教学与环境中创设隐形的美育环境,提高幼儿在美育中的自主参与性与创造性, 使幼儿在美育的氛围中不断浸染熏陶,在日积月累的美育熏陶中得到审美和立美 的提升。传

3、统的美育强调老师的琴棋书画专业技能帮助儿童更好的感受美、认识 美,却未发现真正的美育在于以儿童为中心,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浸 润式”审美教育则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核心理念在于以培养幼儿美感为主线, 加入语言的艺术性和创设巧妙灵活的情境,最大程度上将自然、生态、艺术、人 文等元素融合到幼儿园的环境中,通过组织多元的审美活动逐步培养幼儿感受、 欣赏、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的身心获得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的教育活动。用“情感育美、语言蕴美、情境创美”的方式发展浸润式美育,将 美浸润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儿童对于生活中美的敏感性。(一)浸润式美育的意蕴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

4、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根据人的自然本性、身心 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突显人的自然本性,注重人的主体性发展。浸润式美育遵 循儿童自然发展规律,让儿童全身心地浸润于美育环境中,丰富美育的教学形式 与评价方法,去除传统美育功利性的弊端,强调儿童更好的融入自然、融入美,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儿童在 情境中学习,而浸润式美育同样强调儿童自身的感知美、认识美、创造美,改变 了传统美育狭隘地关注于儿童理论与技艺学习的现状。(二)浸润式美育的价值1. 在浸润式美育中育美感浸润式美育有利于幼儿对美的情感的孕育,通过浸润式美育从而激发儿童对 于美的兴趣与热爱,从而发展儿童对于

5、生活中美的积极感受。“情感是人对客观 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对于幼儿认识美、感受美、表 达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情感同时还是具有感染性的,通过教师与儿童之间,儿 童与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引发对于美的共鸣。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 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强调了每一个人看待美都是不同的,而美离开了 人的主观判断,事物无所谓其美或不美,因此美需要依托于人的主观判断和事物 的客观存在,每一个儿童对于美的情感态度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关注于幼儿对 于美的不同判断,而不只是教师对于美的一言堂。在浸润式美育实施过程中,情 感起到了激发、调节学生美育活动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情感激发

6、儿童的情感, 达到儿童对于美的积极感受,这是浸润式美育在情感方面的价值。2. 在浸润式美育中蕴美达浸润式美育在儿童语言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浸润式美育教师运用艺 术性的语言使儿童沉浸于语言美的感受中,想象话语中美好的情境并蕴育自身语 言表达之美。浸润式美育可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艺术性的话语有助于感染 儿童,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促进儿童语言的更好发展。这种艺术性的话语并非 只是形式上的,更是教师内心的情感流露,儿童会被教师深深吸引,并且具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力。浸润式美育需要教师更好的锻炼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更好的通 过语言的美传递自身情感,以浸润的方式引起儿童的共鸣,加强儿童对于美的言 说

7、与表达,这是浸润式美育在语言方面的价值。3. 在浸润式美育中创美景浸润式美育的价值不止在于情感、语言方面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创设浸润 式美育情境。在情境创设中并不是老师所满意并展示的幼儿画作才是美的创作, 幼儿可能并不认为那就是美的。幼儿的“胡乱涂鸦”也有其认为的美存在,教师 应该给儿童更多空间与时间,在浸润式美育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允许幼儿创设不同 的艺术作品,有其不同的审美品位。这不止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性并且创设温馨、 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拥有归属感更好的沉浸于幼儿园环境中。创设好浸润式 美育环境能够引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浸润式美育在情境创设方面的价 值。二、幼儿园美育的现实困境(一

8、)美育立场分离教育者所坚持的教育立场与取向往往是一门课程成长与延伸的风向标,坚定 且适宜的立场也是教育能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曾提到,关于美育要进行大中小幼相互衔接, 课堂内外活动要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美 育互相联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不难看出,美育课程不仅要 强化其育人功能,而且也应与其社会功能相互协调。但反观当前,幼儿园的审美 教育往往个人立场与社会立场出现了严重的分离。为了实现美育的社会目标,标 准化的美育模式在幼儿园中接踵而至,整齐划一的美育课程给幼儿美育的实施带 来了肉眼可见的

9、高效率,却逐渐掩盖、淹没了孩子们的个性展示与情感表达,忽 视了对幼儿的情感、气质以及精神的培育,遗忘了美育的儿童立场。与之相反, 为了彰显幼儿在美育中的主体地位,存在一些园所将制定的教育细则全部围绕幼 儿展开,失去与社会发展的连接,这也不是一种可取的教育立场。分离开来的社 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美育立场在新时代背景下都是单一的,不完整的,无法在促 进儿童本身与社会和谐上起到真正的效用。(二)美育目标工具化美育被称作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其美感或其审美,都能体现出美育不只指 类似绘画、舞蹈、诗歌的艺术教育,更是在于培育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以及为他们塑造高尚的道德和纯净的思想。而当下的幼儿

10、园美育教育显现 的更多的是幼儿美育目标逐渐工具化。美育目标工具化指向的是在艺术教育中教 师着重对幼儿的艺术技巧进行培养,使美育渐渐成为幼儿和家长获取相关功利性 价值的工具。例如,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很多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某项艺术技能去 满足“表演”或升学的需求,而非审美情感的培育,这从根本上就脱离了美育温 润心灵的育人目标,使之成为了一种没有情感,只会攫取社会价值的教育工具。 我国在古代西周就将“六艺”作为了当时学子们必学的六项技艺,这六项技艺的 学习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们拘礼、乐舞、射箭、驭车、书写和解决基本数学问题的 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哺育礼乐通达、品德高尚、文武兼备的人格与灵魂。美国 教育学家

11、杜威说“教育无目的”,并非是说教育真的没有目的,而是强调教育除 了增进幼儿本身的成长之外再无其他功利性的目的。美育教育也应如此。当下许 多幼儿美育教育目标都逐渐脱离了儿童本身,在此之外附加了繁多的功利性目的, 使其目标本身愈发沉重,愈发工具化,因此,教育理念的协同与更新是实施浸润 式美育的关键。(三)美育形式单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中曾提到过,幼儿的表达 表现具有独特性,蕴含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 理解与尊重。但反观目前,我国的学前审美教育大部分仍旧以开设艺术课程为中 心而展开,美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并不丰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美育教育 课程

12、化是指向在幼儿园中开设艺术课程,将统一、集中的美育知识与技巧传授给 幼儿使教学更加便于开展。与此同时,教师始终将孩子们的艺术作品作为美育教 育独占鳌头的评价标准,极度简化了审美教育的评价机制,使其易操作。而且, 当前幼儿园的美育课程一直伴随着相关主题的环境创设,创设环境的材料大部分 来源于幼儿的艺术作品。美育与环创在无形中开始被进行“捆绑”,“主题创设 即美育”的观念逐渐成型。因此,美育教育课程化、单一的活动形式往往为幼儿 园教师们的美育工作带来了可观的高效率。但反观身处如此美育教育之中的幼儿, 机械、重复的课程与活动将他们的精神、情感紧紧框定在了美育的知识与技巧当 中,无法得到成长。同时,“

13、唯一 ”的评判标准和反复的主题创设使孩子们的 艺术技巧在与日俱进,却从未使他们真正拥有过审视美、感受美的能力。因此, 改善幼儿美育评价机制与市场机制是浸润式美育实施的重要因素。(四)美育内容狭隘化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崇尚“礼乐文化”,不论是孔子的“仁”与 “礼”,还是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都十分重视教育对个体的外在行为 到内在情感、人格、道德精神的熏陶与塑造。真正的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从外至 内都能有所收获,美育亦是如此。但目前的幼儿美育教育为了顺应由于社会竞争 压力剧增而不断被拔高的教育需求,其美育内容的组织多以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技 巧为主,很少将美育精神融入其中,过于狭隘,即使有所

14、涉及也只不过是整个艺 术课程学习的铺垫或收尾。道德与精神的培育并没有成为当下幼儿美育教育的核 心内容。原因在于其教育周期长,其产生的教育效果在完成艺术作品上以及在短 时间内体现得并不明显。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美育本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一种审美教育,它需要帮助 儿童能够从内而外地体会美好。然而由于当下美育对于其教育内容的偏向,使儿 童都“练就”了一副技艺高超的躯壳,但这副躯壳仍旧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为 孩子从未深刻地接受过关于“美”的陶冶与塑造,他们严重缺乏审美的能力与品 格。不曾被高尚的道德和纯净的思想所充实的躯壳,即使知识再丰满,技艺再精 炼,

15、也不会成为美学巨匠。三、浸润式美育的实践策略幼儿园浸润式审美教育对儿童美好情感的培育、艺术语言的表达以及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价值,我们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才能提 高浸润式美育的实用性。(一)回归美育“审视美、促进美、彰显美”的本真意义,实现浸润式审美 教育的最终归宿。回顾人类悠久的文明史,“美”是人不断所追求的,在追求“美”的过程中 不断激发想象和创造力,“美”也通过文化和教育传承下来。直到1793年席勒 提出“美育”的概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近现 代教育的主体内容。席勒从本真意义上给美育确立了初心,分别是“审视美、促 进美以及彰显美的整体功能

16、”,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是美育的最终 归宿,同时也是浸润式美育的最终归宿。面对现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个人立场与社 会立场分离、幼儿美育目标逐渐工具化以及美育内容过分强调“理”与“技”的 问题,幼儿园应该要重新思考美育的初心,摈弃形式化、表浅化、功利化的做法, 杜绝“唯技法论”,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幼儿的观察、感知及内在体验上,从 而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与认知方式,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树立 高尚的人生观。不应把“美”仅仅当作手段、工具和方法,而要将教育的重点和 主旨都放到“美”本身上来。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浸润式美育的教育活动时,要 善于发掘生活中“美”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美的 事物,并且能够利用恰当的形式将其表达、创造出来。同时还需提高幼儿的审美 鉴别能力,引导幼儿审美塑性。改变狭隘化的美育观点,丰富幼儿园美育内容, 建立真善美融通的整体性美育范式,最终实现浸润式美育的最终归宿。(二)把握“情感育美、语言蕴美、情境创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