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1164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R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二、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

2、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树,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断其两足: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筹策:谋划。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B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趣:趋向,奔赴。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期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3分)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B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五十

4、里而趣利者军半至D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

5、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5分) (2)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徂(c):过去。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直捣长安。8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9本诗是

6、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诗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 序)(3)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4C 期,约定。 5D 6B 7(1)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妒忌他,就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隐藏起来不能在人前出现。(贤于己,于己贤,介词结构后置句1分;疾,妒忌,1分;隐,使隐藏,1分;见通现,出现,1分;句意1分

7、。)(2)孙膑谋划庞涓的军事行动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却不能早在遭受刖足的酷刑前解除祸患。(明,英明,1分;蚤,通“早”,1分;被,遭受,1分;救患于被刑,于被刑救患,介词结构后置句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孙膑出生在阿、鄄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隐藏起来不能在人前出现。 齐国的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

8、说。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十三年之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撤兵离开韩国回魏国。这时齐军已经越过了魏国国境而向西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的军队向来强悍勇猛,轻视齐国,齐军被称为是胆小的军队,善于用兵的人就可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现在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地的第一天造十万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在齐

9、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弱,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晚上应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的地形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就砍下大树的外皮露出白木质并且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裸树下!”接着命令齐军一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在马陵道两边埋伏,事先和那些弩手约好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有字,就取火把来照看。他还没有把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临死前说:“这样一来

10、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虏魏太子申带回了齐国。孙膑因为这一仗在天下出了名,世代相传他的兵法。太史公说: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无不称道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社会上流传很广,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孙膑谋划庞涓的军事行动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却不能早在刖足的酷刑前解除祸患。可叹啊!8(1)前六句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9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分)本诗前六句写景,竹凉、野月写出清秋月夜;重露、稀星,露水越来越重,月照中天星星黯然失色,已经是深夜;飞萤闪着微弱的光,水宿的鸟已经睡醒互相呼唤着,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象。(3分)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尾联“空悲清夜徂”绾合了诗题“倦夜”。(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0.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