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11972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中国雄师第 四野战军东野四纵(第四十一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四 纵队。该纵队是由山东胶东军区地方兵团扩大编成的。1937 年 12 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 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 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 1938 年 9 月,第 三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 五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副司 令员,下辖六个团,共 7000 余人( 12 月,归八路军山东纵 队建制)。 1939 年秋,第五支队整编为第十三、

2、第十五团, 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十四团。1940 年 9 月,第五支队改称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 锦纯任政治委员) ;同时成立新第五支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团。 1942 年 7 月,胶东军区成立, 第五支队整编为第十六、 第十七团, 与第五旅同归胶东军区领导。 1943 年,胶东军区部队整编, 取消第五旅番号,军区直辖五个军分区和第十三、第十四、 第十六团三个主力团(第十五、第十七团分别编入各军分 区)。1945 年 9 月,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扩编为山 东解放军第五、第六师和警备第三、第四旅。这便是四十一 军的前身部队。四十一军前身部队在胶东地区坚持抗战,参 加大小战斗数

3、百次,不仅为胶东抗战立下了战功,而且锻炼 了部队,并涌现出一大批善打硬仗恶仗的虎将。塔山阻击战 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便是其中的一个。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迟浩田在 80 年代任济南军区司 令员时,曾在山东临胸听过一位老翁唱过一首抗战歌谣:胡奇才, 真勇敢, 带领八路军打冶源, 打死鬼子三十三, 活捉一个翻译官。许多当年山东八路军的老人,每每谈到胡奇才死打硬拼 的狠劲时,无不手翘大拇指称赞不已。他们都记得抗日战争 时期打小张庄的战斗。那会儿部队连攻了几次也未能拿下敌 人小张庄据点。胡奇才火了。他将各班排的共产党员和连排 干部抽出来,组织起一支敢死队。随后集中起全团的号兵, 吹响了震撼人心的冲

4、锋号。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一次 冲锋就拿下了日军据点。之后,胡奇才的狠劲儿就在胶东出了名。日本人怕跟胡 奇才交火,伪军则只有望风而逃的份了,只恨爹娘给自己少 生了两条腿。山东的老人说,谁要是叫胡奇才狠上了,不死 也得扒层皮。 山东八年抗战, 四十一军前身部队得到了锻炼, 打出了威风。 1945 年 10 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 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 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率领山东解放军第六师、第 五师一部及部分独立团,共 1 万余人(胶东军区其余部队后 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 ,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 11 月进至

5、辽宁安 东(今丹东)、庄河、营口等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 二纵队(辖第一、第二支队, 12 月支队改称旅)和第三纵队 (辖第四、第五旅) ,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导,担 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1946 年 2 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第三纵队,合编为 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彭嘉庆任政治委 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 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蔡正国任参谋长。下辖由第二纵队第一旅改编的第十旅;由 第二纵队第二旅改编的第十一旅;由第三纵队改编的第十二 旅。全纵队共 2.3 万余人,属辽东(南满)军区领导。 当时的东北战局是,国民党军正处在战略进攻势头上, 而兵

6、力和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我军,则被迫进行战略防御和退 却。用东北老百姓的话说, “看那架势呀,共产党是不大行 了。”部队中也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悲观情绪。但是四纵却用一系列的胜仗,改变了人们对时局的看法: 1946 年 4 月 6 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 率苦难其第二十五师及 “五大主力” 之一的新六军第十四师, 再犯本溪。四纵十旅在金钟山阵地顽强阻击了敌第十四师的 多次进攻,并趁敌溃败之机发起反击,将溃不成军的第十四 师追至苏家屯东南的长岭子、二道沟子一带。12 日,四纵向喘息未定长岭子守敌,再次发起猛攻。激战至下午,将国民 党所谓的“王牌师”击溃。此次战役,四纵共计毙伤国民党军精锐十

7、四师副 师长以下 1300 余人,俘敌 600 余人。5 月中下旬,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的四平保卫战, 四纵在 239 辽南保安第一、 第二团的配属下, 发起了鞍(山) 海(城)战役。 24 日,部队扫清鞍山外围据点, 25 日黄昏, 攻克鞍山市,全歼国民党守军第一八四师第五三一团。随后 四纵转兵进逼海城。 29 日,四纵从东城突破海城后,向敌守 军发起了政治攻势,迫使守敌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瑞率师直 和第五五二团宣布起义。解决海城后,四纵部分部队又挥师 大石桥,向该地守敌第一八四师第五五团展开政治攻势。 该团拒不投降,弃城向营口方向后撤。四纵部队奋起追击, 于 6 月 2 日在大甸子、石灰窑将该

8、团全歼。至此,国民党第 一八四师全部被四纵解决。鞍海战役,共计歼敌 3300 余人,争取国民党军起义 2700 余人。四纵首创了东北战场上,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 合,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鞍海战役的胜利,使敌 沈阳感到重大威胁,迫杜聿明从北线抽调四个主力师向南回 援,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军向北满解放区继续进攻的计划。鞍海战役后,杜聿明感到后院太不安全,于是决定 先收拾掉南满的共军主力三纵、四纵后,再图北满。 10 月, 杜聿明调集了八个师 10 余万兵力,分三路向我南满根据地 大举进攻。在此之前,改变整个战场的被动形势,同时要求 第十师归建回援。胡奇才在新开岭地区,为美式机械化装备的第二

9、十五师 布置下了口袋。新开岭位于安东赛马县(今丹东市凤城县)境内。伏击 阵地就选在了新开岭东面一条东西走向的袋形谷地。此处两 边是高山,瑷阳河和宽(甸)赛(马)公路从谷底并行穿过。 只要控制住周围的制高点,任凭你真是“千里驹”也休想通 过。战斗于 10 月 31 日 10 时打响。隐蔽集结在新开岭的四 纵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对进入山谷的敌二十五师形成袋形包围。“千里驹”果非等闲之辈。在抗战中也算得上是一员勇 将的师长李大麻子,立即捉住了战场的关键老爷山。老 爷山是战场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和控制整个战区,由四纵十 一师部分部队防守。但在美械化装备的第二十五师的猛烈炮 轰和疯狂冲击下,老爷山阵

10、地和 404 高地很快失守。敌人先 是由一个连防守,后又增加到一个营。最后,又增加到一个 团。能不能歼灭“千里驹” ,就看能不能拿下老爷山。胡奇 才命令十师二十八团务必拿下。山是那样陡,最陡的地段坡 度竟达 70 度;坡又是那样的滑,一夜的雨雪已将泥土和腐 叶泡成了水叽叽的滑梯。即使没有守敌的密集火力的威胁, 爬上去也实属不易。星夜兼程赶到了新开岭的第十师二十八团,气都没待喘 匀,就开始投入战斗,向老爷山发起了数次猛攻。但二十八 团九次攻击都未奏效,且伤亡惨重。到最后,全团算上炊事 员,就只剩 300 多人了。而此时,各路敌军都纷纷向新开岭 逼近,其中号称“虎师”的新二十二师距离已不到一天的路

11、 程。胡奇才心急如焚。继续打下去,若一天之内再解决不了 战斗,就会反被优势之敌所包围,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如果 撤,眼看就要打瘫的 “千里驹” 又会蹦起来, 并且更加猖狂纵队几位领导一碰头,认为直到眼下主动权还在我们手 中。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能不能取胜,就在这最后的几 小时。一咬牙,一横心:打!预备队第三十团全部投入,纵队几位主要领导全部下到 师,下到团。集中全部炮火掩护十师强攻,十一师和十二师 则从侧后全力攻击。“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胡奇才下了死命令,限时 务必拿下老爷山,全歼二十五师!团长、政委带突击连,参谋长带尖刀排,冒着雨点般的 机枪扫射,一鼓作气,终于拿下了老爷山阵地。纵队炮

12、火随 后转向敌二十五师指挥所和山谷中的敌军。敌坦克、汽车和 几百辆大车纷纷起火。失去了老爷山这个最后倚托的敌第二 十五师顿时乱了营,一批批地向赛马集方向突围逃窜,却被 早候多时的四纵十一师、十二师部队堵截住了。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敌军纷纷举手投降。当胡奇 才和纵队政委彭嘉庆来到黄家堡时,只见我军一个班就俘虏 了几百名敌新开岭战役,首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 中,歼灭敌美械装备一个建制整师的最佳结果。因此在战后 荣获毛泽东主席、中共伟大的辽沈战役开始了。蒋介石也终于看出了我军的战略意图, 立刻就 “毛”了: 如果一旦让共军卡住了东北咽喉锦州,东北四五十万国 军便将成为瓮中之鳖,在劫难逃!1

13、0 月 2日,蒋介石急飞沈阳,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会 上确定:由华北傅作义部抽调 11 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 第十九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下,东进援锦;以沈阳地区抽调 11个师、 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在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 的指挥下,西出援锦。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两个重兵集团 东西对进,既解锦州之围,又可将我军投入攻锦的东北解放 军主力,围歼在锦州地区。因此,东野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攻克锦州,否则后果将不 堪设想。东总将在塔山一线阻击东进兵团的任务,交给了四纵、 十一纵及 3 个独立师。“街亭虽小,于系重大” 。锦州是东北的门户。塔山又 是锦州的门户。只要东进兵团突破塔山,要不了半天就能涌到锦州。

14、一 个星期内能否攻克锦州,关键在于塔山一线的阵地能否坚守 一个星期。塔山村是辽东湾上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位 于锦州城与锦西城之间,东临渤海,西接白台山、虹螺山, 紧贴锦西高地。两锦公路穿村而过,北宁铁路和村东一公里 处的公路平行北上,是锦、葫敌人北进的唯一通道。塔山阻 击部队的防线就以塔山村为中心,东至海边,西至白台山、 北山,正面宽 12 公里半。地形也都是缓坡丘陵,无险可恃。塔山北距锦州外围不到 20 公里,南距锦西敌人的前沿 阵地只 1、2 公里。而且塔山南面的大东山、小东山、影壁山一线高地,全 被敌人所占据,使得我军阵地完全处于敌居高临下炮火射程 之内。狭窄的地形也不允许四纵等部队

15、开展运动防御战,只能作阵地死守。兵力上敌众我寡,装备上敌强我弱,地势上敌高我低。四纵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接受了塔山阻击 的任务。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像一颗坚硬的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 那里不能后退一步。四纵政委莫文骅从四野总部开会回来后,传达了总部首 长的动员令:塔山阻援战斗意义十分重大。要拿下锦州,又 必须把近在咫尺的锦、葫援敌堵住。因此,能否把援敌阻于 塔山以南,就成了锦州能否攻克的关键。一定要告诉指战员 们,这次阻援绝不比攻城任务来得轻松,拿不出过硬的本领 是经不起,熬不过的。东野总部首长对四纵顽强的战斗作风是蛮有信心的。林 彪、罗荣桓、刘亚楼在给四纵的电报中写道: “你们必须利 用东自海

16、边西至虹螺山下一线约 20 余里的地区,作英勇顽 强的攻势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 横尸遍野 .而使我军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10 月 10 日,敌人不等烟台的第三十九军到达,便在飞 机、大炮和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以新六军暂六十二师、五十 四军第八师、六十五军第一五一师向我军阵地扑来。吴克华和莫文骅在纵队指挥所里,不断地接到前沿部队 的报告:敌机低空投弹,炮弹密如蝗群,几十分钟落弹 5000 余发。工事全被摧毁,铁轨枕木漫天飞舞,平地犁松了几尺土。炮伤甚大,一部分人震昏,耳鼻出血。敌冲锋队形密集, 连、营、团长带头,督战队押后,不顾地形条件,犹如一群 疯狗,任凭怎样射击,还是毫无知觉似的“哇哇”叫着往上 冲。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踏尸而过,一梯队垮了,二梯队上;二梯队垮下去,三梯队、四梯队上。打也打不光,堵也堵不 住。拼命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