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115832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340 大小:5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40页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40页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40页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40页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评价1 综合说明1#ff66ff.1 原州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概况1#ff66ff.1#ff66ff.1 实施概况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境内分清水河、茹河、葫芦河三流域,总面积3506#ff66ff.0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409#ff66ff.00km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固原市原州区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一期、茹河二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马什好项目区、开城项目区、张易河坝系、西川坝系、西川沟小流域、庙台小流域等坡面综合治理工程与沟道坝系工程的实施,

2、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截目2007年底,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达到949#ff66ff.2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9#ff66ff.40%,其中:建设旱作基本农田44530hm2,沟坝地133hm2,乔木林288#ff66ff.6hm2,灌木林30435#ff66ff.8hm2,经济林1405hm2,果园195hm2,种草11130hm2,封禁治理1800hm2,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37座,中淤坝30座,小型淤地坝58座,水窖6600眼,谷坊、涝池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7840座。经过治理,许多过去破烂不堪的小山沟,已变得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

3、榜样。原州区小流域治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一些好的经验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ff66ff.1#ff66ff.2 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原州区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农业、林业、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按照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显其能,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并将其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层层签定责任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抓出成

4、效。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部门围绕水土保持成效、水土保持作用,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重点宣传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及危害,宣传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所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通过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保护生态环境。3、完善政策,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部门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农民投劳及补偿机制等,利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要按照“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坚

5、持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耕地、草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新机制、新办法。4、加大执法力度,遏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监督执法上,水保部门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为切入点,将监督、检查、收费“三权”及“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并加强对已有成果的管护。5、抓重点。创精品,树典型一是抓好典型示范,坚持科学选点、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各项治理措施。示范小流域要以坡耕地改造利用为重点,加强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经果林建设,努力建成一批

6、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典型。二是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治理成果的综合效益。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三是加强技术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坚决返工,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要通过精品小流域及典型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区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高质高效方向迈进。6、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回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要求,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对水土流失较轻、人口密度较小、降水较为充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大面积的封育保护,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封禁治理要做到范围、措施、投入、人员落

7、实,并妥善解决好封禁治理区群众的生活、收入和经济发展问题,确保封得住,有效果,不反弹。1#ff66ff.2 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大红沟流域的选择1#ff66ff.2#ff66ff.1 项目区选择理由1、根椐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今后宁夏将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区,原州区涉及杨达子沟、大红沟、双井沟、冬至河、清水河上游、清水河下游等6条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工程立项建设,规划从2008-202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6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3#ff66ff.2万hm2,营造经果林0#ff66ff.36万hm2、其它林木1#ff66ff.2万hm2;人工种草1#

8、ff66ff.6万hm2,封育保护1#ff66ff.60万hm2,建设骨干坝108座、中小淤地坝296座,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800座(处、眼),估算总投资3#ff66ff.06亿元。2、大红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总面积161#ff66ff.00km2。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与现在实施的茹河二期、西川坝系及正在争取立项的杨达子沟流域相邻,项目区具有一定的水土流失治理基础,当地有较丰富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和健全的管理、工作机构,有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技术力量和治理技术。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国家投资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要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集中、强化治理,

9、建立起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并取得预期的综合效益。1#ff66ff.2#ff66ff.2 流域概况大红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总面积161#ff66ff.00km2。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地理坐标东经10609591062746,北纬361603362356。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第二副区,总体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黄土覆盖较厚,冲沟发育,局部呈黄土梁峁地貌。在河流发育的地段有较小规模的冲洪山间平原洼地。黄土丘陵多呈北东一南西和北西一南东展布。由于受水流切割侵蚀作用,沟谷多为“U”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51#ff66ff.17km2,侵蚀模数65

10、00吨/km2年。流域南起原州区寨科乡大台村,自东南流向西北,至原州区三营镇海淌村汇入清水河,干流全长23#ff66ff.99km。流域由一条主沟大红沟和两条较大平行“Y”字形支沟水沟和干石沟组成。在主沟和两条较大支沟上有十多条较小平行“Y”字形支沟。海拔高程在2131#ff66ff.61530m之间,相对高差为601#ff66ff.6m,沟壑密度2#ff66ff.3km/km2。,该流域的气候属属干旱温和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6#ff66ff.2,大于10的积温为2360,无霜期120140天,年蒸发量1800#ff66ff.0mm。流域涉及原州区寨科、炭山、三营、黑城等4个乡(镇)的14个行

11、政村及云雾山、石岘子林场的一部分。现有人口12369人,2791户,农业劳动力6961个,土地总面积161#ff66ff.00km2,现有耕地7336#ff66ff.78hm2,其中水平梯田723#ff66ff.69hm2,人均基本农田0#ff66ff.06hm2。2007年底,全流域粮食总产量为531#ff66ff.86万kg,人均产粮430kg,人均纯收入1617#ff66ff.00元。截止2007年底,流域内坡面治理保存面积32#ff66ff.87km2。其中:人工草216#ff66ff.24hm2,乔木林312#ff66ff.41,灌木林1418#ff66ff.66hm2,经济林53#

12、ff66ff.40 hm2, 封禁治理562#ff66ff.42hm2,水平梯田723#ff66ff.69hm2。治理度21#ff66ff.74%,林草覆盖率15#ff66ff.82%。流域内现保存有水窖2791眼。大红沟流域具有一定的治理基础,但从措施布局上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现状措施主要集中在上游延公路一带,下游措施面积较少,空白区较多。二是措施结构不合理,村与村之间差别较大;二是林分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林分是中、幼林,林业产值低。而且现状措施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科学、综合效益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区域农业综合开发需要,所以从整条流域考虑,应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和大规模治理,加大治理力度

13、,形成规模效益,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在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为区内其他同类治理项目建设提供治理经验。1#ff66ff.3 可研编制依据和过程流域可行性研究,依据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0年)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根据流域地形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治理现状以及已批复项目情况,将全流域共划分为5个小流域(片)治理单元,并提出了不同治理单元和各小流域(片)防治任务和措施配置模式。

14、2008年1月2008年3月组织技术人员,经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测、调绘和内业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原州区大红沟流域治理措施布局及建设规模编制完成了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红沟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1#ff66ff.4 工程建设规模、内容与工期1#ff66ff.4#ff66ff.1 流域建设规模与内容针对目前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外业查勘和分析论证以及方案比选,确定流域建设内容和工程规模为:治理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ff66ff.06km2。新增治理程度48#ff66ff.33,累计治理程度达到70#ff66ff.07。其中:新修水平梯田2010#

15、ff66ff.01hm2,栽植乔木林104#ff66ff.69hm2,灌木林897#ff66ff.44hm2,发展庭院特色经果林10#ff66ff.00 hm2,发展退耕经济林227#ff66ff.38hm2,人工种草1106#ff66ff.88hm2,封禁治理2950#ff66ff.00 hm2(工程围栏86321m、管护房50 m2、宣传牌5座、舍饲羊棚115栋);新建涝池50座,水窖150眼,泉水改造10处;新修田间道路138km。1#ff66ff.4#ff66ff.2 建设工期流域建设从2009年开始实施,2011年竣工,工期3年。年均治理面积24#ff66ff.35km2,年治理进度为16#ff66ff.11%。1#ff66ff.5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工程共动用土石方819#ff66ff.73万m3,砼及钢筋砼483m3,砂浆441m3,总投工27#ff66ff.38万工日,工程总投资2950#ff66ff.7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819#ff66ff.83万元,林草措施费612#ff66ff.83万元,封禁治理措施费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